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品种阉牛肉质分析比较研究
《中国牛业科学 》 2024
摘要:为了探究肉用褐牛从哈萨克牛、新疆褐牛选育至今肉质特性变化,分析品种培育进展和成效,实现产肉量与肉品质双重提升育种目标。试验选取体重为600~700 kg的哈萨克牛、新疆褐牛、肉用褐牛阉牛各10头,对其屠宰后采集辣椒条、肩肉、外脊、里脊、大黄瓜条、小黄瓜条、米龙等7个部位肉,测定肉样理化性质和营养指标;制作外脊石蜡切片,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对比三个品种阉牛肌纤维特性。结果表明:三个品种阉牛部位肉之间肉色、pH值差异不大;肉用褐牛肌肉剪切力小于哈萨克牛、新疆褐牛;蒸煮损失哈萨克牛显著大于新疆褐牛、肉用褐牛(P<0.05);肉用褐牛部位肉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哈萨克牛、新疆褐牛(P<0.05);肉用褐牛外脊肌纤维数量、面积极显著差异于哈萨克牛(P<0.01),肌纤维密度极显著差异于新疆褐牛(P<0.01);外脊切片显示哈萨克牛肌束膜厚度与肌内脂肪含量显著差异于新疆褐牛、肉用褐牛。说明肉用褐牛选育,不仅提高了产肉量,而且肉质参数剪切力、肌内脂肪含量指标也优于哈萨克牛,符合品质育种方向。
关键词: 哈萨克牛 新疆褐牛 肉用褐牛 理化特性 营养指标 肌纤维特性


不同解冻方式对牛羊肉品质特性及其组织结构的影响
《粮食与油脂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4℃冰箱解冻(RT)、静水解冻(HT)、盐水解冻(SWT)、超声波解冻(UWT)4种方法解冻冷冻的牛羊肉,测定解冻后牛羊肉的pH、嫩度、保水能力(解冻损失率、离心损失率和烹饪损失率)、水分含量、灰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丙二醛含量、挥发性盐基氮值和总巯基含量,分析牛羊肉的肌纤维组织结构的变化并评价其品质。结果表明:SWT和RT解冻方式对牛羊肉的理化特性、保水能力、营养指标、色泽、脂质氧化及腐败变质的影响较小,其中SWT解冻方式对牛羊肉保水能力、理化特性影响最小。综合分析表明,SWT和RT解冻方式更适合解冻冷冻的牛羊肉。


甘草的理化特性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中国畜牧兽医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甘草的根及根茎是重要的中药处方材料,甘草的茎和叶可作为药饲兼用型粗饲料。作者就甘草的理化特性,甘草根及根茎、甘草茎叶、甘草根及根茎的残渣和浸膏副产品在畜禽疾病预防及畜牧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新疆绵羊梅迪病毒理化特性的鉴定
《西北农业学报 》 1993
摘要:应用微量细胞培养技术对分离的新疆绵羊梅迪(Magi)病毒CMV—1株作了理化特性的鉴定。研究结果表明,CMV—1株是一个有囊膜的反转录病毒,pH3、60℃30min易于灭活,对胰蛋白酶敏感,二价阳离子无保护作用。这些特性与Magi-visna病毒完全一致。证明CMV—1毒株属反转病毒科,慢病毒亚科,Magi-Visna群。
关键词: Maedi-Visna病毒 理化特性 微量细胞培养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