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无血清无饲养层培养体系在绵羊胚胎干细胞分离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陈博

作者: 陈博 1 ; 黄俊成 2 ;

作者机构: 1.新疆畜牧科学院动物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新疆 乌鲁木齐830000

2.东莞石龙人民医院 广东 东莞523321

关键词: 绵羊;饲养模式;胚胎干细胞;分离培养

会议名称: 第七次全国动物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暨新疆畜牧科学院第六次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 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

页码: 126-126

摘要: 目的:无血清无饲养层培养体系在绵羊胚胎干细胞分离中的应用。方法:将分离得到的若干oESC-like集落,在体式显微镜下将其放入Tryple Express中,观察这些集落由原来的致密状态逐渐松散呈草莓状后立即转入oESC培养液中充分洗涤,然后放入用矿物质油覆盖且平衡好的oESC基础培养基中,将其吹散至单个集落,再放入38.6℃, 5%CO2的饱和湿度的培养箱内培养,每3-5天传代一次。碱性磷酸酶与免疫荧光检测将收集的oESC-like一部分按Alkaline Phosphatase(AKP)试剂盒说明书对其进行染色检测。另一部分oESC-like进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通过机械分离法从84枚扩张阶段的囊胚中分离出31枚假定的绵羊ICM,ICM的分离数量显著高于早期阶段的囊胚。早期和扩张阶段囊胚经分离、传代后获得的oESC-like,经碱性磷酸酶染色后呈棕红色。而分化的胚胎干细胞的周边细胞呈弥散式生长,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集落逐步呈平铺式生长,界限模糊。早期囊胚和扩张囊胚中分离获得的。ESC-like经过多潜能性候选基因Oct-4和Sox-2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呈阳性,而荧光二抗的专一性检测作为阴性对照。同时本实验所分离获得的oESC-like在后期的体内外分化实验中形成神经细胞和畸胎瘤。结论:在成分明确的无血清无饲养层培养体系下,可以有效的分离获得未分化的oESC-like,并且对于在明确培养基上衍生绵羊类胚胎干细胞是第一次报告,同时扩张(孵化)阶段的囊胚对于分离且获得较多数量的oESC-like具有促进作用,从而可以降低对囊胚数量的要求。因此,这种成分明确的无血清无饲养层培养体系对于理解家畜ESC的衍生和特征提供了一个基础的参考。

分类号: S826.3

  • 相关文献

[1]家畜胚胎干细胞多能性候选信号通路及分子标志. 赵云程,陈博,周川,张秀华,黄俊成. 2010

[2]多因素对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原代集落形成和后期增殖的影响. 陈博,赵云程,陈士斌,王静,金贤华. 2011

[3]无血清无饲养层培养体系在绵羊胚胎干细胞分离中的应用. 陈博,赵云程,林嘉鹏,孙晓岩,陈雪梅,黄俊成. 2014

[4]一株牛分枝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许礼义,呼西旦,徐志光,宋振忠,杨启元,黄炯. 2010

[5]醉马草饲喂试验研究. 贾纳提,萨赫都拉·霍曼,努尔兰. 1998

[6]普通冻箱保存绵羊胚胎结果分析. 丁红,阿合拜依. 1997

[7]应用B超仪对绵羊进行妊娠诊断. 丁红,蒋晓梅,杨冬梅,玛依拉,木拉提,WilkinsJ.F. 1996

[8]用PCR-DGGE和16S rDNA测序解析吐温对绵羊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张慧玲,韩冰,贺三刚,刘泽兴,陈勇. 2010

[9]绵羊AMH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与原核表达. 蒋香菊,吴阳升,林嘉鹏,汪立芹,张利,古丽米热·阿不都热依木,杨楠,刘莉,黄俊成. 2013

[10]浅谈绵羊春季接羔技术要点. 叶尔兰·谢尔毛拉,王乐,高维明,郑文新,阿布都热依木·力提普. 2011

[11]绵羊棉酚中毒的病理生态学观察与分析. 阿帕克孜·麦麦提,亚合甫·阿布都热衣木,张壮志,阿合买提·买买提. 2015

[12]绵羊卵泡液高丰度白蛋白去除方法的比较. 陈莹,李晓林,林嘉鹏,吴阳升,黄俊成. 2016

[13]绵羊FecB基因打靶载体构建. 吴伟伟,王力俭,田可川,徐新明,张廷虎,张艳花,哈尼克孜. 2011

[14]谷胱甘肽(GSH)对绵羊细管冻精质量的影响. 唐淑红,林嘉鹏,吴阳升,汪立芹,黄俊成. 2015

[15]绵羊胃肠道线虫的消长规律与驱虫时间的选择. 王光雷,王琪. 1993

[16]绵羊抗肠道寄生虫病育种研究进展. 王冰,赵贵平,苟锡勋,高维明. 2016

[17]绵羊MSTN基因启动子区SNPs分析. 贺三刚,陈芯,刘晨曦,刘国松,刘明军. 2012

[18]新疆克拉玛依市绵羊寄生虫季节动态消长规律研究. 马力克艾则孜,努斯来提,努尔,祖力胡马力,王光雷,阿不都努尔,叶尔江. 2013

[19]补硒提高绵羊生产力的研究. 丁红,杨冬梅,玛依拉,阿哈拜依,WilkinsJ.FFletcherI.C. 1997

[20]绵羊育肥技术探究. 哈迪夏·达列力汗.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