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添加水平的甘草茎叶对育肥期阿勒泰羊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甘草茎叶饲喂育肥期肉羊对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取6月龄,体质量(40±2.5)kg的阿勒泰肉羊60只,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羊,分别为60%、30%、20%、15%、10%和0甘草茎叶添加水平。试验发现:对照组日增质量比处理组都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干物质采食量30%组分别比10%组、15%组、对照组、20%组和60%组高5.68%(P<0.01)、5.11%(P<0.01)、3.98%(P<0.05)、2.27%和1.14%。料重比随着甘草茎叶的添加量表现为逐渐增加;饲料单位成本随着甘草茎叶的添加量表现为逐渐减少。经济收益为30%组>对照组>20%组>60%组>15%组>10%组。结果表明:日粮干物质中甘草茎叶添加比例为10%和15%时,甘草茎叶的添加并不能有效的影响肉羊采食量的增加,这可能是低剂量的甘草茎叶添加不能起到诱饲的效果;日粮干物质中甘草茎叶添加比例为60%时,采食量和日增质量反而低于30%组的干物质采食量和日增质量;当日粮干物质中添加30%的甘草茎叶时,阿勒泰肉羊的干物质采食量最高,日增质量也相应高于其他甘草茎叶添加组;经济收益最高。日粮干物质中添加20%的甘草茎叶时,干物质采食量和经济收益次之。


用畜群结构模型分析评价冬羔生产技术的经济效益
《新疆畜牧业 》 2014
摘要:建立畜群结构模型的目的是评价管理、政策、价格、技术进步对肉羊养殖的经济影响,对研究和推广活动进行评价。本文用羊群结构模型对两种春羔生产方式和1种冬羔生产方式进行了技术经济效益分析比较。结果是冬羔生产比两种春羔生产方式每只生产母羊的净利润分别增加10%和27%。结论是实行冬羔生产可以提高定居牧民冷季舍饲牲畜的经济效益。


牛群结构模型的建立及不同因素对奶牛生产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奶牛 》 2014
摘要:为评价管理、政策、价格、技术进步对奶牛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本研究以存栏的生产母牛数、青年牛数、育成牛数、犊牛数为基础建立牛群结构模型,假设牛群规模从年初到年终保持不变。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可以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变化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实证分析了牛群结构、繁殖率、犊牛成活率、牛奶产量、牛奶价格、饲草料价格变化对销售收入、成本、利润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产奶量对生产母牛的盈利情况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生产母牛比例、繁殖率、牛奶价格、饲草料价格,犊牛成活率影响程度最小。


氮磷钾施肥量对混播草地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草原与草坪 》 2014
摘要:在百脉灵与3种禾本科牧草混播草地上研究了N、P、K不同施肥量对混播草地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伊犁新垦区土壤肥力条件下,春季在混播草地上一次性施入尿素260kg/hm2,过磷酸钙450kg/hm2,硫酸钾120kg/hm2为最佳施肥方案,不仅能促进混播草地牧草生长,提高了豆科牧草比例,改善牧草品质,还显著增加了混播草地的干、鲜草产量,比对照增产干草3 042.7kg/hm2,且增加净收入达1 282.7元/hm2,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T2处理下混播草地产量达到最大值,但当施肥量持续增加至T3处理时产草量不再增加,反而有下降趋势。


新疆细毛羊饲养户家畜生产结构优化与经济效益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昌吉市阿什里乡牧民家畜进行结构优化并对比分析优化前后的经济效益,研究细毛羊在整个家畜结构中的地位和发展空间。【方法】采用面对面的调查记录和野外调查及实地测产相结合的方法。对已选定的牧户进行家畜、草地、经济收入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将2009~2012年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引进德国美利奴种公羊,改良新疆细毛羊品种,个体产肉、产毛生产水平提高;(2)通过围栏和轮牧,草地鲜草单产提高,春草场由原来的1 458.00 kg/hm2提高到1 860.00 kg/hm2;夏草场由6 027 kg/hm2提高到7 485.00 kg/hm2;秋草场由1 508.25 kg/hm2提高到1 619.85 kg/hm2;(3)规划到2015年底,示范户牲畜存栏调整到252头(只),畜种结构为细毛羊240只,占95.2%;马2匹,占0.8%;牛10头,占4%。(4)规划到2015年底,示范户细毛羊存栏数量保持在240只,其中生产母羊200只,每年选留后备母羊35只,种公羊保持在5只。细毛羊群的结构为生产母羊占83%,后备母羊占15%,种公羊占2%。在98%的母羊中:1岁和2岁母羊各占15%,3岁、4岁和5岁母羊各占14%,6岁和7岁母羊各占13%。(5)牧户的畜牧业投入和产出均呈增加趋势,经济效益显著增加。【结论】通过家畜生产结构的调整,畜群和种群结构趋于合理化,畜牧业产生的效益呈增加趋势,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