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巨菌草在南疆地区的种植技术及饲用品质分析
《现代畜牧科技 》 2024
摘要:该文为新疆南疆地区是否适合大面积引种推广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田间小区种植单因素正交试验,确定最适种植株行距。结果表明,在南疆种植巨菌草出苗率为60%,补苗后达到80%;鲜草产量平均为75.915 t/hm~2;株行距60 cm×60 cm处理的种植效果最佳,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该试验中巨菌草种植成本为107.33元/hm~2,其成本高于青贮玉米和苜蓿。由营养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巨菌草115 d生长期营养价值略优于50 d,其青贮品质较全株青贮玉米略低。巨菌草可青饲,也可青贮使用,应根据巨菌草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气候环境的生物学特性,找准其在新疆农牧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中的生态定位,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吉尔吉斯斯坦畜牧业规模、结构和特点
《草食家畜 》 2018
摘要:为深入了解吉尔吉斯斯坦农牧业现状与特征,促进"一带一路"建设,采用图表法与文献调查法收集FAO统计面板数据,从宏观角度对该国畜牧业进行多维度资料收集与解读。近年来,吉尔吉斯斯坦的畜牧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突出发展了奶牛、肉牛、马等草食家畜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同时在畜产品需求方面,部分畜产品综合生产力水平较低,对进口产品有需求与增长潜力,畜牧业生产力水平有巨大提升空间与消费潜力,建议结合区位优势、科技优势等加大农牧业资源与技术的交流,促进农产品的贸易流通与经济发展。


基于扩展索洛模型的新疆水资源环境要素对畜牧业产值的贡献分析
《节水灌溉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基础上构建扩展索洛模型,分析2003-2014年新疆水资源-环境要素投入对畜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从资本-人力-资源-环境要素投入到仅资源-环境要素投入的变化中,资源-环境要素投入的贡献率明显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不断下降;资本、人力、资源和环境要素变化符合环境库次捏茨倒"U"型曲线走势,且处于曲线最高点左端,彰显着初期产业发展的特性;畜牧业经济发展和相关的资本、人力、水资源环境要素的规模效应在不断增加,但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的作用还未完全显现;水资源-环境要素对畜牧业经济活动中所消耗和排放的污染物的消纳作用显著、贡献性突出,而技术进步、制度完善、结构优化等因素在畜牧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有待进一步提升。


新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 2017
摘要:文章以"新疆畜牧业的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最终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以供大家依据和参考,希望能够促进新疆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


畜禽长链非编码RNA的功能及其研究方法
《中国畜牧兽医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nt的RNA分子,不具有编码蛋白质的能力,主要参与脂肪代谢、肌肉发育、胚胎发育、性别决定与分化等多种生物过程和疾病的调控。在LncRNA研究中,研究方法的建立和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简述了LncRNA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物学功能,重点介绍了LncRNA的主要研究方法:基因芯片、RNA-seq、Northern blotting、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时荧光定量PCR、RNA结构平行分析(PARS)、快速预测RNA和蛋白质相互作用(CatRAPID)等,同时介绍了LncRNA与DNA、RNA及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的方法:RNA-pulldown、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RIP)、光活性增强的核糖核苷交联和免疫共沉淀(PAR-CLIP)、RNA反义纯化(RAP)、RNA纯化的染色质分离(CHIRP)及RNA靶标的捕获杂交分析(CHART)、交联,连接以及混合测序(CLASH),为畜禽动物中LncRNA的研究提供借鉴。


投入产出模型下新疆畜牧业产业关联动态变化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新疆畜牧业对新疆各产业关联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畜牧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理论,以新疆2007年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为依据,分析新疆畜牧业后向产业关联、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前向产业关联的动态变化。【结果】畜牧业产业链延伸能有效促进附加值率提升,而附加值提升能有效促进畜牧业对自身投资增加,从而促进畜牧业发展;畜牧业对农业的拉动作用下降13个百分点,畜牧业对饲料加工业消耗系数上升2.3倍,部分饲养方式由放牧型转变为舍饲型。【结论】新疆畜牧业发展关键在于延伸畜牧业产业链、提高畜牧业附加值,未来发展过程中需加大新疆畜牧业投入以发挥产业拉动效果及保护天然草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