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疆城乡居民肉类消费变动及预测
《草食家畜 》 2015
摘要:随着新疆城市化进程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文通过对新疆城乡居民人均肉类产品消费差异性特征的分析,并采用双对数模型预测了2013-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肉类产品的消费量。预测的结果表明:2013-2020年新疆城乡人均肉类消费量仍将继续增加,其中城镇人均肉类消费量预计2015年达到26.27 kg,2020年达到26.64 kg,增长平稳,幅度不大;而农村人均肉类消费量预计2015年达到21.36 kg,2020年达到25.28 kg,增速较快,增长幅度较大。


新疆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型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草食家畜 》 2015
摘要:当前,草原畜牧业正面临着草地退化与牧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的发展困境,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已成为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新疆草原畜牧业发展为例,通过全疆范围内的实地抽样调查,运用虚拟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对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牲畜繁育水平、畜产品商品率、人工草料地种植面积及圈舍面积等构成了影响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型的主要因素。为加快生产方式转型,应该实施规模化养殖,加强畜群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突出科技创新,提高产品商品率;注重农牧结合,增加饲草料作物的种植。


新疆草原畜牧业经营模式及转型路径研究
《草食家畜 》 2015
摘要:目的:以新疆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现状为基础,通过分析研究新疆草原畜牧业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正确把握新疆草原畜牧业经营模式的发展方向,寻求适合于新疆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经营模式的转型路径。方法: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典型调查法、归纳分析法、问卷调查与访谈结合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等多种分析方法。结果:分析提出新疆草原畜牧业的几种经营模式,提出了新疆草原畜牧业经营模式转型中存在的问题。结论:新疆草原畜牧业经营模式转型起步较晚,其运行仍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在转型路径上,从小规模户到联户经营,大规模户到家庭牧场,同时发展完善政府主导的服务体系、龙头企业主导加工、销售体系、专业牧民合作社主导的技术、生产资料、产品销售服务体系等;在转型方向上,联户经营要优先、家庭牧场规模要适度、经营主体非农参与、区域上差异化发展。


养殖合作社疫病防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新疆自治区的实地调查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笔者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牛羊养殖合作社实地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通过对养殖人员的自身素质、疫情防控能力以及防控措施等相关指标的分析,探讨影响养殖合作社疫病防控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养殖人员的学历层次、是否每天针对养殖情况做记录、养殖合作社年均收入水平、是否接受过疫病防治培训、疫病发生后是否及时得到帮助是影响养殖合作社疫病防控行为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养殖合作社 疫病防控 影响因素 二元Logistic模型 新疆


基于目标偏好下的新疆定居牧民生产经营行为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寻提升新疆定居牧民持续增收能力途径,笔者以定居牧民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其目标偏好基础上,分析"家庭收入最大化和获取更大规模牲畜"目标下的生产经营行为。结果表明:定居牧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畜牧业,也呈现出一定的兼业意愿;大部分定居牧民对牲畜保有量相当重视,对现代养殖小区和专业合作组织认同度较高,购买饲草料和自己种植苜蓿、玉米等生产经营行为意愿较弱。通过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建设各类专业化合作组织、加强牧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培训、发展替代和接续产业等政策措施提升定居牧民持续增收能力。


新疆牧民定居发展潜力探讨
《草食家畜 》 2014
摘要:本文主要从新疆草原畜牧业发展基础和当前面临的挑战来说明实施牧民定居工程的重要意义,回顾新疆牧民定居工程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进一步结合当前新疆牧民定居的发展目标,分析其影响因素和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潜力,得出在当前综合条件下,新疆继续进行牧民定居的潜力数量在13万户左右,其他牧户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分流的结论。


新疆畜牧业生产区域比较优势研究
《草食家畜 》 2014
摘要:各区域不同的资源条件形成了不同畜种的分布和区域优势畜产品。通过新疆对畜牧业比较优势指标以及牲畜比较优势测算模型的构建,计算各地区的牲畜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分析各地区间的比较优势差异,确定东疆地区、北疆地区和南疆地区的优势畜种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