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水平辣椒秸秆饲粮对杜湖杂交羔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辣椒秸秆饲粮对杜湖杂交羔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取3~4月龄、体重为(29.58±2.06) kg的杜泊羊×湖羊杂交F1代公羔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各组分别饲喂含有0(对照组)、5%、10%、15%和20%辣椒秸秆(干物质基础)的等能等氮全混合颗粒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6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20%辣椒秸秆组杜湖杂交羔羊第57天体重显著降低(P <0.05);第1~28天,10%辣椒秸秆组干物质采食量(DMI)极显著提高(P <0.01),15%辣椒秸秆组和20%辣椒秸秆组DMI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第29~56天,10%辣椒秸秆组DMI极显著提高(P <0.01),20%辣椒秸秆组DMI极显著降低(P <0.01)。2)与对照组相比,10%辣椒秸秆组粗蛋白质和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15%辣椒秸秆组和20%辣椒秸秆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10%辣椒秸秆组和20%辣椒秸秆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5%辣椒秸秆组和10%辣椒秸秆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15%辣椒秸秆组和20%辣椒秸秆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提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10%辣椒秸秆组和20%辣椒秸秆组血清干扰素-γ含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喂含有5%~15%辣椒秸秆的饲粮能够提高杜湖杂交羔羊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改善血清指标,且以10%辣椒秸秆效果较优。
关键词: 辣椒秸秆 杜湖杂交羔羊 生长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血清指标


犊牛腹泻症的病原学检测及鉴定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某规模化牛场犊牛腹泻症的主要病原。【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14份腹泻犊牛粪便中的病毒,对4头死亡犊牛肝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小鼠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将分离的致病菌扩增16S rDNA基因片段并测序,并将其结果在NCBI中用BLAST搜索同源序列,分析遗传进化特性。【结果】该牛场犊牛腹泻的病原为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 BCoV)、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 BRV)、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和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eumoniae)。14份粪便中,BCoV检出率为64.29%,BRV检出率为50.00%;4份肝组织中,E.coli检出率为100.00%,K.pneumoniae检出率为50.00%。分离的2种致病菌E.coli和K.pneumoniae对阿米卡星敏感,对其它16种抗生素均耐药。【结论】该牛场引起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为BCoV、BRV、E.coli和K.pneumoniae,存在病毒与细菌的混合感染。选择阿米卡星药物防治E.coli和K.pneumoniae。


不同品种肉鸽生长与繁殖性能的比较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旨在通过对墨玉县蓝海鸽业发展有限公司同舍内的4个肉鸽品种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肉鸽品种在相同管理条件下的繁殖性能差异。随机选择健康、体重无显著差异的180日龄白羽王鸽、白卡奴鸽、欧洲肉鸽、塔里木鸽各100对,保证每个品种的个体遗传背景相同,每个品种的100对为一个组,每个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对,试验观察期为6个月。结果表明:在相同饲养环境下,白卡奴鸽平均产蛋数最高,平均产蛋数为19.6枚,高于白羽王鸽、欧洲肉鸽、塔里木鸽(P<0.05);塔里木鸽平均受精蛋枚数、出雏数均最高,分别为16.8枚、13.6只;塔里木鸽死胚数、死雏数均最低,分别为3枚、1只;出栏数4个品种差异不显著。在生长性能方面,欧洲肉鸽的平均出栏重为525.12 g,大于其他3个品种的肉鸽(P<0.05)。综上所述,根据4个品种鸽繁殖性能的生产数据比对结果,可知白卡奴鸽可重点关注产蛋性能,欧洲肉鸽需高度利用其出栏重,而塔里木鸽对新疆南疆环境的适应性强。


中草药制剂对肉鸽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性能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讨中草药制剂对肉鸽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28日龄的健康肉鸽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肉鸽.CK组饲喂基础饲粮,A组、B组和C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10、0.025、0.050 g/kg中草药制剂.预试期7d,正式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B组肉鸽的末重显著高于CK组(P<0.05).56日龄时,B组肉鸽血清中白蛋白(ALB)含量极显著高于A组(P<0.01),显著高于CK组(P<0.05);B组、C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65日龄时,B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显著高于A组(P<0.05);B组血清ALB含量极显著高于CK组(P<0.01),显著高于A组(P<0.05).42日龄时,B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和C组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P<0.05);B组、C组血清补体C3、干扰素-γ(IFN-γ)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65日龄时,B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IgM、IgG、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B组血清补体C3、补体C4、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极显著高于CK组(P<0.01).研究表明,添加中草药制剂能有效改善肉鸽的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增强免疫能力,以0.025 g/kg添加量效果较好.


公驼发情期低摄食却仍能维持旺盛体力的潜在机制研究
《草食家畜 》 2024
摘要:【目的】利用蛋白组学的方法研究双峰公驼在发情期体重迅速下降但体力仍很旺盛的缘由。【方法】采集公驼发情期和非发情期血液样本为对照,对两个时期的样本进行蛋白表达定量分析,以揭示发情期与非发情期之间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结果显示,在发情期和非发情期血液样本中,有26种蛋白表达量存在差异,其中在发情期4种蛋白表达量升高,22种蛋白表达量降低;COG分析发现,差异表达蛋白主要涉及细胞分裂、细胞周期、蛋白质周转,翻译后修饰等生物过程;GO分析揭示了蛋白质多种功能的存在,如生物糖原合成、免疫应答、细胞粘着、蛋白聚合、血板活化、信号传递、基微管合成、血液凝固等;KEGG分析发现存在与组织重塑有关的信号通路,以及与重要生物学过程有关的细胞基质黏附通路,如细胞运动、细胞增殖、细胞分化、基因表达调控和细胞存活等,同时还发现了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结论】研究结果表明,GYS、PPP1R3G、AGP、mTOR、PI3k等蛋白质与公驼发情期低摄食仍能保持充沛精力密切相关。


新疆褐牛(肉用类型)对标安格斯牛选育研究进展
《现代畜牧科技 》 2024
摘要:为研究新疆褐牛(肉用类型)对标安格斯牛在生长发育、肉质和抗逆性等多方面指标的选育进展情况,以相同月龄阶段的新疆褐牛(肉用类型)阉牛和安格斯牛阉牛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其体尺指标、胴体性能、肉质分析指标以及质构参数等指标相关数据,分析二者差异。结果显示,30~36月龄阶段的新疆褐牛(肉用类型)与安格斯牛的体重、十字部高、体斜长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管围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新疆褐牛(肉用类型)的背膘厚度极显著低于安格斯牛(P<0.01),屠宰率、眼肌面积显著高于安格斯牛(P<0.05);2个品种阉牛的质构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二者牛肉适口性相差不大。新疆褐牛(肉用类型)对标安格斯牛的选育工作卓有成效。


几种抗氧化剂对马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
《黑龙江动物繁殖 》 2024
摘要:马精液的冷冻保存效果与其他家畜相差很大,这主要是由于马精液对冷冻过程更敏感,表现出更高的氧化应激与质膜损伤率,因此,需要找出更有效的方法来提高马精液冷冻保存效果。试验选取抗氧化剂谷胱甘肽(Gsh)、牛磺酸(Tau)、维生素C、蛋氨酸(Met)和原花青素(OPC),加入精液稀释液中,用精子分析仪测定冻融后马精液的总体活力(TM)、前进式活力(PM)、快速运动精子比例(RAP)、平均路径速度(VAP)和直线性(LIN),以评估不同抗氧化剂对马精液冷冻效果的影响;进一步试验选取牛磺酸为基础抗氧化剂,组合添加其他抗氧化剂后,评测抗氧化剂组合对马精子冻融后保存效果的影响;然后,选择在精液离心前、冷冻前和冷冻解冻后添加抗氧化剂,评估不同的抗氧化剂添加程序对马精液冷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牛磺酸、维生素C、蛋氨酸、原花青素等抗氧化剂的试验组2,3,4,5马精子活力参数均有提高;不同抗氧化剂组合试验中,添加谷胱甘肽与蛋氨酸的试验组9的抗氧化效果最好,马精子活力参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而添加牛磺酸、谷胱甘肽、蛋氨酸的试验组8的抗氧化指标多数偏低;不同时间添加抗氧化剂牛磺酸,离心前添加的试验组10的马精子活力参数最高,冷冻前添加的试验组11次之,二者均显著高于冷冻前后二次添加的试验组12(P<0.05)。说明在精液稀释液中添加牛磺酸、维生素C、蛋氨酸、原花青素等抗氧化剂是有益的,但牛磺酸与其他抗氧化剂配合没有达到很好的抗氧化效果;抗氧化剂适宜在离心前或冷冻前添加,而冷冻前后二次添加抗氧化剂可能对精子有伤害。


新疆和田地区鹅细小病毒感染调查及VP1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新疆和田地区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 GPV)的感染情况及遗传进化特征,试验采集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于田县、皮山县鹅养殖场的578只死亡雏鹅的内脏(肝脏、脾脏)及肛拭子样本(和田县344只,于田县67只,皮山县167只),采用PCR方法对鹅细小病毒进行检测,并随机选取2份阳性病料样本对鹅细小病毒VP1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BLAST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出44份鹅细小病毒阳性样品,总阳性率为7.61%(44/578),其中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鹅细小病毒阳性率为12.50%(43/344),于田县鹅细小病毒阳性率为1.49%(1/67),皮山县未检测到鹅细小病毒。随机选取的2株鹅细小病毒(XJHT-1、XJHT-2株)均为经典鹅细小病毒,与鹅细小病毒各参考毒株VP1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9.5%~95.8%和92.1%~97.3%,与番鸭细小病毒参考毒株VP1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76.0%~85.4%和78.5%~88.7%。鹅细小病毒XJHT-1、XJHT-2株与鹅细小病毒DY16株(中国江苏)的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5.8%和97.3%,遗传距离最近;XJHT-1株与鹅细小病毒GD株(中国广东)和SD-F30株(中国河北)的相似性较低,分别为89.5%和89.6%;XJHT-2株与鹅细小病毒SHM319株(德国)、GD株(中国广东)和SD-30株(中国河北)的相似性较低,分别为92.1%、92.8%和92.8%。说明和田地区部分鹅场存在鹅细小病毒的感染,但阳性率较低,选取的2株毒株与鹅细小病毒DY16株(中国江苏)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推测可能由鹅细小病毒DY16株进化而来。
关键词: 和田地区 鹅细小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VP1基因 遗传进化分析


新时期乡镇林下养鸡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现代畜牧科技 》 2024
摘要:该文对新时期乡镇林下养鸡产业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通过调查发现,当前乡镇林下养鸡产业存在生产效益低、市场营销不足、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建议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养殖效率和质量;拓宽销售渠道,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管理规范,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同时,应加强政策扶持,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乡镇林下养鸡产业有望实现良性发展,为当地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作出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