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品种阉牛肉质分析比较研究
《中国牛业科学 》 2024
摘要:为了探究肉用褐牛从哈萨克牛、新疆褐牛选育至今肉质特性变化,分析品种培育进展和成效,实现产肉量与肉品质双重提升育种目标。试验选取体重为600~700 kg的哈萨克牛、新疆褐牛、肉用褐牛阉牛各10头,对其屠宰后采集辣椒条、肩肉、外脊、里脊、大黄瓜条、小黄瓜条、米龙等7个部位肉,测定肉样理化性质和营养指标;制作外脊石蜡切片,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对比三个品种阉牛肌纤维特性。结果表明:三个品种阉牛部位肉之间肉色、pH值差异不大;肉用褐牛肌肉剪切力小于哈萨克牛、新疆褐牛;蒸煮损失哈萨克牛显著大于新疆褐牛、肉用褐牛(P<0.05);肉用褐牛部位肉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哈萨克牛、新疆褐牛(P<0.05);肉用褐牛外脊肌纤维数量、面积极显著差异于哈萨克牛(P<0.01),肌纤维密度极显著差异于新疆褐牛(P<0.01);外脊切片显示哈萨克牛肌束膜厚度与肌内脂肪含量显著差异于新疆褐牛、肉用褐牛。说明肉用褐牛选育,不仅提高了产肉量,而且肉质参数剪切力、肌内脂肪含量指标也优于哈萨克牛,符合品质育种方向。
关键词: 哈萨克牛 新疆褐牛 肉用褐牛 理化特性 营养指标 肌纤维特性


肉用褐牛体尺及胴体指标与部位肉产量相关性分析
《现代农业科技 》 2024
摘要:本文对71头肉用褐牛公牛进行体尺指标、胴体指标和部位肉产量测量,旨在评估肉用褐牛体尺指标、胴体指标和部位肉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体尺指标、胴体指标、部位肉产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各指标相关性程度有所不同;上脑(HR)、外脊(STR)、霖肉(KNU)、米龙(OUT)、小黄瓜条(ER)、牛腩(FLA)、大黄瓜条(OF)等部位肉产量与一些体尺指标成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且R2值均大于0.4;体尺指标与胴体指标之间具有相关性,且二者的回归关系可以作为一种简单方法来预测胴体部位肉产量。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