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奶牛乳房炎多价疫苗研制和免疫效果评价
《中国兽药杂志 》 2012
摘要:为研制用于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奶牛乳房炎的免疫疫苗,使用4株血清型为外膜多糖336型(336PS)、荚膜多糖5型(CP5)和荚膜多糖8型(CP8)强毒力金黄色葡萄球菌试制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价疫苗,并通过抗体水平监测、攻毒保护试验以及两个牧场的田间试验对免疫效果进行了评价。抗体水平监测显示,首免后30 d即可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二次免疫后有效抗体水平可持续到产后210 d;人工攻毒保护试验显示,疫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临床型乳房炎的保护率为89%;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疫苗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保护率在75.2%~83.3%之间,对隐性乳房炎的保护率在49.9%~52.2%之间,免疫组日产奶量较对照组平均提高1.26 kg以上。上述结果表明,所试制的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泌乳牛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并提高产奶量。


新疆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素敏感性调查
《新疆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新疆奶牛乳房炎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物敏感性情况,为该病治疗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以来对乌鲁木齐市、昌吉、呼图壁、奎屯、伊犁和库尔勒6地区16个奶牛养殖场乳房炎奶样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素敏感性检测。[结果]共分离14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药敏试验显示,新疆70%以上分离株对红霉素、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多西环素、四环素耐药,40%的菌株对氯霉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耐药;并且67.1%菌株同时对5种以上抗菌素耐药,10.5%的菌株对所测试的10种抗菌素耐药。此外,发现了19.6%的牛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新疆奶牛乳房炎病例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当前临床上允许使用的多种类型的抗菌素呈现严重的多重耐药,使用抗菌素进行奶牛乳房炎的防治难以取得理想的疗效。这类菌株的存在和蔓延将对新疆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奶制品的安全构成威胁,建议在选择奶牛乳房炎治疗的抗生素时,应以流行菌株的耐药性为依据。


我国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现状及药敏检测方法探讨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 2011
摘要:为调查我国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耐药现状,对2009年以来新疆、浙江、山东、内蒙古和上海五省区不同地方分离的1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用纸片扩散法进行临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新疆分离株对红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多西环素、四环素耐药,22%的菌株对头孢西丁耐药,43%的对氯霉素耐药,64%的对环丙沙星耐药,58%的对庆大霉素耐药;其它4地区分离株耐药情况更为严重,除头孢西丁以外,对其它9种抗生素均耐药。对菌株的多重耐药情况分析发现,新疆分离株中对5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占86.1%,对10种抗生素完全耐药的占17.4%;而内地分离株的数据为100%和38.2%。此外,在试验中鉴定出33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新疆19株,占新疆菌株的22.1%,内地四地区14株,占内地分离株的41.2%。结合2005~2009年间发表的相关耐药数据的分析结果,研究显示,我国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现多重耐药,且出现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并在不同地区分离株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研究还发现,新疆分离株与浙江、山东、内蒙古和上海四地分离株的耐药情况有较大差异。此外,在整理药敏试验资料时,发现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中,药物的选择没有遵循选药规则,试验操作不规范和试验结果的报告不规范等问题,对此提出一些探讨性建议,供试验人员参考。


新疆褐牛Toll样受体基因(TLR4)外显子Ⅲ2021位点突变与奶牛体细胞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可以通过识别病原微生物启动天然免疫并激活适应性免疫。以中国荷斯坦奶牛和新疆褐牛为研究对象,对TLR4基因外显子3进行了序列分析,并对发现的多态性位点进行PCR-RFLP分析,共发现TLR4E3+1656、TLR4E3+2021和TLR4E3+2414三个多态位点。对TLR4E3+1656和TLR4E3+2021位点χ2检验表明:2个品种的突变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TLR4E3+1656位点的各基因型个体间的体细胞评分(SCS)差异不显著(P>0.05);而TLR4E3+2021位点中AA与AB基因型SCS水平差异显著(P<0.05),AA与BB基因型SCS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但AB与BB基因型SCS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提示,TLR4E3+2021位点的AA基因型可能与抗乳房炎的抗性有关,A等位基因是乳房炎抗性的有利基因。采用RT-PCR技术检测了不同基因型的新疆褐牛个体中TLRs信号通路下游的部分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NF-κB1、NF-κB2和IL-1β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TLR4E3+2021位点AB和BB两种基因型差异显著(P<0.05),TLR4、IL-10和IL-8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TLR4E3+2021位点AB和BB两种基因型差异不显著(P>0.05)。
关键词: 新疆褐牛 Toll样受体4(TLR4)基因 基因型 定量PCR 奶牛乳房炎 体细胞评分


新疆不同地区奶牛乳房炎β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与基因相关性分析
《中国兽医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新疆5个地区8个奶牛场乳房炎奶样中分离的101株β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随机选64株用小鼠进行毒力测定,同时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RAPD)技术分别以3个随机引物进行基因相关性分析,建立种系进化树。结果表明,55%的菌株对小鼠具有较强毒力(可致小鼠2/3死亡),且在乌鲁木齐、奎屯和伊犁地区占据优势。基因相关性分析表明,当相对基因相关性为0.35时,被检测菌株主要分布于6个进化群,86.5%的菌株分布在A、B、C和E4个进化群。其中,50%菌株属于A群,13.5%属于B群,5.8%属于C群,17.3%属于E群。从地区分布可见,乌鲁木齐、伊犁和奎屯地区分离的菌株分别有69.6%、61.1%和71.4%分布在A群;昌吉3个牛场48%、24%的分离菌株分布在B群和C群;库尔勒牛场35.7%、57.1%的分离菌株分布在A群和E群。26株对小鼠具有致死性的菌株分布在A群,这些菌株占致死小鼠菌株的74.3%。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β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毒力 基因相关性 RAPD


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及其免疫原性评价方法研究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 2010
摘要:为建立评价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和用于筛选免疫保护性菌株的技术方法,选取小鼠腹腔攻毒方法确定的强毒力和弱毒力菌株各3株,经小鼠后腿肌肉注射不同剂量,比较20 d的临床病变差异,确定小鼠后腿内侧肌肉注射0.25 mL、OD600=0.6的剂量可以评价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利用该方法比较了6株强毒力菌株的毒力差异,并用于2株免疫保护性菌株的筛选。结果证明建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评价方法可以精确、客观比较不同菌株毒力差异,并可用于免疫保护性菌株的筛选。


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研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新疆北疆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流行规律,本研究采用SmaⅠ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的方法对43株分离自新疆6个规模奶牛场隐性乳房炎奶样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分子分型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菌株都能被PFGE法分型,4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分为A、B、C、D和E5个基因型。A型株(22株,51.2%)有13个亚型,相似度在81.8%~96.8%之间,在5个奶牛场均分离到,是主要的流行株;B型(25.6%)、C型(14.0%)、D型(7.0%)各型别内菌株间的相似度为100%,E型仅有1株。不同地区主要流行株有差别:乌鲁木齐主要流行A型菌株,昌吉以A型和B型菌株为主,而奎屯主要流行C型和B型。有2个奶牛场流行株只有1个基因型,也有2种基因型(3个牛场)或3种基因型(1个牛场)同时存在,但以1种为优势株。这些结果提示,不同地区主要流行株有差别,多数奶牛场以1种流行株感染为主,不同牛场可能流行相同的菌株,在较大地域范围内某些流行株具有侵染优势。


奶牛隐性乳房炎奶样中埃希氏大肠杆菌共同性抗原初探
《中国畜牧兽医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用LMT的方法对新疆8个奶牛场采集的1020份奶样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检测,并对阳性样品进行了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从不同牛场分离菌株中挑选8株用家兔制备免疫血清,用试管凝集对从乳房炎奶样分离出的其它21株大肠杆菌进行共同性抗原的筛选。结果显示,免疫血清效价达1∶2560~1∶5120,85.7%的待检菌株与其中3种血清凝集反应呈阳性。对制备血清的8株菌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菌体蛋白图谱显示在20~84ku处存在大量相同或相似的蛋白条带;用制备的免疫血清进行免疫印迹分析,与8株菌的菌体蛋白在70ku处呈现明显的抗原抗体反应。说明这些菌株存在共同性抗原。


新疆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种系分类群和基因相似性研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新疆地区奶牛乳房炎病例中大肠杆菌的种系分类群及其基因相似性,从新疆4个地区7个牛场奶牛乳房炎奶样分离的大肠杆菌中选出90株,用PCR扩增具有种系分类群标记的chuA、yjaA基因和TSPE4.C2 DNA片段。试验结果显示,所检测菌株中A群占93.33%,B1群占6.67%,未检测到属于B2和D群的肠外毒力株。进一步用RAPD技术分别以3个随机引物对这些菌株进行基因相似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当相对基因相似性为0.25时,被检菌株分为10(A-J)个亚群,其中41.1%的菌株属于A亚群,21.1%的属于B亚群,17.8%的属于C亚群,其它20%的菌株不均匀的分布在7(D-J)个亚群中。其中,乌鲁木齐周边3个牛场50%的菌株、伊犁地区55.6%的菌株分布在A亚群,昌吉地区2个牛场66.7%分离菌株平均分布在A亚群和B亚群,库尔勒地区牛场25%分离菌株分布在A亚群,58.3%分布于C亚群。根据种系分类群标记研究结果显示,本次从奶牛乳房炎奶样中分离出的被检菌株均属于共生性大肠杆菌。基因相似性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菌株分布在3个亚群中,不同地区分离菌株的基因相似性存在差异。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大肠杆菌 种系分类群 基因相似性 RAP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