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外源褪黑素对马鹿生殖生理影响的探讨
《新疆畜牧业 》 2015
摘要:褪黑素被认为能够促进许多哺乳动物的卵母细胞成熟并提高受孕率。为探索外源褪黑素是否会对马鹿的生殖生理产生影响,我们用颈部皮下埋植的方法分别将外源褪黑素引入到天山马鹿(雌、雄),阿勒泰马鹿(雌、雄)体内。然后采取血样,并分析了孕酮、睾酮、雌二醇等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以判断褪黑素对雄性、雌性马鹿的生殖生理影响。结果发现,在一定剂量外源褪黑素的处理下,雄性和雌性马鹿的性激素水平相对于对照组下降。说明一定浓度的褪黑素可能会抑制鹿的生殖生理过程。


中医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
《新疆畜牧业 》 2015
摘要: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反复发作等特点,给养殖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西药对奶牛乳房炎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其药物残留及其副作用等问题影响着药物的使用,中医药却以副作用低和药物残留少等优点可以广泛的进行推广应用,本文就中医治疗奶牛乳房炎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关于温宿县塔格拉克牧场发展羊驼产业的若干思考
《新疆畜牧业 》 2015
摘要:目前,温宿县塔格拉克牧场羊驼养殖规模位居全国第一。面对当前新疆及我国羊驼养殖业呈现出的"多渠道引进、点状式分布、规模化养殖、多元化利用和跨越式发展"这样一种发展态势,如何推进这一新兴产业又好又快持续发展。据此,本文从温宿县塔格拉克牧场发展羊驼产业的发展基础、因素分析、指导原则、发展定位、战略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和战略举措等6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认真思考。


湖羊催乳素基因多态性与泌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从分子遗传基础入手,研究湖羊催乳素基因在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试图发现控制绵羊泌乳性状的标记基因,为现代育种提供技术支撑。以41只分娩母羊为研究对象,生产后每周1次,连续8周采用人工挤奶的方法收集泌乳量。用全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分析和整理数据找出SNP位点,进行连锁性和单体型分析。最后结合泌乳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湖羊56d泌乳期内平均泌乳量为:(0.52±0.07)kg·d~(-1),乳中各成分含量分别为:乳脂率(3.83±0.90)%、乳蛋白率(5.52±0.63)%、乳糖率(5.50±0.73)%、总固体(15.13±1.61)%。通过测序分析共找到23个SNP位点,结合泌乳性状,共有4项泌乳性状与其中5个SNP位点相关。其中PRL4244位点GG型在第8周泌乳量显著高于TT型(P<0.05);PR1039位点AC型中期乳脂率极显著高于AA型和CC型。PRL1228位点AC型前期乳脂率显著高于AA型和CC型(P<0.05),AC型中期乳脂率极显著高于AA型和CC型(P<0.01),中期总固体AC型显著高于CC型(P<0.05);PR2351位点AG型前期和中期乳脂率显著高于AA型和GG型(P<0.05),AA型中期蛋白率极显著高于AG型和GG型(P<0.01),AG型中期总固体极显著高于AA型和GG型(P<0.01)。PR4591位点CC型前期乳脂率极显著高于TT型(P<0.01),同时CC型中期蛋白率极显著高于TT型和TC型(P<0.01),前期固体率极显著高于TT型。对湖羊41个样品PRL基因测序结果进行分型,共分为25种单体型,有7种单体型频率大于0.02,其中单体型CCATT蛋白率显著高于AAATT型,其他各单体型的乳成分和泌乳量差异均不显著。


兔脊柱结核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 2015
摘要:目的建立H37Rv结核分支杆菌诱导的兔脊柱结核模型。方法选择未致敏处理的新西兰大白兔48只,在第5腰椎近椎间盘处钻孔,并填充明胶海绵,注射0.5 mg/0.1 m L结核菌悬液,术后观察新西兰大白兔一般情况,并用影像学、组织病理学、细菌学等检查对兔脊柱结核模型进行评估。结果受H37Rv结核菌株感染后的新西兰大白兔,局部反应较明显,全身反应较轻。48只兔中38只兔完成实验,10只因死亡、术后截瘫被淘汰,15只兔分别于术后第5、6周出现进食欠佳、消瘦,但生命体征平稳,其中4只术区局部肿胀,6只出现下肢运动障碍;其余23只兔术后进食较好,体质量未见明显变化。术后3个月行外科手术,暴露致病兔椎体,38只兔中29只兔椎体可见虫噬样改变,9只兔椎体未见明显变化。术中取脓肿形成的兔脓液培养示结核分枝杆菌生长;取周围软组织、脓壁行苏木精-伊红色(HE)染色,示坏死灶形成、较多炎细胞聚集、淋巴细胞、较少上皮样细胞,骨结构紊乱或消失。建立模型成功率为76.3%(29/38)。结论使用0.5 mg/0.1 m L的H37Rv标准菌株感染的新西兰白兔结核模型建立成功。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动物模型 H37Rv结核分支杆菌


IGF-Ι对绵羊冷冻精液质量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冻精稀释液中添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Ι)对绵羊冷冻精液质量的影响,明确最佳的IGF-Ι添加浓度,为提高绵羊冻精受精率和加速其品种改良奠定基础。【方法】以特克赛尔年轻种公羊的精液为试验材料,在冻精稀释液中添加不同浓度(0、50、100、150和250 ng/m L)的IGF-Ι,通过SYBR-14/PI双染法、低渗肿胀试验和吖啶橙(AO)染色法检测解冻精液在孵育0、1和2 h后的顶体完整性、质膜完整性和DNA完整性,并通过体外培养验证其体外受精效果。【结果】Ⅱ组(IGF-Ι添加浓度100 ng/m L)的冷冻精液解冻孵育0、1和2 h后,其精子顶体完整性呈逐渐下降趋势,但整体效果优于其他试验组;在精子质膜完整性和DNA完整性方面,也表现为Ⅱ组高于其他试验组,且孵育时间越短(1 h内),效果差异越明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体外受精试验结果显示,5个试验组间的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以Ⅱ组的体外受精效果略优于其他试验组。【结论】绵羊冻精稀释液中添加IGF-I可有效增强精子活力,改善冻精存活率,维持顶体、质膜和DNA完整性,但要求绵羊冷冻精液须在解冻后1 h内完成相关操作。
关键词: 绵羊 冷冻精液 稀释液 IGF-Ι 顶体完整性 质膜完整性 DNA完整性


加大扶持 促进畜牧养殖发展
《中国畜禽种业 》 2015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物质生活呈现丰富的态势,在市场经济需求调制下,新农村的经济建设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扶持,惠农政策的步步加大,因此有效的通过政策的支持实现对农村建设中畜牧养殖的扶持促进其快速发展,对于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新疆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调查与搜集
《草食家畜 》 2015
摘要:采取分区域调查,辅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对东疆、北疆和南疆不同气候带、不同生境的野生牧草资源进行了调查与搜集,采集到野生牧草种子466份,隶属23科,85属,其中特有牧草属有:鹅观草属(Roegneria)、偃麦草属(Elytrigia)和赖草属(Leymus)。采集到的适口性优良、生物利用价值高或有重大的可持续利用(育种)基因的牧草属有:披碱草属(Elymus)、鸭茅属(Dactylis)、梯牧草属(Phleum)、早熟禾属(Poa)、苜蓿属(Medicago)、车轴草属(Trifolium)、驴食豆属(Onobrychis)、百脉根属(Lotus)等。通过调查搜集,不仅为新疆野生牧草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材料,还初步掌握了一些重点属、种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生境条件的关系,也为其他学者考察提供科学数据。


新疆草食畜牧业发展难点问题研究
《新疆财经 》 2015
摘要:新疆畜牧业主要以草食动物牛、羊养殖业为主,但随着草场休牧、禁牧后,大量牲畜转入农区,新疆农区将是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区域。本文通过分析新疆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因素,认为饲草料不足是制约新疆农区畜牧业发展的难点。因此,建议自治区政府应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并提高饲草料在种植业中的比重,实施饲草料种植财政补贴政策;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建立完善的饲草料生产体系;加强秸秆饲料综合利用技术推广,提高秸秆饲料利用效率以及非常规饲料的利用率;加大草食畜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