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日粮中添加不同益生菌水平对肉牛生产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现代畜牧科技 》 2024
摘要:该研究旨在评估在肉牛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益生菌对肉牛生产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本试验选择体重相近(320±20)kg、健康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72头,随机分为4组。试验Ⅰ、Ⅱ、Ⅲ和Ⅳ组。结果表明,在试验期结束时,与试验Ⅰ组相比较,试验Ⅱ、Ⅲ和Ⅳ组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而各组之间的料肉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与试验Ⅰ组相比较,添加益生菌的试验Ⅱ、Ⅲ和Ⅳ组可显著提高肉牛中肠道乳酸杆菌的含量(P<0.05),同时显著降低肠道中大肠杆菌的含量(P<0.05),但添加益生菌对肠道中的双歧杆菌和总需氧菌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肉牛日粮中添加2%的复合益生菌发酵培养物,能够显著改善肉牛的生产性能,包括增加日增重和改善饲料转化率,对肠道菌群结构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陆地棉正反交F2∶3家系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皮棉产量的关系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棉花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为丰富棉花育种的基础材料和培育优良杂交种提供依据。【方法】以陆地棉徐州142和系9的正反交组配合衍生的90和78份F2∶3家系,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组合的株高、果枝数、有效果枝数、铃数、有效铃数、单铃重和衣分等指标和棉花单株皮棉产量的关系。【结果】F2∶3家系具有丰富的变异,大部分性状表现出典型数量遗传特点,普遍存在超亲分离现象,各个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明显。单株籽棉产量和单株皮棉产量与株高、果枝数、有效果枝数、铃数、有效铃数和单铃重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提取了两类主成分,PC1代表棉铃生长因子;PC2代表衣分和铃重综合选择因子。有效铃数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对棉花单株产量贡献最大。【结论】有效铃数对棉花产量贡献最大,选择有效铃数多的棉花品种是高产品种选育重要途径,但也要考虑单铃重、衣分和有效果枝数,有利于培育棉花新杂交系。


紫苏籽提取物对断奶犊牛免疫功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 2024
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添加不同水平紫苏籽提取物对西门塔尔断奶母犊免疫功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日龄相当、体重相近的西门塔尔断奶母犊6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个重复,对照组不添加紫苏籽提取物,实验组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5‰、1.0‰及2.0‰的紫苏籽提取物。实验期60 d,预试期10 d,正试期50 d。整个实验周期记录犊牛腹泻及呼吸道疾病(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BRD)发病情况,实验结束时采集犊牛静脉血液,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紫苏籽提取物可显著降低断奶犊牛粪便及呼吸道健康评分、降低犊牛腹泻及BRD发病率,且添加量越高,效果越显著;显著降低断奶犊牛血清ALT、AST、TCHO、TG、BUN指标,显著提高血清Ca、PHOS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含量。表明紫苏籽提取物能够有效促进断奶犊牛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并有效抑制断奶犊牛的应激反应,增强断奶犊牛的免疫力。


棉秸秆在反刍动物生产中饲料化应用的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粗饲料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影响牛羊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农业副产物之一的秸秆资源,棉秸秆营养物质种类较为丰富,其中一部分营养物质可以被牛羊吸收利用,将棉秸秆资源进行饲料化利用对缓解棉花主产区反刍动物饲草不足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棉秸秆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其质地坚硬、适口性差、难以加工处理等原因,生产中的饲料化利用长期以放牧利用为主,实际利用率较低。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饲草加工与利用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元化预处理技术的应用改善了棉秸秆的饲料品质,饲料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有效促进了棉秸秆饲料化利用进程。本文总结了棉秸秆中营养物质含量及饲料特性,并对棉秸秆的饲料安全性、加工处理方式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棉秸秆在反刍动物饲粮中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新疆昭苏县羊群中羊虱蝇的形态学鉴定及其流行状况调查
《草食家畜 》 2024
摘要:【目的】旨在了解新疆昭苏县羊群中羊虱蝇的形态特征及其流行状况,为昭苏县羊虱蝇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在昭苏县天山乡、76团和74团的156只羊中采集虫体样本,并运用体视显微镜进行形态学鉴定,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羊虱蝇的感染率。【结果】研究显示,对受试的156只羊采集的虫卵样本,通过形态学分析证实所有采集的样本均为羊虱蝇,总体感染率为62.8%,其中天山乡的羊只感染率最高。研究还发现羊虱蝇感染在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群体间呈现一致性、普遍性。【结论】本研究明确了昭苏县羊虱蝇的流行状况和形态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羊虱蝇防控措施提供了数据信息,对提升羊群健康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经济损失具有一定意义。


4种菊花茎叶营养成分分析及体外降解效果评价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旨在利用体外发酵法评定 4 种菊花茎叶的饲用价值并筛选出适宜在南疆地区推广的非常规饲料.采集黑心菊、万寿菊、百日菊、雏菊的茎叶,首先通过化学分析法测定 4 组菊花茎叶的营养成分,评估其相对饲用价值,然后采集多浪羊的瘤胃液,利用体外瘤胃发酵法进行体外瘤胃发酵试验,测定发酵72 h的产气量、产气动力学参数、瘤胃发酵特性指标.结果表明:万寿菊茎叶的粗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3种菊花茎叶(P<0.05),黑心菊和百日菊茎叶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高于雏菊和万寿菊茎叶(P<0.05);万寿菊茎叶的干物质采食量、粗饲料分级指数、饲料相对值高于其他 3 种菊花茎叶(P<0.05),万寿菊与雏菊茎叶的产奶净能、可消化干物质高于百日菊与黑心菊茎叶(P<0.05);4 种菊花茎叶的 72 h产气量由高到低为万寿菊、雏菊、百日菊、黑心菊,万寿菊与百日菊茎叶的快速产气量高于黑心菊及雏菊茎叶(P<0.05),万寿菊与雏菊茎叶的慢速产气量高于百日菊与黑心菊(P<0.05);雏菊茎叶的pH、氨态氮含量高于百日菊与黑心菊茎叶(P<0.05),万寿菊茎叶的干物质降解率高于其他 3 种菊花茎叶(P<0.05).由此可见,4 种菊花茎叶的相对饲用价值、体外产气量、体外发酵特性存在差异,其中万寿菊茎叶营养价值更高、体外发酵特性更好,饲料利用价值更突出.


天然抗氧化剂对玉米油热致异构体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油在加工贮藏过程易发生异构化生成反式和共轭脂肪酸异构体,开展玉米油反式和共轭脂肪酸的调控研究对保障消费者安全与营养健康至关重要。人工抗氧化剂由于毒性累积已被许多国家禁用或严格限制,天然抗氧化剂已开始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了天然抗氧化剂对玉米油热致异构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油反式和共轭脂肪酸含量随着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抑制玉米油反式脂肪酸(0.28%~6.59%)和诱导玉米油共轭脂肪酸(0.53%~16.42%)形成的作用,抑制率为鼠尾草酸>特丁基对苯二酚>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茶多酚>维生素E,诱导率为维生素E>茶多酚>特丁基对苯二酚>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鼠尾草酸。复配抗氧化剂的抗异构和诱导异构作用低于单独使用抗氧化剂,综合分析鼠尾草酸和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可作为有效的天然抗异构和诱导异构剂。
关键词: 天然抗氧化剂 玉米油 反式脂肪酸 共轭脂肪酸 抗异构 诱导异构


3个高丹草品种在新疆北疆地区的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24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在新疆北疆地区推广种植的高丹草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了3个冀草系列高丹草品种(冀草5号、冀草2号、冀草8号)的株高、干鲜比、草产量等指标,并利用灰色关联法进行了生产性能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根据3个品种在北疆地区的生育期可将冀草5号、冀草2号、冀草8号分别划分为早、中、晚熟品种。冀草5号的株高最高,为325.30 cm,冀草2号的草产量最高,其鲜草产量为127 556.19 kg/hm~2,干草产草量可达30 613.49 kg/hm~2。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结果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冀草2号>冀草5号>冀草8号。说明冀草2号高丹草更适宜在新疆北疆地区推广种植。


蓝舌病新疆分离株VP7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分析及一步法RT-PCR方法的建立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蓝舌病新疆分离株编码VP7蛋白S7基因保守序列,建立蓝舌病新疆分离株一步法RT-PCR方法,为新疆BT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获得新疆分离株S7基因序列,登陆GenBank对序列进行同源性Blast比对,用软件MEGA 5.0分析序列差异,根据蓝舌病新疆分离株编码VP7蛋白S7基因保守序列,运用软件Oligo6.0设计引物,对蓝舌病新疆分离株S7基因进行RT-PCR扩增,并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蓝舌病中国新疆分离株编码VP7蛋白S7基因序列与哈尔滨报道BTV分离株S7基因片段相似度较高为89.64%,与中国云南报道BTV-29型分离株、蒙古国BTV分离株S7基因片段相似度分别为87.49%和87.39%;与德国BTV分离株S7基因片段相似度为80.70%,其余均无同源性序列。中国新疆分离株S7基因片段序列与4条同源序列间存在26处核苷酸差异,9处氨基酸差异。【结论】建立的蓝舌病中国新疆分离株S7基因片段一步法RT-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仅BTV中国新疆分离株扩增获得目的条带,该方法的敏感性为4.0×103 copies/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