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用PCR-DGGE和16S rDNA测序解析吐温对绵羊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选取装置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美利奴绵羊,采用5×5拉丁方试验设计,在绵羊日粮中分别添加5或10 g/d Tween 20,3或6 g/d Tween 80,以空白为对照,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不同水平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 20和Tween 80对绵羊瘤胃中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对DGGE指纹图谱中的12个优势DNA条带的16S rDNA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在线寻找其相似的细菌分类。结果显示,5个组之间DGGE指纹图谱的相似性在65.4%~75.4%。与对照组相比,除10 g/d吐温20组外,其他各组的细菌丰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DNA序列分析表明,DGGE图谱中优势条带的16S rDNA序列中有8个条带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序列的相似性大于97%。受吐温20影响的细菌与Microbacteriumoxydans、Schlegelella aquatica、Brevundi monas sp.、Lachnospir-aceae和Methylobacillus sp.有较高的相似性;而受吐温80影响的细菌与Schlegelella aquatica、Acinetobacter soli和Microbacteriumoxydans有较高的相似性。日粮中添加吐温20和吐温80后,高剂量的吐温20使绵羊瘤胃中的优势菌种类增加,吐温80和低剂量的吐温20使优势菌种类下降。在绵羊瘤胃细菌中,受吐温20和吐温80影响的种类不同。
关键词: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绵羊 瘤胃 细菌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不同保存条件对绵羊卵巢组织卵泡存活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旨在通过组织学方法评估卵巢保存形式、温度、时间、保存液对绵羊卵巢组织短期保存以及培养后卵泡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碎块或整个卵巢组织39℃保存6 h或12 h后,正常卵泡比例与新鲜组织和其他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经过6 d的组织培养后,在生理盐水中4、20℃保存6、12 h和39℃保存2 h以及在MEM中39℃保存2 h的组织碎块中正常卵泡比例显著低于整个卵巢保存后组织中正常卵泡比例(P<0.05)。在MEM中4℃保存6 h或12 h,培养后卵泡存活率显著高于相同条件保存于生理盐水中的组织(P<0.05)。此外保存12 h培养后正常卵泡比例显著低于保存2 h处理组(P<0.05)。表明在生理盐水和MEM中整个卵巢4、20℃保存2~6 h,或者卵巢碎块20℃保存在MEM中2~6 h都可以用于卵巢体外培养的研究。


动态添加FSH对绵羊卵巢皮质组织体外培养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促卵泡素(FSH)对体外培养绵羊卵巢原始卵泡和组织活性的影响。通过稳定或动态方式添加不同浓度FSH(1、10、50、100ng·mL-1),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PCNA方法来评估FSH对体外培养绵羊卵巢皮质组织中原始卵泡激活、生长、存活以及颗粒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此外通过测定培养液中雌激素含量,评估卵巢组织体外培养过程中活性的保持。结果表明,先升后降动态添加FSH对于卵泡发育、存活和生长以及颗粒细胞的增殖具有全面的促进作用;同时组织分泌雌激素能力也高于其他组。以稳定方式添加时,50ng·mL-1FSH在培养1d时显示对卵泡发育的显著促进作用(P<0.05),添加10ng·mL-1以上浓度的FSH可以促进卵泡存活和生长(P<0.05)。在整个培养期内,各培养组中雌激素产量持续增加,说明卵巢活性在本培养体系中可以得到很好的维持。本试验结果表明FSH可能参与早期卵泡的发生,动态添加FSH更有利于体外培养卵泡的发育和组织活性的维持。


6种羊寄生虫虫卵及幼虫的鉴定
《草食家畜 》 2010
摘要:对新疆克拉玛依市区牧场采集的绵羊粪便进行了虫卵检查。发现了6种寄生虫虫卵及幼虫。本文对虫体形态进行了描述,并用显微成像仪拍摄了照片,为诊断寄生虫病提供参考。


陶赛特种羊脑包虫病的诊疗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 2010
摘要:新疆博乐州引入的一群共200只陶赛特种羊,于2009年4月份发病,至当年11月份共陆续死亡54只,经临床诊断、病例剖检确诊为脑包虫。对全群羊采取治疗性驱虫措施,合理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并组方补充精料,取得较好的效果,迄今未再发现新的病例。


抗坏血酸、表皮生长因子和促卵泡素对绵羊卵巢皮质体外培养的影响
《生物工程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抗坏血酸(VC)、表皮生长因子(EGF)、促卵泡素(FSH)对绵羊原始卵泡体外培养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按照2×2×2因子试验设计分为8组,分别为:MEM(对照组),MEM+VC(50μg/mL),MEM+EGF(100ng/mL),MEM+FSH(50ng/mL),MEM+VC+EGF,MEM+VC+FSH,MEM+EGF+FSH,MEM+VC+EGF+FSH。在培养0(未培养对照组)、2、6、12d后,对培养的卵巢皮质薄片进行组织学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以及透射电镜(TEM)观察。结果表明,与未培养组(发育卵泡比例15.4%±1.9%,正常卵泡比例88.2%±4.6%)比较,所有培养组中发育卵泡比例显著增加(P<0.05),正常卵泡比例下降(P<0.05)。培养12d后,与对照组(卵泡直径(34.5±3.3)μm,卵泡存活比例(38.9%±3.9%))比较,MEM+VC+FSH和MEM+EGF+FSH组中卵泡直径(分别为(39.7±3.4)μm和(42.5±5.1)μm)和卵泡存活比例(分别为58.5%±4.3%和59.3%±3.7%)都显著提高(P<0.05);各处理组中,培养12d后,MEM+VC+EGF组中发育卵泡比例(49.3%±3.2%)和卵泡直径((32.3±2.3)μm)最低,颗粒细胞PCNA阳性卵泡比例(26.4%±1.2%)也最少,而MEM+VC+EGF+FSH组中卵泡存活率(59.7%±6.1%)和卵泡直径((42.5±5.1)μm)都显著增加(P<0.05),颗粒细胞PCNA(43.5%±4.1%,P<0.05)表达增加。电镜结果表明,VC+EGF+FSH组能够维持与正常卵泡类似的超微结构,而在MEM和MEM+VC+EGF组却显示不同程度的退化特征。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培养中联合添加VC与EGF抑制卵泡的发育和生长,而联合添加VC、EGF和FSH可能是促进绵羊原始卵泡体外激活和生长,维持卵泡存活以及结构完整的最有效的处理手段之一。
关键词: 绵羊 原始卵泡培养 抗坏血酸 促卵泡素 表皮生长因子


利用GnRH+PGF2α进行绵羊同期发情的效果观察
《黑龙江动物繁殖 》 2010
摘要:利用99只绵羊,在繁殖季节,采用促排卵3号+PG诱导同期发情的试验。结果表明,72h内的发情率达100%,排卵率在90%以上;对86只受体羊的黄体侧子宫角移植两枚经玻璃化冷冻-解冻后的胚胎,其总受胎率为38.37%。


克拉玛依区羊病调查及防治对策
《新疆畜牧业 》 2010
摘要:对克拉玛依区羊死亡率居高不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引起羊只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寄生虫病引起的春乏死亡。本文还提出了减少春乏死亡的防治对策。


不同类型绵羊胚胎体外发育率的比较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利用孤雌激活技术、体外受精技术及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生产不同类型的体外胚胎,比较不同类型胚胎的体外发育率和囊胚细胞总数间的差异,研究季节、卵巢保存条件和培养液对孤雌激活胚(PAE)和体细胞核移植胚(SCNTE)发育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AE、SCNTE和体外受精胚(IVFE)的卵裂率没有显著差异;PAE的囊胚率(23.4%)显著高于SCNTE(18.2%);SCNTE的囊胚细胞数(120)显著多于PAE的囊胚细胞数(96),而与IVFE的囊胚细胞数(107)没有显著差异。繁殖季节卵巢PAE和SCNTE的发育率显著高于非繁殖季节。卵巢在14~18℃保存15~17 h,没有影响PAE的体外发育,却显著降低了SCNTE的卵裂率,且没有得到囊胚。SOFaa和CR1 aa培养基对PAE和SCNTE的早期发育没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季节和卵巢的保存方式对绵羊胚胎的体外发育率有显著影响,且不同类型胚胎的质量也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绵羊 孤雌激活 体细胞核移植 体外受精 季节 卵巢 培养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