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石河子紫泥泉种羊场绵羊吸虫病调查
《新疆农垦科技 》 2014
摘要:在石河子紫泥泉种羊场对绵羊吸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羊群吸虫感染率达100%,感染虫种共有6种,分别寄生于肝脏、胰脏、小肠等器官内。其中,双腔吸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最高:其次是肝片吸虫、胰阔盘吸虫和小肠斯氏吸虫,因此,在牧区需对绵羊吸虫的感染状况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对绵羊吸虫的驱治工作。


绵羊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及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转基因技术能够突破种间隔离、实现多基因聚合、按照人类需要改造生物基因组,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自从1982年首例转基因动物诞生以来,已先后报道了10余种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方法也由早期单一的原核显微注射发展到核移植转基因、病毒载体转基因和基因组编辑技术。转基因目标已由建立动物转基因方法,发展到改良动物生产性能或产品品质、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高附加值药用蛋白和培育转基因新品种。文章综述了国内外绵羊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回顾了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绵羊新品种或建立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转基因方法的技术特点,提出了转基因技术面临的技术障碍和瓶颈问题,尤其对近两年发展起来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的特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结合中国绵羊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工作,分析了构建绵羊转基因技术体系的必要性,总结了中国绵羊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的研究现状、技术水平、取得的创新与突破,以及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同时对将来绵羊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潜在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绵羊AMH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与原核表达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克隆绵羊抗苗勒管激素基因(oAMH)的全长编码区序列,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以绵羊的卵泡颗粒细胞全RNA逆转录得到的cDNA为模板,参照牛的AMH cDNA序列设计兼并引物,对oAMH基因的全长编码区进行T载体克隆并测序,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预测的编码区氨基末端260氨基酸对应的序列设计表达引物,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15b-oamh260,转化BL21(DE3)菌,经IPTG诱导,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绵羊AMH基因序列全长1 797 bp(GenBank登录号:KC986978),完整开放阅读框为1 728 bp,共编码575个氨基酸,氨基末端24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羧基末端区域TGFβ家族保守区,全序列与牛AMH的同源性为95.80%。SDS-PAGE结果显示,IPTG诱导表达的融合蛋白大小为30 000,与预期蛋白质大小一致。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该蛋白质为His融合蛋白。以上结果表明该试验成功克隆了绵羊AMH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序列,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出目的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新疆克拉玛依市绵羊寄生虫季节动态消长规律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 2013
摘要:2011年1~12月,笔者等对克拉玛依市小拐牧场自然放牧绵羊感染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寄生虫的种类、感染率、感染强度进行了调查;在自然放牧的4个羊群里随机挑选48只绵羊,每群12只,每15d剖检2只羊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检出的虫体分为7科、13属、13种。其中,7种寄生虫中线虫感染率最高达48%,4种绦虫感染率最高达44%,羊鼻蝇和螨虫感染率为14.5%。


石河子地区绵羊鼻蝇蛆病感染情况调查
《草食家畜 》 2013
摘要:为掌握羊鼻蝇蛆病在石河子地区的感染情况,历时1年通过每月剖检羊头观察羊鼻蝇幼虫寄生情况,结果显示石河子地区绵羊鼻蝇蛆病月均感染率为38.33%,感染强度为2.08~17.33条;动态监测各龄幼虫全年均表现出两个感染高峰期,说明石河子地区羊鼻蝇存在两个繁殖世代。


番茄渣对绵羊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日粮中添加番茄渣对绵羊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40 kg左右的萨福克×阿勒泰杂交母羊40只,随机分为四个处理组,每组10只羊,对照组(CON)、低含量番茄渣饲喂组(LTP)、中含量番茄渣饲喂组(MTP)和高含量番茄渣饲喂组(HTP),分别饲喂含番茄渣(风干物质)0%、30%、40%和50%的全混合日粮,试验期43 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TP组和MTP组DMI分别提高21.29%(P=0.051>0.05)、34.85%(P<0.01),ADG分别提高了21.77%(P>0.05)、16.33%(P>0.05),但HTP组绵羊DMI和ADG极显著下降(P<0.01),各试验组饲料转化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处理组绵羊血清中TP、GLOB、ALB、SUN、CHOL、GLU、TG、LDL、ALT、LDH、K、Na、Cl、TCa和P浓度均差异不显著(P>0.05),而ASK、ALP、Mg浓度则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占日粮30%和40%(风干物质为基础)的番茄渣有助于提高绵羊DMI和ADG,对绵羊血清生化指标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绵羊MSTN基因启动子区SNPs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测序和PCR-RFLP的方法,分析了MSTN基因启动子区在7个品种绵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表明:存在2个SNP位点(-959T/C,-784G/A),表现为6种基因型(TT、TC、CC、GG、GA、AA),在-959T/C位点中,国外肉用绵羊品种陶赛特、德国肉用美利奴及我区的巴士拜羊,TT为优势基因型,地方品种绵羊巴音布鲁克羊、多浪羊和阿勒泰羊在该位点中CC为优势基因型,经χ2检验,其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群体遗传多态性分析表明,这6个绵羊品种中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处于0.25~0.50之间,为中度多态,特克赛尔羊在该位点未发生突变。在-784G/A位点中,除陶赛特与特克赛尔羊在该位点未发生突变,其他5个品种绵羊优势等位基因均为G等位基因。经χ2检验后,其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群体遗传多态性分析表明,多浪羊、巴士拜羊和巴音布鲁克羊的群体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处于0.25~0.50之间,为中度多态,而阿勒泰羊和德国肉用美利奴的群体多态信息含量(PIC)小于0.25,为低度多态。


绵羊Noggin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与原核表达
《西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同源序列克隆原理设计一对引物,以绵羊脑组织总RNA的反转录产物为模板,利用RT-PCR扩增绵羊Noggin基因cDNA全长编码区,克隆到pMD-18T载体。测序验证后,提取pT-Noggin质粒经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回收目的条带,亚克隆到pET41a原核表达载体,转化BL21(DE3)菌,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序列分析表明,绵羊Noggin基因的cDNA全长编码区(GenBank登录号为FJ751853)为699bp,编码232个氨基酸,与其他哺乳动物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5%以上。SDS-PAGE结果显示,诱导表达的融合蛋白大小为60ku,与预期蛋白大小一致。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该蛋白为His融合蛋白。说明成功克隆了绵羊Noggin基因的编码区序列,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出目的融合蛋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