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种新型活菌制剂─EM有效微生物群
《草食家畜 》 1999 北大核心
摘要:EM有效微生物群是由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等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于二十世纪80年代投放市场的,它是以多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的一种新型微生物活菌制剂。其主要是由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等10个属80余种微生物组成。光合细菌是以光和热为能源,以乳酸等...


中草药止痢红治疗仔猪黄白痢效果
《新疆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应用中草药、西药治疗仔猪黄白痢,结果表明,使用中草药治愈率达98%,对仔猪生长发育影响较小,全窝仔猪生长均匀,未出现僵猪。发病仔猪治愈后,食欲旺盛,毛色光亮,生长迅速恢复正常。同西药法疗效相比,差异显著。
关键词: 中草药,仔猪,黄白痢,治疗效果


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新疆牛结核病标本中结核菌的研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将地高辛标记的牛结核杆菌特异性探针即248bp基因片段用于检测10份患病牛肺病变组织福尔马林固定切片标本。结果表明:基因探针原位杂交技术对切片标本的检出率较常规涂片染色高,分别为80%和50%,其定位观察到组织切片中的结核杆菌,又能获得有关细菌及其周围组织的原有位置关系,是一种敏感、特异的诊断方法,适应于固定标本、涂片标本的结核菌检测。


关于新疆牧民定居若干问题讨论
《草食家畜 》 1999 北大核心
摘要:牧民逐水草四季游牧历史悠久 ,谱写了一部民族发展的壮丽画卷 ,功不可没 ,走向定居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到 1998年末 ,新疆定居牧民已占到牧户总数的 70 %。各地县都分配给牧民一定面积土地从事饲草料、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 ,户均达 2 .7公顷 ,形成了草地经营 +种植业经营 +养殖业经营三位一体生产格局。届时 ,着力推广普及实用技术 ,指导牧民科学经营草地、耕地和养畜 ,提高科技含量 ,使草地畜牧业与农区畜牧业齐头并进 ,对巩固定居成果 ,促进牧区社会稳定与繁荣 ,形成大农业生产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鸡大肠杆菌病疫苗滴鼻与注射免疫方法的比较试验
《中国兽医科技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国内鸡大肠杆菌病疫苗多使用鸡源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O1,O2和O78抗原提纯菌毛配以油佐剂或福氏佐剂制备,也有用鸡源大肠埃希氏菌O2,O78和O35抗原用甲醛灭活再加油佐剂或氢氧化铝佐剂制备。免疫途径多为鸡皮下和泄殖腔...


新疆北部不同类型天然草地产草量遥感监测模型
《中国草地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1992~1994年乌鲁木齐、阜康试验区不同草地类型的光谱观测资料和乌鲁木齐、阜康、阿勒泰试验区的牧草产量资料及NOAA/AVHRR资料,建立了新疆北部不同类型天然草地牧草产量光谱监测模型、卫星遥感模型,为建立草地遥感监测系统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产草量;遥感;模型


新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从新疆地区分离到3株细胞适应株,对其进行了理化特性和血清学特性的鉴定。结果表明3个毒株能抵抗氯仿,耐热(56℃1小时)、(70℃1小时或80℃1小时)、耐酸(pH2)、对碱(pH12)敏感。但与国内已报道的毒株相比,对热(70℃)和碱(pH12,37℃1小时)的抵抗力则更强些,在这些条件下均不能完全灭活。血清中和试验表明均为IBDV血清I型。交叉中和试验表明,分离的3株毒株有1株和另外2株是不同的血清亚型,确证了新疆也存在IBDV血清亚型。3株病毒在CEF上连续传代已基本致弱,其细胞培养液接种鸡能产生相应的免疫抗体。


新疆乌苏赛力克提牧场绒山羊产绒量大幅度提高
《新疆畜牧业 》 1999
摘要:乌苏赛力克提牧场绒山羊队组建于1992年,是新疆白绒山羊高绒量品系建系研究课题的重点育种基地之一.该牧场位于乌苏市城南36km处,现牲畜存栏3万余只,其中饲养绒山羊7000余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