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Sheep(模糊匹配)
258条记录
脑包虫病CT、MRI影像特征

畜牧兽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脑包虫病CT、MRI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选择3只表现出脑包虫病典型症状的新疆细毛羊进行神经学检查及血常规、血清生化检查。对其中2只羊头部进行CT和MRI扫查。最后进行病理剖检,观察病理解剖变化。动物神经学检查发现动物出现眼球震颤,双侧眼睑反射、角膜反射减弱,动物的翻正反应、双侧独轮车反应存在异常;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CT影像可见颅内数量不等囊性低密度影,内部CT值与脑脊液相近,边界清晰,有占位效应,囊壁分布大量点状中等到高密度的原头节影像,其余脑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像。MRI影像可见颅内数量不等囊性病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近,可见沿囊壁分布大量点状T1等信号,T2低信号的原头节影像,病灶周围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病理剖检可见充满澄清囊液的寄生虫包囊,内含有数量不等的原头节。寄生虫包囊位置与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致。结果说明脑包虫病具有特征性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诊断方法可准确定位寄生虫包囊数量和位置,显示病灶累及周围组织的情况,有助于手术治疗计划的制定。

关键词: 脑包虫病 CT MRI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试析高效养殖技术与发展策略

吉林畜牧兽医 2021

摘要:目前,大型畜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中型和小型的育种模式仍然很重要,小型育种有很多缺点,因为育种规模相对较小,育种效率低,育种周期长,育种理念和育种方法都比较缓慢。本文详细介绍了高效养殖技术,首先,分析了高效养殖技术的问题,探讨了高效养殖技术的推广现状,同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与发展思路,希望能为我国养殖企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高效养殖技术 现状 问题 发展思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PDGFD基因克隆及其在不同部位脂肪组织中的表达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获得绵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DGFD)基因的编码区(coding sequence, CDS)全长序列,并了解其在体内不同部位脂肪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以阿勒泰母羊和中国美利奴母羊为研究对象,克隆获得了PDGFD基因CDS区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PDGFD基因在2个品种沉积在尾部、肠系膜、背部和肾脏周围4个不同部位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绵羊PDGFD基因CDS区序列长度为1 113 bp,编码370个氨基酸;PDGFD基因CDS区序列及其编码序列与山羊的相似性最高,其次是牛、猪、马、人,与鼠的相似性最低,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与其一致;预测PDGFD蛋白属于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且无跨膜区,存在信号肽序列,属于分泌型蛋白;PDGFD蛋白含有1个糖基化位点、1个CUB结构域和1个PDGF结构域,PDGFD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无规则卷曲构成,三级结构与结构域和二级结构分析结果基本吻合。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DGFD基因在阿勒泰4个脂肪组织的表达量均高于中国美利奴羊,其中阿勒泰尾脂和背部脂肪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中国美利奴羊(P<0.05)。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PDGFD基因在绵羊脂肪沉积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绵羊 PDGFD基因 基因克隆 脂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源荚膜血清A2型溶血性曼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21

摘要:为了确定新疆喀什巴楚县某羊场的只出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咳嗽、喘气、呼吸困难等病因,本研究以病变肺脏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细菌培养法、细菌形态学观察和PCR鉴定及分型鉴定确定分离菌株的血清型,然后进行分离菌株的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从病变肺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灰白色、透明、两端钝圆、呈单个或成对排列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PCR鉴定及分型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为血清型为A2型的溶血性曼氏杆菌;分离菌株对替米考星、乳酸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对氟苯尼考、头孢拉定、盐酸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硫酸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硫酸阿米卡星、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不敏感;小鼠致病性实验中18 h后小鼠陆续死亡,说明该分离菌株对健康小鼠有一定的致病能力。

关键词: 溶血性曼氏杆菌 荚膜血清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棉秆比例对绵羊羊肉风味的影响

中国饲料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棉秆对绵羊羊肉风味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21.91±5.16)kg的F1代断奶母羔30只,按其母代分为对照组和20%、30%、40%、50%棉秆添加组,每组6只,试验期250 d,其中预试期20 d,正式试验期230 d。试验结果表明:(1)棉秆添加组硫胺素含量与对照组之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30%组的硫胺素含量比40%组高61.54%,差异显著(P <0.05)。(2)50%组背最长肌中豆蔲酸的含量比对照组高50.00%,差异显著(P <0.05)。(3)40%组和50%组的棕榈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18.36%(P <0.01)和12.89%(P <0.05)。(4)20%、30%、40%和50%组的十七碳一烯酸分别比对照组低27.59%、20.69%、24.14%和27.59%,差异显著(P <0.05)。40%组的亚麻酸含量比对照组和20%添加组高32.56%和39.02%,差异显著(P <0.05)。(5)50%组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20%组和30%组高8.37%、7.51%和8.42%,差异显著(P <0.05)。(6)50%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20%组和30%组低8.25%、7.55%和8.33%,差异显著(P <0.05)。(7)50%组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20%组和30%组低11.16%和12.11%,差异显著(P <0.05);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值:30%组> 20%组>对照组> 40%组> 50%组,50%组的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值分别比对照组、20%组和30%组低16.28%、17.24%和19.10%,差异显著(P <0.05)。由此可见,日粮中棉秆添加比例应低于40%,即添加比例为20%~30%对羊肉风味的影响较小,羊肉品质较好。

关键词: 脂肪酸 肉品质 棉花秸秆 绵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超在母羊早期妊娠和繁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1

摘要:现代养羊业正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在绵羊生产管理中,如果早期能够确定母羊是否妊娠,对减少空胎、优化妊娠管理、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繁殖率和增加产羔率都具有重要意义。B超诊断操作简单快捷,应激小,图像直观清晰,在目前母羊妊娠监测中常被采用。笔者结合生产实际和经验总结了B超在母羊早期妊娠和繁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要点和注意事项;并提出通过直肠探查诊断母羊妊娠的恰当时间是配种后30~60 d,通过腹壁探查进行母羊妊娠诊断的恰当时间是配种后60~100 d。

关键词: B超 妊娠诊断 繁殖疾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放牧绵羊的饲养管理

草食家畜 2021

摘要:在传统的四季放牧的生产方式下,受自然条件、草场类型、草场产草量等因素的影响,绵羊四季营养状况极不平衡,放牧绵羊生产表现"夏壮、秋肥、冬瘦、春死"周期性特点。绵羊放牧补饲技术已经逐渐被广大养殖者所认可。本文结合生产实际,论述了绵羊季节性放牧特点、放牧绵羊饲养管理技术等内容,为牧区养殖户提高放牧绵羊的饲养管理水平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绵羊 放牧 补饲 饲养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棉秆水平对育肥期绵羊游离棉酚残留及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分析不同棉秆水平对育肥期绵羊游离棉酚残留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体重相近的60只小尾寒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基于等能等氮原则配制试验日粮,其中对照1组(ck1)组不添加棉花秸秆和棉籽粕,对照2组(ck2)组添加棉籽粕,20%组、30%组、40%组和50%组分别添加20%~50%的棉秆.试验期7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于正试期第50天,分别在每组中随机选取3只,采用全收粪法收集24 h的粪样,适应期5 d,连续收集5 d,3 d称重并记录.正试期第55~60天记录每组试验的日饲喂量和剩料量,计算平均干物质采食量.结果显示,除ck1组外,20%组的游离棉酚残留量最低,与ck2组、30%组、40%组和50%组差异极显著(P<0.01).小尾寒的干物质采食量、粗蛋白质、粗脂肪、钙、磷和灰分的表观消化率随棉秆添加比例的增加有上升趋势,但排粪量、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表明棉秆可作为粗饲料用于育肥羊生产,基于游离棉酚残留和表观消化率综合考虑棉秆添加量在20%时为宜.

关键词: 棉花秸秆 绵羊 游离棉酚残留 表观消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抗消化道线虫感染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福建农业学报 2020 CSCD

摘要:由消化道线虫感染引起的疾病是影响绵羊健康和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该病传统的预防方法是使用化学驱虫药和加强饲养管理.但随着抗药虫株的出现和蔓延,严重的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问题,使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绵羊抗消化道线虫感染育种中的应用,提高绵羊对消化道线虫的抗病性,是预防该病的重要补充策略.大量研究表明传统表型选择性状面宽,但遗传进展缓慢,准确性差;分子标记确定性高,但抗性性状由微效多基因控制,基因间又存在互作,单独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全面性不足,应将二者相结合.虽然已筛选出大量的消化道线虫的抗性遗传标记及候选基因,但抗病作用机制复杂,尚处于试验研究状态;抗病性状和生产性状之间的关联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对绵羊抗消化道线虫感染育种技术及筛选的基因位点进行了全面的综述,指出了目前研究中的不足,为今后绵羊抗消化道线虫感染育种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绵羊 消化道线虫 分子标记 抗病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中不同水平棉秆对育肥期绵羊瘤胃发酵参数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棉秆水平的日粮对育肥期绵羊瘤胃发酵参数和屠宰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6月龄、体重为(43.08±5.93) kg的小尾寒,驱虫后依据体重进行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以等能等氮原则配制试验日粮,其中CK1组不添加棉秆和棉籽粕,CK2组添加棉籽粕,20%组、30%组、40%组和50%组分别添加20%~50%的棉秆,试验期70 d。【结果】(1)瘤胃pH值CK1组比CK2组高6.25%,差异极显著(P<0.01);30%组和40%棉秆添加组分别比CK2组高5.48%和4.85%,差异显著(P<0.05)。(2)瘤胃NH_3-N浓度40%棉秆添加组分别比CK1组和CK2组低40.44%(P<0.01)和39.40%(P<0.05);30%组比CK1组低26.89%,差异显著(P<0.05)。(3)瘤胃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各处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乙酸/丙酸比例CK2组分别比20%组、30%组和40%棉秆添加组低34.58%、31.69%和35.69%,差异均极显著(P<0.01);异丁酸浓度CK1组分别比20%组、40%组和50%棉秆添加组高195.31%、243.64%和220.34%,差异均极显著(P<0.01),CK1组分别比CK2组和30%组高166.19%和182.09%,差异显著(P<0.05);异戊酸浓度CK1组分别比CK2组、20%组、40%组和50%棉秆添加组高116.45%、101.18%、151.47%和119.23%,差异均极显著(P<0.01),CK1组比30%组高71.00%,差异显著(P<0.05);戊酸浓度CK1组比40%棉秆添加组高178.05%,差异显著(P<0.05)。(4)日粮添加不同棉秆水平对绵羊活体重、胴体重、屠宰率、心脏和睾丸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肝脏重20%组比40%棉秆添加组高28.37%,差异显著(P<0.05);脾脏重20%组均比CK2组、30%组、40%组和50%棉秆添加组高50.00%,差异显著(P<0.05);肺重40%棉秆添加组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肾脏重CK2组比20%棉秆添加组低42.85%,差异极显著(P<0.01),CK2组分别比40%和50%棉秆添加组低22.22%和25.00%,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在育肥期绵羊日粮中添加棉花秸秆,以20%的添加量为宜。

关键词: 棉秆 绵羊 瘤胃发酵参数 屠宰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