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月份成年阿勒泰羊黑色毛绒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家畜生态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阿勒泰羊黑色粗毛和绒毛性状在不同月份的变化规律,对2020年11月-2021年4月收集的100只成年阿勒泰母羊毛绒样品检测,分析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1)绒毛含量随月份推移先升高后趋于平缓,1月份为阿勒泰成年母羊绒毛含量的高峰月(50.32%);(2)绒纤维平均直径随月份推移先下降后上升,2月份绒纤维平均直径达到最低(21.63μm);(3)手排长度随月份推移先降低后升高,11月份的手排长度最高(43.55 mm);(4)断裂伸长百分比随着月份的推移先降低后趋于平缓,11月份的断裂伸长百分比值最高(47.18%);(5)粗毛白度、粗毛光泽度在11-12月份、2月份和4月份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6)在11-4月份期间,1月份的绒毛含量显著高于11月份,2月份的绒纤维直径显著小于11月份,2月份的绒舒适度显著优于12月份,1月份的绒毛白度和绒毛光泽度均优于12月份。试验结果表明,1-2月份为阿勒泰母羊绒品质的最佳时期。


牛诺瓦病毒和牛轮状病毒双重RAA-LFD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畜牧兽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能同时检测牛诺瓦病毒(bovine norovirus,BNoV)和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的重组酶辅助扩增-侧流层析试纸条(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lateral flow dipstick,RAA-LFD)快速检测方法.本试验按照RAA引物探针设计原则,分别针对BNoV RdRp基因和BRV VP7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和探针,制备标准重组质粒,建立并优化RAA-LFD反应体系,同时对该检测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评估,用建立的RAA-LFD法与PCR法、qPCR法分别对采集的168份腹泻犊牛的临床样本进行平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在20 min,39℃的条件下扩增目标片段,对BNoV和BRV敏感度均为103 copies·μL-1,与PCR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且与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无交叉反应,虽低于qPCR检测结果,但可通过肉眼直接观察试纸条的检测结果.综上所述,RAA-LFD法灵敏度较高、且简便、快速、同时不依赖于仪器、专业操作人员,适用于现场检测.
关键词: 牛诺瓦病毒 牛轮状病毒 重组酶介导扩增 侧向流试纸条


10种紫花苜蓿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特性及耐寒性评价
《草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紫花苜蓿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特性并筛选出具有高耐寒能力的品种,选取了来自不同地区的10个紫花苜蓿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其幼苗在4℃低温胁迫下的12项生理指标,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评价方法,对其耐寒能力进行了评价;同时,采用半致死温度(LT50)对评估出的耐寒能力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在4℃低温胁迫下,1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叶片蒸腾速率(Tr)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2)隶属函数评价结果显示耐寒能力为龙牧801>肇东>Bara 520 YQ>公农1号>佰苜401>敖汉>挑战者>东农1号>骑士>新牧4号。各品种叶片的半致死温度(LT50)揭示,龙牧801和新牧4号分别是LT50值最低和最高的品种,与隶属函数的评价结果吻合;3)紫花苜蓿苗期耐寒性综合评价值(D)=0.138+0.178×SP+0.203×POD+0.170×Pro,表明SP、POD和Pro是评估紫花苜蓿幼苗耐寒性的关键生理指标。上述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紫花苜蓿幼苗的低温适应机制及耐寒紫花苜蓿品种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巨菌草在南疆地区的种植技术及饲用品质分析
《现代畜牧科技 》 2024
摘要:该文为新疆南疆地区是否适合大面积引种推广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田间小区种植单因素正交试验,确定最适种植株行距。结果表明,在南疆种植巨菌草出苗率为60%,补苗后达到80%;鲜草产量平均为75.915 t/hm~2;株行距60 cm×60 cm处理的种植效果最佳,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该试验中巨菌草种植成本为107.33元/hm~2,其成本高于青贮玉米和苜蓿。由营养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巨菌草115 d生长期营养价值略优于50 d,其青贮品质较全株青贮玉米略低。巨菌草可青饲,也可青贮使用,应根据巨菌草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气候环境的生物学特性,找准其在新疆农牧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中的生态定位,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不同基因编辑类型对FGF5基因编辑羊羊毛性状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基因编辑类型对成纤维生长因子 5(FGF5)基因编辑细毛羊羊毛性状的影响,为开展基因编辑细毛羊的羊毛性状遗传参数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81 只FGF5 周岁基因羊,分析编辑细毛羊羊毛自然长度、伸直长度、羊毛纤维直径和剪毛量等性状的数据.[结果]FGF5 基因编辑细毛羊羊毛自然长度平均值为10.49 cm,变异系数为11.82%.FGF5-InDel和FGF5-HDR基因编辑细毛羊羊毛自然长度和剪毛量均极显著高于野生型(P<0.01).-28 bp或-26 bp、2 bp和置换(c.61 C>T)的羊毛自然长度和伸直长度均极显著长于wt(P<0.01),-28 bp或-26 bp的剪毛量显著高于wt(P<0.05).-28 bp基因型的双等位基因编辑和单等位基因编辑突变的羊毛自然长度和伸直长度均极显著长于野生型(P<0.01).[结论]不同基因编辑类型的FGF5 基因编辑细毛羊均可显著提高羊毛自然长度和剪毛量,可利用表型性状突出的后代组建核心编辑羊群体,促进FGF5 基因编辑细毛羊选育扩繁.
关键词: FGF5基因编辑细毛羊 编辑类型 羊毛自然长度 剪毛量 基因型 突变类型


牧草太空育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草食家畜 》 2024
摘要:[目的]牧草太空育种是近三十年来新兴的一种育种技术,具有变异多、变幅大、稳定快等特点,可缩短牧草育种周期.本文综述了太空育种的研究现状,分析总结了太空育种的原理、方法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牧草太空育种提供更多参考和启发.[方法]通过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百度学术等网站查阅了大量太空育种尤其是牧草太空育种的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和整理.[结果]太空环境诱变是当今牧草育种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通过总结太空诱变技术在牧草育种中的应用,分析了牧草太空育种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展望了采用太空环境诱变创制牧草新品种的前景.[结论]太空环境诱变能诱发牧草基因组中的突变,增加其遗传多样性,从而创造出具有新特性的植物品种,对牧草类作物进行种质资源的创制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为快速培育优良牧草新品种及特异种质资源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太空育种技术为牧草育种开辟了新的可能性,有望成为未来太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田地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草食家畜 》 2024
摘要:【目的】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方法】应用文献分析法与统计分析方法对和田地区畜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结果】从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饲草料供应体系不完善、肉类产品供需矛盾突出、畜牧业经营主体的联农带农机制不强、畜牧产业发展的支撑条件不完善等方面分析和田地区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并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强饲草料供应体系建设、加强畜产品供给能力提升与市场体系构建、加强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提高畜牧业产业发展支撑能力等政策建议。【结论】探讨和田地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对推动乡村振兴、促进经济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及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非遗传因素对疆南绒山羊早期生长性状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绒山羊早期生长性状不仅是评定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而且在减少养殖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非遗传因素对疆南绒山羊早期生长性状的影响规律。收集2015—2020年阿克苏地区白虎台绒山羊基地6 409只疆南绒山羊产羔记录、整群记录和配种记录,采用SAS 9.4软件的GLM过程,分析出生年份、出生月份、母亲年龄、性别、群别对初生重和周岁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出生年份、性别和群别对早期生长性状有极显著影响;出生月份对初生重有显著影响,对周岁重没有显著影响;母亲年龄对早期生长性状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建议统一牧场管理,合理分配放牧草场,以确保母羊在配种前后的饲养水平和生产性能基本一致;提高饲养员的饲养管理水平,并在枯草期对妊娠母羊进行补饲,以降低自然环境对早期生长性状的影响;适当调整母羊的初产年龄,增加3~4岁母羊的数量,并及时淘汰6岁以上的母羊,以提高羔羊的初生重。
关键词: 疆南绒山羊 非遗传因素 最小二乘方差分析 早期生长性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