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奶牛(模糊匹配)
54条记录
奶牛场生殖激素使用存在的问题浅析

草食家畜 2019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奶牛场生殖激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奶牛繁殖生产中氯前列腺素类药物使用不对症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正确使用氯前列腺素类药物的方法。对认为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比自然发情效果好的错误理念加以纠正。阐述了母牛产后早期注射前列腺素没有效果的原因及正确的用药方法,指出了奶牛繁殖生产中生殖激素对症使用的注意事项,对奶牛繁殖效率的提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奶牛 生殖激素 氯前列腺素 同期发情 黄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药和激素综合方案治疗不孕牛的效果分析

中国动物保健 2019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中药和激素综合方案治疗奶牛不孕症的实际效果。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检查的不孕牛中剔除过瘦、过肥、存在乳房炎以及长期子宫蓄脓病例,选取86例主要症状为不发情的不孕牛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不孕牛的治疗有效率约为87.21%,而其治愈率可以达到57.33%。因此,中药和激素综合方案对奶牛不孕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不孕牛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中药 激素 综合治疗 奶牛 不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例奶牛出血性乳房炎的诊治

兽医导刊 2019

摘要:本人从2018年3月10日至2018年5月10日在焉耆县北大渠乡畜牧兽医工作站动物保健医院.接诊了奶牛出血性乳房炎三例,本病多在压伤,挤奶技术不当,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发生.治疗时抗生素结合止血补液疗法治疗.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奶牛 出血性乳房炎 诊断 治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垦区规模牛场奶牛脂肪肝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养殖与饲料 2018

摘要:为了了解垦区规模牛场奶牛脂肪肝流行病学状况,笔者所在课题组于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近2年时间里,对4个规模牛场进行了脂肪肝流行病学调查。试验结果表明,4个规模牛场均有不同程度脂肪肝的发生,青年牛平均发生率为0%,经产牛平均发生率为19.40%;重度脂肪肝FFA均值与正常牛的FFA差异显著;重度脂肪肝的血清葡萄糖均值显著低于正常值,差异极显著。不管是正常牛还是患脂肪肝的牛,只有少部分GOT超出正常值范围。

关键词: 垦区 奶牛 脂肪肝 流行病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氧化氯在奶牛乳头前药浴中的应用

草食家畜 2018

摘要: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内牧场均采取了挤奶前消毒奶牛乳房及乳头、挤奶后药浴乳头的方法。常用的消毒剂有过氧化物类、碱类、碘与碘化物、含氯化合物、季铵盐类等。通过对乳房及乳头的前消毒,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降低挤奶操作带入牛奶中的微生物数量,提高牛奶的质量水平。通过试验二氧化氯在奶牛乳头前药浴中的应用,比较二氧化氯和碘与碘化物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等,探讨其在挤奶时奶牛乳头前药浴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关键词: 二氧化氯 奶牛 乳头 前药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进化分群及耐药特性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新疆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进化分群及耐药特性,对新疆奶牛子宫内膜炎临床样品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采用PCR技术对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种系分群、耐药基因检测,测定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产ESBLs菌株携带质粒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奶牛临床样品中成功分离到210株大肠杆菌;种群分析表明,B1群(48.1%)分布最多,其次分别是A群(28.6%)、C群(12.9%)、E群(6.7%)、D群(3.8%)。210株分离株对16种抗菌药物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95.2%,其次是氨苄西林(83.3%)、庆大霉素(73.8%)、头孢氨苄(71.9%),而对诺氟沙星耐药率最低,为6.2%,然后是复方新诺明(6.7%)、氯霉素(10.0%)、多西环素(10.5%)。所有的分离株对不同的抗菌药物耐药,其中多重耐药性主要集中在4~10耐,且耐药表型与基因型基本一致。对产ESBLs菌株携带质粒分析表明,同一质粒可以携带多种耐药基因,这些质粒可介导菌株的多重耐药。提示新疆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流行株已经对多种临床常用药物产生了较严重的耐药性,且分离株的耐药性与耐药质粒的转移密切相关。

关键词: 奶牛 子宫内膜炎 大肠杆菌 系统进化分群 耐药性 质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石河子地区规模奶牛场腐蹄病情况调查与分析

养殖与饲料 2017

摘要:为掌握石河子地区规模奶牛奶牛腐蹄病发病情况及其致病因素,从2013年2月-2015年4月,对石河子地区12家规模奶牛场饲喂的5 659头成年奶牛进行了腐蹄病的调查。结果发现腐蹄病平均发病率10.00%;每年的3-5月发病率最高,占全年腐蹄病发病牛数的50.71%;腐蹄病患牛平均延迟受孕期约为77 d,多使用冷冻细管平均为4.41个;腐蹄病奶牛的乳汁乳脂率、总固形物、非乳脂固体变化差异极显著(P<0.01);病牛血清Fe、Cu含量较健康牛显著降低,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

关键词: 规模奶牛场 奶牛 腐蹄病 调查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垦区集约化奶牛场蹄病的调查分析

养殖与饲料 2016

摘要:为给新疆垦区集约化奶牛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选取2016年2-5月新疆垦区11个集约化奶牛场的9 718头奶牛为研究对象,统计奶牛蹄病的发病率,分析其发生特点。结果表明:新疆垦区集约化奶牛场春季蹄病主要为蹄壁过长、腐蹄病、蹄叶炎、蹄底脓肿或溃疡、蹄冠病、白线病,总发病率为5.66%,其中,腐蹄病、蹄壁过长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蹄病(P<0.05),占所有蹄病的33.82%、32.18%,高产泌乳奶牛蹄病发生率最高(10.94%),青年牛蹄病发生率最低(0.59%),干奶牛蹄病发生率居中(5.90%)。表明新疆垦区集约化奶牛奶牛蹄病的发生与年龄、泌乳量密切相关。

关键词: 奶牛 蹄病 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奶牛副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鉴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确定新疆某规模化牛场疑似奶牛副结核病病原,本研究从PCR检测阳性牛粪便样本中共分离获得4株细菌,对其进行菌落形态观察、抗酸染色镜检以及16S r RNA、IS900特异性基因及亚型分型基因的扩增、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所分离的4株细菌为抗酸染色阳性菌,对其IS900基因及亚型分型基因检测均为阳性,它们的16S r RNA、IS900基因及亚型分型基因之间同源性为100%,与Gen Bank中登录的副结核分支杆菌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从而确定所分离的4株菌株均为Ⅱ型(牛型)副结核分枝杆菌。

关键词: 副结核分枝杆菌 分离鉴定 亚型分型 奶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奶牛模式化配种试验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5

摘要:为提高奶牛业经济效益,利用模式化配种方案以期找到一种经济、高效和合理的配种方法。随机选择产后45 d以上的空怀奶牛105头,分为4组,分别用4种不同的激素处理方案(PG方案;生源+PG+生源方案;促排3号+PG+促排3号方案;促排3号+PG方案)模式化配种。结果表明:PG处理后,奶牛同期发情率较高,情期受胎率可达45.45%;生源+PG+生源方案和促排3号+PG+促排3号方案处理后,奶牛发情率较低,但排卵率较高,受胎率达到40%左右。说明模式化配种方案可以达到预期的妊娠结果,适宜在奶牛场推广。

关键词: 奶牛 模式化配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