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十五个微卫星标记在超细型细毛羊上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草食家畜 》 2007
摘要:本研究选取了绵羊1号和3号染色体上的十五个微卫星位点,对超细型细毛羊的六个父系半同胞的232个后代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计算了各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P)、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结果表明:十五个微卫星位点中有七个未检测到多态,另外八个在超细型细毛羊中表现出较好的多态性。在这八个多态性标记中,微卫星MAF64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最高(PIC=0.8399),微卫星BL-4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最低(PIC=0.4201)。多态性标记在群体中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6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0.64,平均杂合度H=0.6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3.7。经分析,超细型细毛羊群体中的遗传杂合度较高,表明其遗传背景复杂,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同时这八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也可用于超细型细毛羊羊毛各性状的进一步研究。


我国地方驴种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畜禽业 》 2006
摘要:本文从形态学水平,细胞学水平,生理生化水平,DNA分子水平,线粒体DNA水平等不同层次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地方品种驴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概况。与其它家畜相比,对驴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上,因此有必要对家驴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优质细毛羊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9个微卫星标记,采用PCR扩增,体积分数8%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96只优质细毛羊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除G54279外,8个微卫星化点均具有高度多态性;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68 8,遗传杂合度(h)为0.774 2,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4.7.均高于国内外部分研究结果。证明微卫星可以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优质细毛羊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