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苏博美利奴羊S1OOA11基因序列分析及表达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上半月)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讨S100A11基因在苏博美利奴羊中不同类型细度的细毛羊中的表达模式,试验以苏博美利奴羊为研究对象,克隆了钙囊素S100A11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对S100A11蛋白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并对其二级蛋白结构进行预测,且通过RT-PCR相对定量方法检测S100A11基因在不同绵羊个体中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绵羊S100A11基因的CDS全长序列为866 bp,编码了105个氨基酸,与绵羊、山羊、牛、猪、鼠、兔、鸡、狗和斑马鱼的CDS同源性分别为96%、96%、96%、87%、24%、44%、70%、70%、60%;分别在1 bp、220 ~336 bp、415 ~864bp有3个开放式阅读框(ORF);S100A11基因全长为4 798 bp.S100A11蛋白含有1个信号肽、19个磷酸化位点;同时S100A11基因在超细型细毛羊皮肤组织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细型细毛羊的表达量(P<0.01),差异倍数为2.048.
关键词: 绵羊 S100A11基因 生物信息学 RT-PCR 显著性表达


新吉细毛羊角蛋白的EST筛选及表达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从新吉细毛羊皮肤组织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s)中筛选与毛囊发育相关基因并探讨其表达模式与羊毛细度的相关性。利用组装、比对软件Trinity与Blat对新吉细毛羊皮肤组织ESTs组装、注释进而筛选与毛囊发育相关基因,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相对定量方法以2-△△Ct值检测相关基因在不同绵羊个体中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从474条ESTs中筛选注释获得了4个与毛囊发育相关的角蛋白基因KRT27、KAP3.2、KAP11.1和KAP8.1;4个角蛋白基因在超细型细毛羊皮肤组织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细型细毛羊的表达量(P<0.01);4个角蛋白基因表达量:KRT27>KAP3.2>KAP11.1>KAP8.1。该研究为角蛋白基因在细毛羊转录水平上的研究提供了一定数据。


新疆部分地区发病猪场猪瘟病毒的诊断
《新疆畜牧业 》 2015
摘要:为了解当前新疆发病猪场猪瘟的流行情况,对新疆29个发病猪场采集的病料进行病原学诊断。结果表明,新疆猪瘟以非典型为主,典型猪瘟也同时存在。29个发病猪场中有7个猪场诊断为猪瘟阳性,发病猪场猪瘟的阳性检出率为24.14%。其中有2个猪场的样品中检出猪瘟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率为6.9%。建议对发病猪场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


绵羊卵丘细胞直径与卵母细胞质量的相关性
《江苏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RT-PCR方法,检测不同直径绵羊卵泡卵丘细胞中FSHR、EGFR、GHR、b FGF、CYP19A、AMH基因的mRNA表达规律及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中、小卵泡卵丘细胞中都有FSHR、EGFR、GHR、b FGF、CYP19A、AMH的mRNA表达,不同直径卵泡卵丘细胞呈现递增趋势,大卵泡卵丘细胞与中小卵泡的卵丘细胞相对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AMH在直径>5.0 mm的卵泡卵丘细胞中有所下降。不同大小卵泡卵母细胞经体外培养,结果表明,各卵泡卵母细胞直径组间成熟率不显著,随卵泡直径的增大卵裂率增加,1.0~2.0 mm组与2.1~5.0 mm组卵裂率都显著低于>5 mm组(P<0.05),相互间无差异(P>0.05);囊胚率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卵泡大于5.0 mm卵母细胞组极显著高于1.0~2.0 mm组(P<0.01),2.1~5.0 mm组(P<0.05)。证实卵丘细胞在绵羊卵母细胞成熟和受精及随后的胚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卵泡直径对卵母细胞发育能力产生影响。


荧光定量PCR作为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效价检验替代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猪瘟兔化弱毒疫苗(HCLV)的荧光定量PCR方法(FQ-PCR),为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效力检验提供一替代方法。【方法】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基因组3′非编码区设计一对针对猪瘟兔化弱毒株的特异性引物和一条MGB探针,并进行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优化,以及特异性、灵敏度、稳定性及符合性试验。将此方法用于部分批次疫苗厂疫苗半成品的定量检验,与兔热反应进行比较,寻求两方法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结果证实,CT值与模板之间呈现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98,扩增效率为101.14%;该方法仅扩增HCLV,不扩增HCLV以外的其它病原,显示良好的特异性;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检测模板中4.35个cDNA拷贝量,比CSFV-RT-nPCR高1个数量级。将此方法应用于4个厂家17个批次的34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效力检验,两只兔子均无热反应(不合格)样品共11份,FQ-PCR CT值为21.15—27.30;两只兔子一只呈现定型热,一只无热反应的样品12份,CT值为17.47—23.70;两只兔子都呈现定型热或者一只呈现定型热一只呈现轻热反应(合格品)样品共11份,CT值为17.10—20.8。【结论】建立的HCLV-FQ-PCR方法能特异性的检测疫苗核酸含量,与家兔热反应测定结果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可以用于猪瘟疫苗半成品中HCLV定量检测。
关键词: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效价检验 荧光定量PCR TaqMan-MGB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皮肤组织GAPDH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新疆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GAPDH内参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为进一步研究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相关基因的定量表达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皮肤组织为试材,根据Genebank中绵羊GAPDH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建立基于SYBR Green I染料技术的Real-Time PCR检测体系,绘制出标准曲线并对其熔解曲线分析。【结果】以cDNA为模板建立的标准曲线循环阈值(Ct)与标准cDNA模板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GAPDH基因标准曲线中模板拷贝数(X)与Ct值的关系为Ct=一3.679 51g/X+35.648,相关系数R=0.999 8;试验重复性好,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0.22%~3.45%和1.30%~4.8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具有快速、线性范围广、重复性强等特点,GAPDH可作为内参基因用于绵羊相关基因的定量表达研究。
关键词: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 GAPDH基因 RT-PCR 内参基因


基因表达差异对牛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
《动物医学进展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牛胚胎体外生产(IVP)技术的不断成熟,体外胚胎生产在一些国家已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但与体内胚胎相比其移植受体妊娠率、产犊率及胎儿的后天发育能力均较差。因此,开发一种既可靠又实用的检测胚胎发育潜能的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早期胚胎基因表达,通过分析mRNA的表达丰度来评价卵母细胞成熟情况和胚胎质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论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牛卵母细胞成熟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部分基因mRNA表达状况,分析了基因表达与胚胎潜能的关系。


玻璃化冷冻对绵羊卵母细胞中母源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详细了解玻璃化冷冻对绵羊卵母细胞中母源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分别玻璃化冷冻GV期和IVM期(18、24h)绵羊卵母细胞,解冻后进行体外培养。GV期和IVM期卵母细胞经过冷冻-解冻后,卵裂率(10.37%、23.17%、33.07%)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82.96%,P<0.01),且冷冻-解冻后的GV期卵母细胞卵裂率极显著低于冷冻-解冻后的IVM期卵母细胞(P<0.01)。本试验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4种母源基因:Gdf9(生长分化因子-9)、Zar1(合子阻泄因子)、Mater(胚胎必要的母体抗原)、Dnmt1(DNA甲基化转移酶1)在不同处理后的绵羊卵母细胞中的mRNA含量。结果表明,4个基因的mRNA在GV期的表达量均高于IVM期的卵母细胞(P<0.01);经玻璃化冷冻处理后,4个基因的mRNA表达量升高,其中GV期含量最高(P<0.01)。结果提示,绵羊GV或IVM期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导致母源基因mRNA表达量升高,可能会对胚胎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BCB筛选后的绵羊卵母细胞中母源基因mRNA表达量的差异性分析
《中国草食动物 》 2010
摘要:卵母细胞的胞质成熟对于受精后正常的胚胎发育是至关重要的,亮甲酚蓝染色液(BCB)能有效筛选出胞质成熟卵母细胞。为详细了解BCB筛选出的不同质量绵羊卵母细胞中母源基因mRNA的表达量的差异性,从而证明BCB对绵羊卵母细胞筛选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判断4种母源基因与卵母细胞的胞质成熟是否有关,为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成熟和早期胚胎发育分子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本实验将卵母细胞置于BCB染色液中,细胞质着蓝色的为BCB+,没着蓝色的为BCB-;并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4种母源基因Gdf9(生长分化因子-9)、Zar1(合子阻泄因子)、Mate(r胚胎必要的母体抗原)和Dnmt1(DNA甲基化转移酶1)在不同质量绵羊卵母细胞中的mRNA含量。结果表明:BCB染色筛选后,阴性卵母细胞4种基因的mRNA表达量比阳性高(P<0.01),这充分证明,BCB能有效筛选出胞质成熟度好的绵羊卵母细胞,这4种母源基因与卵母细胞的胞质成熟有关。


定量PCR研究细粒棘球蚴抗氧化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已构建的氧化胁迫下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与正常组织差异表达的消减cDNA文库中,筛选细粒棘球蚴在抗氧化过程中差异表达的重要基因。方法将前期研究中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构建氧化胁迫下细粒棘球蚴差异表达基因的消减cDNA文库进行蓝白斑筛选和菌落PCR分析后测序分析。测序结果利用BLAST在线软件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分析和BlastX分析。从文库中随机挑选4个未知新序列和抗氧化密切相关的TPx基因片段,利用定量PCR法研究氧化胁迫下,差异表达基因片段在mRNA水平上的变化情况。结果整个文库克隆测序结果获得重要基因的cDNA序列,如氧化还原酶、蛋白激酶、生长因子等。另有部分克隆在GenBank中无法查到对应的同源基因,可能代表了新基因。定量PCR结果显示:S88、H32-1两个基因在0.8mmol/LH2O2氧化胁迫的原头蚴中表达量分别上调为未经氧化胁迫原头蚴中的2.0和2.3倍,TPx基因片段当H2O2浓度大于0.8mmol/L时,其表达量增高。结论上述基因的上调表达很可能与细粒棘球蚴在抗氧化过程中的相关功能有密切的联系,可以作为研究细粒棘球蚴抗氧化的候选基因。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氧化胁迫 抑制性消减杂交 荧光定量PCR 基因差异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