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遗传多样性(模糊匹配)
12条记录
新疆地方绵羊品种Cytb基因遗传多样性与系统进化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全面了解新疆地方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为后期选种、保种和种质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新疆13个地方绵羊品种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 cytb)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除和田羊外,其余12个品种遗传多样性均较丰富;中性检验显示和田羊经历过种群扩张;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显示和田羊与策勒黑羊遗传距离最近,与巴尔楚克羊遗传距离最远,其它品种与巴尔楚克羊的遗传距离均较远;单倍型网络图分析显示,13个地方品种分为3个分支;分子方差分析表明,群体内变异占91.33%,群体间变异占8.67%,品种间分化不明显。【结论】新疆13个地方绵羊品种有3个母系起源,其亲缘关系与育成史和地理分布基本一致,和田羊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需要加强遗传资源保护。

关键词: 绵羊 Cytb 遗传多样性 系统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南疆地区4个地方绵羊品种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家畜生态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该研究利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国际动物遗传学会(ISAG)推荐的9个微卫星引物,结合荧光标记PCR对新疆南疆地区4个地方绵羊(Ovis aries)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为中国地方绵羊品种资源保护和种质创新提供参考.结果 表明:共检测到136个等位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在5.20~6.03之间,以等位基因为基础,得出群体平均杂合度在0.7146~0.8573之间,座位的平均杂合度在0.7497~0.8600之间.对各微卫星标记进行F-统计分析,Fst的变化范围从MCM140的0.0222到BM1314的0.0545;基因流平均值为6.4686.9个微卫星座位均呈现高度多态,表明新疆南疆地区4个地方绵羊品种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表明柯尔克孜羊和巴音布鲁克羊的距离最远,多浪羊和巴尔楚克羊的距离最近.聚类分析表明多浪羊群体单独聚为一类,巴尔楚克羊和柯尔克孜羊聚为一类,这与品种起源、育成历史及地理分布基本一致.研究结果提示,新疆南疆地区绵羊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保护与利用价值较高,这些信息可为新疆现有地方绵羊品种类型的划分和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绵羊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遗传距离 聚类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引进羊驼遗传多样性与系统发育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充分了解引进羊驼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本试验采集了新疆3个地区(阿勒泰市青河县、塔城市和天山野生动物园)39只羊驼血液样品,对其线粒体D-loop基因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得到长度为733bp的片段序列,群体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54,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91,基因流(Nm)为1.97。39条序列共定义了25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7是群体共享最多的单倍型。3个地区羊驼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很小,为0.002~0.003;羊驼与美洲驼、原驼、骆马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0.004、0.017,与双峰驼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050~0.051,聚类分析发现,3个地区羊驼基本聚为一大支,而且与美洲驼、骆马、原驼亲缘关系较近,双峰驼单独聚为一支。综合分析,新疆引进的羊驼遗传多样性丰富,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小,基因交流水平较高,羊驼与美洲驼、原驼和骆马之间亲缘关系最近,与双峰驼亲缘关系较远。

关键词: 羊驼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 D-loop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线粒体DNA在动物起源进化和遗传多样性中的应用

兽医导刊 2015

摘要:线粒体(mitochondria)作为细胞核外的遗传物质载体,含有自身遗传物质,即线粒体DNA(mtDNA),它是哺乳动物唯一的核外遗传物质.由于线粒体基因组具有母系遗传、进化速率高和无组织特异性等特性,mtDNA分析迅速渗入到了物种起源演化、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系统分化、遗传多样性、物种和品系鉴定、保护遗传学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关键词: 线粒体DNA 动物起源进化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鹅喉羚线粒体D-loop和Cytb序列遗传多样性分析

生物技术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新疆天山野生动物园17只鹅喉羚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和群体来源。[方法]对这些鹅喉羚线粒体控制区(D-loop)和细胞色素b(Cytb)基因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分别计算了群体单倍型多样度(H)和核苷酸多样性(Pi)以及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并构建了单倍型NJ(Neighbor-Joining)聚类图。[结果]D-loop区和Cytb分别获得了978bp和543bp的基因片段,D-loop区识别出11个单倍型,Cytb区识别出3个单倍型;D-loop和Cytb的单倍型多样度(H)和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863、0.01028和0.330、0.00077;个体之间最大遗传距离为0.024,最小遗传距离为0.001;17只鹅喉羚分别聚为2个分支。[结论]该鹅喉羚群体D-loop区多态性较丰富,在野外可能来自两个不同的群体。

关键词: 鹅喉羚 线粒体DNA D-loop Cytb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南方地区马品种遗传资源及其利用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3

摘要:中国养马历史悠久,南方地区家马遗传资源丰富,在我国人民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西南矮马更是世界第二大矮马资源库。文章对南方地区家马遗传资源及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并对马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南方地区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偃麦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中国草地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DNA提取方法及RAPD反应体系进行探讨,建立了适应偃麦草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及优化的RAPD反应体系。在此基础上,依据Jaccard相似系数,采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判定32份偃麦草种质材料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改良常规CTAB法,即对样品先进行洗涤并提高CTAB含量到3%可提高偃麦草DNA的提取质量。(2)对100条随机引物进行筛选,共筛选出18条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随机引物,以此对32份材料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264条带,多态性条带为93.7%。(3)以遗传相似系数为依据,对32份偃麦草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为0.373处可将供试偃麦草种质资源划分为5大类群。

关键词: 偃麦草 新疆 RAPD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6个地方双峰驼遗传多样性分析

畜牧与兽医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11对微卫星引物对新疆阿克苏、和田、伊犁、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克州)、阿勒泰、木垒6个地方共167峰双峰驼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基因流与遗传距离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利用遗传距离构建系统树。结果:所使用的11个微卫星座位均呈现出高度多态性,每个座位上所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3~6个,共检测到50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和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545 5和3.567 1个,群体平均杂合度在0.671 5~0.707 8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在0.609 9~0.655 1之间,因此11个座位均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评估地方双峰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从不同地方资源来看,约有4.36%的变异来自群体间,95.64%的变异存在于群体内个体间的差异;基因流平均值为5.486 9,说明各群体间存在或过去某个时期发生基因交流;各群体间平均遗传距离较小,为0.123 8,平均遗传一致度较高(0.884 0),从而再次证明了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基于Nei氏标准遗传距离构建了聚类关系,其结果与双峰驼起源、育成历史及地理分布情况基本一致。

关键词: 新疆双峰驼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偃麦草EST和POD同工酶遗传多样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32份新疆野生偃麦草资源在蛋白质水平上的遗传差异状况。【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PAGE)对其酯酶(EST)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进行分析,依据Jaccard相似系数,采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判定偃麦草种质材料间的亲源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结果】32份材料EST酶谱共出现13条酶带,可划分为2个主带区,与EST1区相比,EST2区着色较深、酶活性较强。POD酶谱共出现3条酶带。【结论】与POD相比,EST同工酶活性更高、多态性更好,更能显示出供试偃麦草材料在蛋白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性;供试种质资源EST和POD酶谱共出现16条酶带,其中10条酶带出现频率高于50%,但一些材料也存在特征谱带;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4大类,其中来源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材料酶谱特征表现出与环境条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偃麦草 EST和POD同工酶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十五个微卫星标记在超细型细毛羊上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草食家畜 2007

摘要:本研究选取了绵羊1号和3号染色体上的十五个微卫星位点,对超细型细毛羊的六个父系半同胞的232个后代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计算了各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P)、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结果表明:十五个微卫星位点中有七个未检测到多态,另外八个在超细型细毛羊中表现出较好的多态性。在这八个多态性标记中,微卫星MAF64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最高(PIC=0.8399),微卫星BL-4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最低(PIC=0.4201)。多态性标记在群体中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6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0.64,平均杂合度H=0.6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3.7。经分析,超细型细毛羊群体中的遗传杂合度较高,表明其遗传背景复杂,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同时这八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也可用于超细型细毛羊羊毛各性状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微卫星 超细型细毛羊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