科研产出
以二抗为基底猪瘟抗体ELISA检测方法建立
《中国畜禽种业 》 2017
摘要:为验证以鼠抗猪IgG为基底,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猪瘟E2蛋白,建立的猪瘟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对影响ELISA试验结果的主要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鼠抗猪IgG最佳包被浓度为1μg/ml,酶标猪瘟E2蛋白最佳稀释度为1:500,最佳封闭液为1%BSA。建立的方法对猪蓝耳病阳性血清、猪圆环病阳性血清、猪亚洲1型口蹄疫阳性血清、猪O型口蹄疫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通过对50份试验样本的检测,对比该方法与商品化IDEXX的猪瘟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符合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猪瘟抗体的相对敏感性为76.9%(30/39),相对特异性为90%(45/50)。


一株鸡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及其H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动物医学进展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新疆蛋鸡养殖场的致病性及遗传进化特点,对一株分离自蛋鸡的禽流感病毒A/Chicken/Xinjiang/01/2010(H9N2)进行了致病性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的MDT为92h,ICPI指数为1.125,IVPI指数为0.14,HA裂解位点处氨基酸序列为335 RSSRGLF342,这些特征均证实该分离株为低致病性AIV。H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分离株在系统进化树上与A/swine/XJWLMQ/7/09(H9N2)及3株野生鸟类新疆分离株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该分离株HA基因属于欧亚谱系的A/chicken/Beijing/94(H9N2)和A/chicken/Hongkong/G9/97(H9N2)的一个分支。


西藏山羊DQA2基因多态性与血液免疫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目的]了解西藏山羊DQA2基因与血液免疫性状的关系。[方法]利用PCR-RFLP对西藏山羊DQA2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及其血液免疫指标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在西藏山羊中共检测到4种基因型,由3个等位基因控制。其中,BB基因型淋巴细胞数目显著高于AB型和BC型(P<0.05),BB型中间细胞数目高于AB型和BC型,BB型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低于AB型和BC型,但均差异不显著。[结论]西藏山羊BB基因型是影响血液淋巴细胞总数的重要因素,与血液免疫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抗病育种的遗传标记,也为后期的辅助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高原型藏羊毛绒资源品质分析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17
摘要:实验对88只西藏自治区地方绵羊品种——高原型藏羊的毛绒样品开展了油脂率、净毛率、绒毛含量、手排长度、细度、色度参数的检测,旨在分析高原型藏羊羊毛绒品质和利用价值。结果表明:高原型藏羊羊毛平均净毛率76.72%,平均绒含量44.81%,羊绒平均细度32.01μm、平均手排长度55.65 mm、平均白度69.22。该实验发现,高原型藏羊能够生产绵羊绒,对其进行优种选育,可提高其纺织加工价值。


2010-2014年乌鲁木齐市羊屠宰场羊包虫病感染情况的调查
《草食家畜 》 2017
摘要:[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羊屠宰场屠宰羊包虫病感染情况。[方法]项目组采取眼观与触摸检查屠宰羊肝脏棘球蚴包囊,并按照不同来源地对包囊数进行计数、登记、计算感染率的方法,对2010-2014年乌鲁木齐市羊屠宰场屠宰的53 699只羊进行了羊包虫病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5年间共检出包虫病感染羊8 065只,平均感染率为15%,比2007-2010年羊包虫病感染率下降了35.24%,其中来自北疆的乌鲁木齐市、伊犁、阿勒泰,南疆的喀什、巴州,东疆的哈密感染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塔城、博州和克州在2014年感染率出现反弹趋势。[结论]调查结果表明:近几年乌鲁木齐市羊屠宰场屠宰羊包虫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也不排除存在回升的可能性,因次建议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检疫,强化监督管理,减少包虫病对乌鲁木齐市市民及畜牧业的危害。


不同前处理对气相色谱法测定瘤胃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草食家畜 》 2017
摘要:通过对瘤胃样品不同的前处理,确定利用气相色谱方法测定挥发性脂肪酸的检测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气相色谱样品测定前一定要进行水系滤膜的过滤。样品可以直接水浴解冻,进行离心,对挥发性脂肪酸的测定结果没有影响。使用FFAP毛细血管色谱柱,测定最佳条件为:进样量1μL,线速53.9 cm/sec,色谱柱流量:2.92 m L/min.柱温条件:程序升温(起始温度60℃,1 min,以5℃/min速率升至115℃,再以15℃/min速率升至180℃,1 min),在该条件下,测定的挥发酸组分可以完全分离且分析速度快,峰型基本对称。


不同土壤中紫花苜蓿根瘤菌抗逆性的区别
《草食家畜 》 2017
摘要:紫花苜蓿的茎叶柔嫩鲜美,可广泛用于喂养牛羊、加工草粉、配置饲料或混合饲料,适合于各类畜禽,因其广泛的应用性被大量种植。为了可以精确收集紫花苜蓿根瘤菌抗盐性强弱数据,本次实验从新疆盐碱土和棕漠土地区取6个紫花苜蓿根瘤菌菌株样品,然后分别对各个样品进行耐盐性、耐酸碱性及其相应泌酸碱能力强弱的测定。结果表明:棕漠土土壤紫花苜蓿根瘤菌株S-c有着极强的耐盐性,因为该菌株可以在浓度为10%的Na CL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盐碱土壤紫花苜蓿根瘤菌株M-a和棕漠土土壤紫花苜蓿根瘤菌株S-b在所有菌株中耐酸性最强,这两个菌株可以在pH为4.0的酸性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而有着最强耐碱性的菌株是盐碱土壤菌株M-c,该菌株可以在pH为12.0的碱性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经过进一步实验得出:棕漠土土壤紫花苜蓿根菌株S-a不但可以在pH为4.0的酸性培养基中正常生长,还可以在pH为11.0的碱性培养基中正常生长。而根瘤菌菌株的泌酸能力与其抗碱性息息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