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家犬(模糊匹配)
31条记录
EgM123免疫血清抗体监测

草食家畜 2011

摘要:【目的】探索EgM家族重组蛋白(EgM 123)与弗氏佐剂结合免疫后血清抗体变化规律。【方法】利用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组与对照组血清特异性抗体(IgG)的变化规律,并以Western-blotting方法进行验证。【结果】ELISA实验结果经统计学方法分析显示,不中和免疫组与对照组血清抗体时,特异性抗体IgG差异不显著(P>0.05),但中和血清抗体时,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和血清抗体,能够更明显的看到EgM家族重组蛋白(EgM 123)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关键词: 重组蛋白EgM123 特异性抗体 ELISA Western-blottin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EgM9免疫产生抗体变化规律的观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用重组表达蛋白EgM9免疫实验,观察免疫的抗体变化及EgM9的免疫效果。方法用100μgEgM9及5mg的GST并辅以佐剂QuilA分别免疫实验,定期收集血清,以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G及其亚类、IgM、IgA与IgE;感染45d后剖检实验,统计体内虫体数量。结果免疫组和对照组血清IgG与IgA差异显著(P<0.05);而IgG1与IgG2免疫组和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IgM与IgE免疫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相对于对照组,免疫组的保护率达86%。结论用重组蛋白EgM9免疫后能产生很高的抗体水平,可以抑制细粒棘球绦虫的发育,EgM9或许有望作为一种有效的候选疫苗成分用于包虫病的防治。

关键词: EgM9 免疫机理 抗体 细粒棘球绦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EgM9蛋白免疫肠系膜淋巴结中抗体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定位

中国兽医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EgM蛋白免疫、EgM蛋白免疫后感染原头蚴及感染原头蚴3个组的肠系膜淋巴结为材料,用FITC标记羊抗IgG和羊抗兔IgG,分别采用一步法和三步法免疫荧光技术检测EgM蛋白免疫肠系膜淋巴结上的IgG和特异性IgG。结果显示,EgM蛋白免疫、EgM蛋白免疫后感染原头蚴的肠系膜淋巴结组织有清楚可见的荧光点,而感染原头蚴的肠系膜淋巴结荧光较弱。两种方法均证明,EgM蛋白免疫后在其肠系膜淋巴结中可以产生特异性抗体。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原头蚴 抗体反应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免疫组化法检测EgM蛋白免疫的肠系膜淋巴结抗体靶位点的探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检测EgM蛋白免疫后的肠系膜淋巴结和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后的肠系膜淋巴结上的IgG和特异性IgG抗体。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仅EgM免疫肠系膜淋巴结、EgM蛋白免疫后感染原头蚴的肠系膜淋巴结、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的肠系膜淋巴结上的IgG。用细粒棘球绦虫虫体分泌表达的重组蛋白EgM制备的高免特异性抗体可引起免疫的特异性抗体反应。结果在EgM免疫和感染原头蚴的的肠系膜淋巴结检测出IgG。结论用EgM蛋白免疫后可以在其肠系膜淋巴结产生特异性抗体。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抗体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犬驱虫为中心的棘球蚴病控制措施在新疆两县的应用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新疆呼图壁县和温宿县区域试验,验证以家犬(包括牧)驱虫为中心的棘球蚴病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控制效果。方法1987-1990年在新疆呼图壁县和1990-1994年在新疆温宿县分别建立棘球蚴病控制试验区,采用消灭病原以阻断循环链的控制策略,即"驱虫、月月投药"的措施,对试验区所有家犬用吡喹酮药饵剂型进行预防性驱虫。实施控制措施后,每年在试验区检测的细粒棘球绦虫和绵羊的棘球蚴感染率,以评价驱虫效果。结果经过连续3 ̄4年实施"驱虫、月月投药"措施,呼图壁县和温宿县的家犬细粒棘球绦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从实施前的18.5%和14.7%降为0;两县新生绵羊的棘球蚴平均感染率比控制模式实施前降低了85%以上。结论以家犬驱虫为中心的策略,即"驱虫,月月投药"的措施对控制家犬的棘球绦虫病和绵羊的棘球蚴病是有效可行的。

关键词: 棘球蚴病 细粒棘球绦虫 控制策略 家犬 驱虫 吡喹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爱普锐克吞食片对细粒棘球绦虫驱除试验

动物医学进展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观察爱普锐克吞食片(每片含吡喹酮100mg)对细粒棘球绦虫驱除效果。将人工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实验分设5组,Ⅰ组试验药品2.5mg/kg,Ⅱ组试验药品5mg/kg,Ⅲ组试验药品7.5mg/kg,Ⅳ组对照药品5mg/kg,Ⅴ组空白对照。投药后72h剖解试验,检查各组荷虫情况。Ⅰ、Ⅱ、Ⅲ、Ⅳ组粗计驱虫率均为100%。5mg/kg推荐剂量可成为细粒棘球绦虫成熟期前驱除的有效剂量。

关键词: 爱普锐克吞食片 吡喹酮 细粒棘球绦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中吡喹酮含量

草食家畜 2008

摘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中吡喹酮含量。采用Waters C18色谱柱,以45%乙腈、乙腈为梯度洗脱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20nm;柱温为35℃。吡喹酮在0.25~2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70;经6种不同浓度回收率的测定,其回收率在89.2%~99.6%之间,RSD小于5.5%(n=6)。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吡喹酮 血液 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氢溴酸槟榔碱对细粒棘球绦感染的快速诊断

新疆畜牧业 2000

摘要:不同浓度和剂量的国产氢溴酸槟榔碱经投服,对细粒棘球绦虫感染进行快速诊断,试验观察。结果表明1.5%浓度,0.5ml/kg为最适剂量,检出率较高。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氢溴酸槟榔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吡喹酮脂肪/淀粉药饵驱除25日龄细粒棘球绦虫试验

新疆农业科学 1990

摘要:本试验以2.5,5.0和7.5mg/kg剂量吡喹酮,采用脂肪/淀粉药饵对25日龄细粒棘球绦虫进行驱除试验,结果三种剂量均获得了100%的驱虫效果。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吡喹酮 药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粒棘球绦虫宫卵发育时限观察

新疆农业科学 1989

摘要:本试验采用绵羊肝棘球蚴人工感染新疆农家犬,从感染后第20天起至第50天,每隔5天剖检感染,采出虫体作形态学观察.结果,至第45天,发育最快的虫体形成5个节片,末节已孕卵,其分枝的子宫发育良好,含卵200枚以上,六钩清晰,有典型的卵壳、卵膜结构,人工孵化卵膜消失,六钩活跃,表明已具感染性.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宫卵发育时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