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与羊口疮混合感染的诊断与分析
《天津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为探明新疆某羊场疑似羊口疮和羊胸膜肺炎感染死亡羊只的病原,本试验在无菌条件下对送检肺脏病料进行细菌培养,并用支原体引物进行PCR扩增,后利用羔羊睾丸细胞对处理后的唇部痂皮病料进行毒株分离,分离到的毒株用羊口疮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根据细菌培养和PCR扩增判断死亡羊只的传染性胸膜肺炎阳性,用羊睾丸细胞成功分离到的毒株经PCR验证显示羊口疮阳性,通过动物回归试验羊口疮攻毒组羊只出现口唇部脓疱痂皮等羊口疮典型病变,综合说明死亡羊只为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羊口疮病原混合感染.本试验成功分离到一株羊口疮毒株且该毒株有较强的致病性,为今后进一步研制羊口疮疫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绵羊消化道线虫驱除效果试验
《草食家畜 》 2020
摘要:为探明常用驱虫药物对羊消化道线虫的驱除效果,本研究团队在焉耆县某羊场对32只绵羊进行了伊维菌素注射液和阿苯达唑片的驱虫效果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伊维菌素组虫卵转阴率和虫卵减少率分别为75.0%和81.1%;阿苯达唑组虫分别为60.0%和66.7%;对照组则分别为0和-14.3%.绵羊应用这2种药物驱虫前后的线虫EPG差异极显著(P<0.01),绵羊投药后未发现明显临床异常.虽然两种药物均能较好地驱除绵羊消化道线虫,但根据用药效果、安全性、依从性和经济性等多方面综合分析,现阶段在焉耆盆地驱除绵羊消化道线虫应优先选择伊维菌素注射液.
关键词: 绵羊 消化道线虫 伊维菌素注射液 阿苯达唑片 驱虫对比试验


新疆南北疆两羊场春季养殖环境指标差异比较及羔羊健康状况调查
《中国畜牧兽医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新疆南北疆地区集约化养殖场春季羊舍环境的变化及羔羊健康状况,本研究对新疆昌吉州木垒县(ML)和阿克苏地区温宿县(WS)两个典型的集约化养殖场羊舍春季环境指标:二氧化碳(CO_2)、氨气(NH_3)、硫化氢(H_2S)、甲烷(CH_4)、光照强度、温度、湿度、噪音、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les,PM_(10))和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rs,TSP)进行为期15 d的连续监测,采集连续5 d的24 h数据,分析其日周期变化规律,同时对两羊场羔羊健康与疾病状况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木垒羊场羊舍春季噪音极显著高于温宿羊场羊舍(P<0.01),温宿羊场羊舍春季NH_3、CO_2浓度及TSP、PM_(10)浓度都极显著高于木垒羊场羊舍(P<0.01);从环境指标日周期变化来看,木垒、温宿春季羊场羊舍温度分别约有15和24 h超过国家行业标准(NY/T 388-1999)限值范围。两羊场春季羔羊主要疾病为腹泻、咳嗽及营养不良导致的瘫痪,且温宿羊场羔羊的咳嗽率显著高于木垒羊场(P<0.05),木垒羊场羔羊的瘫痪率显著高于温宿羊场(P<0.05)。综上,两羊场羊舍除温度指标外其他环境指标参数均符合国家标准,表明两场春季羊舍环境对于羊的生长发育比较适宜,但需要对羊舍的温度进行把控从而保证动物的福利及健康需求;两羊场春季监测羊舍的断奶羔羊整体健康状况良好,但木垒羊场需加强对新生弱羔初乳获得、育肥羔羊的补饲等方面的饲养管理。此研究可为新疆地区舍饲肉羊适宜养殖环境标准制定提供一定参考,同时也为新疆肉羊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动物健康和福利的保障、生产水平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饲粮中不同水平棉秆对泌乳期绵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不同水平棉秆饲粮对泌乳期绵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120只试验羊分为6组,每组20只.对照1组(CK1)饲粮中不含棉源饲料、对照2组(CK2)含棉籽粕不含棉秆.在CK2组基础上,试验组饲粮分别添加20%(A组)、30%(B组)、40%(C组)和50%(D组)棉秆.结果表明:(1)泌乳期第7、60天,母羊各血清生化指标CK1组与CK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血清尿素氮含量随饲粮中棉秆水平增加而显著下降(P <0.05).(2)泌乳期第7天,C、D组血清尿素氮含量分别比CK1组下降45.39%和38.43%(P <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3)泌乳期第60天,D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比CK1组下降47.31%(P <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棉籽粕替代饲粮中豆粕,以及在棉籽粕型饲粮中添加一定比例棉秆,对泌乳期母羊血清生化指标无影响.当以棉籽粕和棉秆分别替代饲粮中豆粕、玉米秸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时,会降低血清尿素氮的水平.


绵羊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粪链球菌混合感染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上半月)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找出新疆某羊场羔羊陆续发病死亡的原因,试验解剖送检的6只羔羊,对组织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鉴定、16S rRNA PCR鉴定、测序比对分析,并用分离株进行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 表明:病原菌在BHI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情况良好,为灰色不透明小菌落和透明扁平菌落,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球菌.PCR扩增出的条带大小为1 470 bp,将病原菌16S rRNA序列提交至GenBank中,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链球菌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和98%.分离得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小鼠致病性强,10h内小鼠均死亡,小鼠对粪链球菌不敏感.分离得到的这2株菌对克林霉素都有耐药性;对硫酸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替米考星和乳酸环丙沙星均有敏感性.说明此次羔羊发病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粪链球菌混合感染引起,交替使用4种敏感药物对该地区养殖场发病羊进行治疗与预防可取得一定效果.
关键词: 分离鉴定 混合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 粪链球菌 药敏试验 绵羊 条件致病菌


新疆南疆地区4个地方绵羊品种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家畜生态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该研究利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国际动物遗传学会(ISAG)推荐的9个微卫星引物,结合荧光标记PCR对新疆南疆地区4个地方绵羊(Ovis aries)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为中国地方绵羊品种资源保护和种质创新提供参考.结果 表明:共检测到136个等位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在5.20~6.03之间,以等位基因为基础,得出群体平均杂合度在0.7146~0.8573之间,座位的平均杂合度在0.7497~0.8600之间.对各微卫星标记进行F-统计分析,Fst的变化范围从MCM140的0.0222到BM1314的0.0545;基因流平均值为6.4686.9个微卫星座位均呈现高度多态,表明新疆南疆地区4个地方绵羊品种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表明柯尔克孜羊和巴音布鲁克羊的距离最远,多浪羊和巴尔楚克羊的距离最近.聚类分析表明多浪羊群体单独聚为一类,巴尔楚克羊和柯尔克孜羊聚为一类,这与品种起源、育成历史及地理分布基本一致.研究结果提示,新疆南疆地区绵羊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保护与利用价值较高,这些信息可为新疆现有地方绵羊品种类型的划分和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