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类型新疆风干牛肉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分析
《肉类研究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比较分析2种不同类型的新疆风干牛肉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差异及来源,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嗅闻-质谱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组样品中共鉴定出78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传统原味和改进风味样品中分别鉴定出26种和71种,其中,经感官嗅闻鉴定出的活性香气成分共有41种,包括烃类7种、醛类9种、酮类5种、醇类4种、呋喃类3种、含氮化合物2种、酯类1种、酚类10种;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除醛类以外(P>0.05),2组样品的烃类、醇类、酮类和呋喃类化合物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含氮化合物、酯类、醚类和酚类化合物仅存在于改进风味样品中;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组样品在挥发性风味成分组成上存在较大差异,与第1主成分高度相关的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烟熏加工过程,与第2主成分相关性较高的化合物主要来源于香辛料的添加。
关键词: 新疆风干牛肉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 挥发性风味成分


新疆风干牛肉加工过程中微生物变化特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7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风干牛肉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具代表性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区30多个产品为研究对象,对其起始菌相和真空条件下4℃放置至发生腐败时的菌相进行测定。结果起始菌相:肠杆菌36%、酵母菌33%、假单胞菌16%、球菌10%、乳酸菌5%,优势菌为肠杆菌。腐败菌相:乳酸菌40%、球菌33%、假单胞菌27%,优势菌为乳酸菌。成品菌相和腐败菌相有较大变化。结论经16S rDNA鉴定,新疆风干牛肉加工过程中微生物分别为液化沙雷氏菌(Serratia liquefaciens)、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melonis)、木巴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pasteuri))和涎沫假丝酵母菌(Candida zeylanoides)。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