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猪肉中常见致病菌的多重直接PCR法的建立与应用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检测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和小肠耶尔森氏菌5种致病菌的多重直接PCR方法。方法根据大肠杆菌phoA、沙门氏菌invA、金黄色葡萄球菌nuc、李斯特菌hly、小肠耶尔森氏菌ail的基因序列,设计多重直接PCR引物,建立并优化多重直接PCR反应条件,检测引物的扩增特异性和灵敏性,并将所建立的方法应用于实际采集猪肉样本的检测,与金标培养法相比较,计算多重直接PCR检测法的敏感性、准确性以及阳性预测值。结果所设计的多重直接PCR引物对5种菌都有特异扩增,最低检出限量大肠杆菌为10CFU,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性为100CFU,沙门氏菌、李斯特菌、小肠耶尔森氏菌敏感性可达1CFU。60份猪肉样本中检出大肠杆菌15份、沙门氏菌6份、金黄色葡萄球菌21份、李斯特菌20份、小肠耶尔森氏菌35份,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金标培养法,总体检测敏感性为100%,准确性为94%,阳性预测值为81.44%。结论多重直接PCR法实现了同时对各食源性致病菌敏感特异的检测,并且省去了提取模板的步骤,将检测时间缩短至3h左右,便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通量检测。


鸡蛋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生长预测模型研究
《中国动物检疫 》 2016
摘要:为快速预测鸡蛋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生长规律,以不同温度下贮存的不同状态的鸡蛋为试材,以Gompertz方程拟合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和空肠弯曲杆菌在蛋内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Gompertz模型能很好地模拟不同温度下三种致病菌的生长情况(R>0.98)。蛋壳完好时接种致病菌后,在4℃低温和22~25oC常温贮存条件下,各个时间点的蛋内容物中均检测不到致病菌,但在32℃高温20 d后,都不同程度地分离到了致病菌。蛋壳轻微裂纹时,低温条件下,只有空肠弯曲杆菌接种组未分离到菌;室温条件下,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从一开始即可侵入到蛋内,空肠弯曲杆菌在20 d时可直接检测到较多的菌量;高温条件下,致病菌在3 d后便均可快速繁殖。本模型的构建可以为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在鸡蛋内的定量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山东地区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分子分型研究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了解山东地区肉鸡养殖环节大肠杆菌的分布情况,初步揭示山东地区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规律和特征,为该菌的分子溯源及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山东地区2000—2012年肉鸡养殖场分离的42株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用13种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选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两种分型方法对菌株进行分析。结果 PFGE方法可分为34个带型,菌株之间的相似系数为60%~100%,带型比较分散,未发现绝对优势的带型;MLST方法得到18个序列型(ST),菌株的7个管家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耐药性结果显示,42株菌均为多重耐药,对氨苄西林(AM)、复方新诺明(SXT)和氧氟沙星(NOR)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7.62%、92.86%和90.48%。结论山东省部分地区肉鸡养殖场中大肠杆菌耐药谱较广,耐药现象比较严重,菌株基因呈多态性,菌株分布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地区性。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耐药性 脉冲场凝胶电泳 多位点序列分型 食源性致病菌


多重PCR鉴定动物源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方法的建立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建立鉴定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的多重PCR(mPCR)方法。方法分别以16S rRNA、马尿酸酶和16S-23S rRNA基因为靶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多重PCR方法检测37株菌株样品,同时采用ingene CAM nested PCR检测试剂盒检测验证,进行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该多重PCR方法可扩增出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的特异性条带,其他对照菌株均未扩增出条带,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检测敏感性可达0.81 pg/μl空肠弯曲菌DNA,0.93 pg/μl结肠弯曲菌DNA。多重PCR方法和试剂盒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二者与国标GB/T 4789.9—2008方法的符合率达97%以上。结论本试验建立的多重PCR方法操作快速方便、节约试验成本,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可用于弯曲菌的鉴定。
关键词: 空肠弯曲菌 结肠弯曲菌 多重PCR 鉴定 动物源性致病菌 食源性致病菌 食品安全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