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候选基因(模糊匹配)
7条记录
特克赛尔羊*阿勒泰羊F2绵羊肉质嫩度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家畜生态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定位影响绵羊嫩度相关SNP位点及其重要候选基因,该研究选取462只特克赛尔羊×阿勒泰羊F2绵羊,其中公羔229只、母羔233只,所有试验羊均在统一条件下饲养至8月龄后进行屠宰,利用C-LM4嫩度仪对嫩度进行测定,利用Illumina绵羊高密度(600K)SNP芯片进行基因分型,使用GEMMA软件的MLM模型对嫩度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经质控后,剩余613 178个SNPs位点用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9个潜在SNPs位点与嫩度相关,分别分布在2、6、23、24号染色体上。根据基因生物学功能及相关研究文献,推测EREG、AREG、PDE1A基因参与肌肉再生、肌纤维形成等生物学过程,可作为影响嫩度的重要候选基因。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改良绵羊肌肉嫩度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嫩度 特克赛尔羊×阿勒泰羊 F2 候选基因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SN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血液转录组探究皮山红羊繁殖性状候选基因的差异表达

中国畜牧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皮山红羊作为新发现的优良地方品种,以多胎而闻名,本研究基于血液转录组测序技术对不同产羔类型皮山红羊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s,DEGs)进行筛选,同时探究皮山红羊在不同时期基因的表达差异。从具有连续两胎产羔记录的母羊群体中,随机选取20只体况一致的皮山红羊,分为高繁殖力组(H,胎产羔数≥2)和低繁殖力组(L,产单胎)。通过同期发情技术,采集埋栓前(T1,0 d)、黄体期(T2,10 d)和卵泡期(T3,撤栓后48 h)3个时期共60个血液样本,筛选不同产羔类型皮山红羊在不同时期的DEGs,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筛选出的DEGs进行验证。对60个血液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34 881 676~61 334 354 bp数据,有效过滤率94.72%~97.33%,Q20≥97.42%,比对率在93.21%~95.11%。在T1LvsT1H、T2LvsT2H及T3LvsT3H组分别有301、228、294个DEGs。其中,CCL14、PTGIS、PRLH等11个基因为不同产羔类型的共有DEGs。KEGG富集分析发现,ECM-受体相互作用、黏着斑、PPAR信号通路、细胞粘附分子等6条通路与繁殖性状相关,包含31个DEGs。结合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筛选到与皮山红羊繁殖过程相关的潜在基因COL3A1、COL1A1、ERBB2等。RT-qPCR结果表明,RNA-Seq结果准确可靠。本研究揭示了不同产羔类型皮山红羊血液中的DEGs,筛选到影响皮山红羊胚胎发育的ECM-受体相互作用、黏着斑、细胞粘附分子等重要通路,筛选出CCL14、PRLH、PTGIS、COL3A1、COL1A1、ERBB2等关键候选基因,以期为皮山红羊选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皮山红羊 转录组 产羔数 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吐鲁番黑羊MC1R基因序列分析研究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4

摘要:为研究黑皮质素受体1(MC1R)基因对吐鲁番黑山羊毛色的影响,试验采用PCR扩增和测序技术,对吐鲁番黑羊MC1R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及其与毛色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C1R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954 bp,编码317个氨基酸,编码区存在2个错义突变(c.218 T>A,p.73 Met>Lys;c.361 G>A,p.121 Asp>Asn)和3个同义突变(c.429 C>T,p.143 Tyr>Tyr;c.600 T>G,p.200 Leu>Leu;c.735 C>T,p.245 Ile>Ile)。SNPs分析表明,单倍型AATGT数量占62%。初步认为MC1R基因可以作为吐鲁番黑羊黑色被毛调控的候选基因

关键词: 吐鲁番黑羊 MC1R SNPs 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不同因子对绵羊类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的影响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2

摘要:为筛选出更有利于维持绵羊类胚胎干细胞(oESC-like cell)多能性的因子,在基础培养基N2B27/CH中,分别添加PD、PD+hLIF、PD+BPM4、PD+hLIF+BMP4,通过比较分析,初步筛选出了比本实验室原培养体系(N2B27/CH+bFGF)更利于维持oESC-like多能性的培养基添加因子。结果显示:基础培养基中添加PD、PD+hLIF后细胞生长较好,细胞之间的结合更加致密;各种培养基培养物都表达AKP与Sox2、Oct4免疫荧光蛋白等oESC-like多能性标志;4种不同培养基与bFGF相比,细胞的生长速度减慢;在基础培养基N2B27/CH中添加PD和PD+hLIF使多能性候选基因Lin28与c-Myc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Nestin的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1),加入PD+hLIF使Oct4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因此,在oESC-like基础培养液N2B27/CH的基础上,添加PD或PD+hLIF更有利于oESC-like细胞多能性维持。

关键词: 绵羊类胚胎干细胞 体外培养 多能性调控因子 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畜胚胎干细胞多能性候选信号通路及分子标志

生物工程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家畜胚胎干细胞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下对比了小鼠、人胚胎干细胞多能性调控信号通路的异同,阐述了小鼠、人胚胎干细胞与家畜胚胎干细胞在多能性分子标志上的差异,并结合本实验室开展绵羊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实际经验,对目前家畜胚胎干细胞建系中可能存在的多能性候选信号通路及分子标志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家畜 胚胎干细胞 多能性 信号通路 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羊毛细度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

生命科学仪器 2007

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各种分子标记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羊毛细度一直以来是制约我国羊毛产品的主要因素,本文论述了用KAP和KRT基因作为羊毛细度候选基因的理论依据,并阐述通过PCR-SSCP分子标记的方法对羊毛细度进行分析的可能性。

关键词: 候选基因 羊毛细度 PCR-SSC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细毛羊羊毛细度的候选基因分析

遗传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CR-SSCP的分子标记技术,选择编码羊毛纤维组成蛋白基因中的KAP1.1、KAP1.3的部分序列、KAP6.1的外显子区作为候选基因,通过对其多态性的研究,探索将该基因作为候选基因来间接选择羊毛细度性状的可行性。得出其中在角蛋白辅助蛋白的多基因家族中的高硫蛋白辅助蛋白基因(KAP1.1、KAP1.3)中,位点W08667与羊毛细度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在甘氨酸酪氨酸角蛋白辅助蛋白中,外显子位点W06933的AA基因型和BB基因型与羊毛细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

关键词: 优质细毛羊 羊毛细度 候选基因 PCR-SSC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