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牛
》
2009
摘要:为了确定LRH-A2和PGF2α对缩短奶牛产犊间隔的效果,选择产后适宜的激素处理时间,选用51头年产奶量在5000~6000kg的经产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后的时间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产后2周)、试验Ⅱ组(产后20~40d)、试验Ⅲ组(产后40~60d),分别用LRH-A2或LRH-A2+PGF2α进行处理,每组随机选择3头,用B-超观测处理前后奶牛的卵巢状态变化。结果表明,奶牛产后2周用LRH-A2处理,有利于缩短产犊间隔。
关键词:
奶牛
产犊间隔
氯前列烯醇
LRH-A2
B超
《草食家畜
》
2009
摘要:全棉籽是高能量、高蛋白、高有效纤维的饲粮,随着蛋白饲料资源的短缺和脱酚技术的发展及低酚棉花的种植,棉籽在奶牛日粮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全棉籽的营养水平、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等方面做一简要概述。
关键词:
棉籽
奶牛
营养水平
繁殖性能
《中国畜牧兽医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一个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转录因子,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细胞黏附、细胞分化、细胞增殖与凋亡及应激反应等。在奶牛感染乳房炎时,大部分涉及中性白细胞移行和激活的炎性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在他们的启动子区都包含一个可结合NF-κB的κB位点,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依赖NF-κB调控这些基因的表达。笔者详细的阐述NF-κB基因在奶牛乳房炎发病过程中的特点、作用和表达机制,为从分子水平认识和治疗奶牛乳房炎提供一定的文献支持。
关键词:
NF-κB
奶牛乳房炎
奶牛
《草食家畜
》
2008
摘要:新疆呼图壁种牛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形成农、牧结合,科研与生产结合,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的独特经营模式;实行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策略;创造了荷斯坦奶牛单产全国第一,西门塔尔奶牛单产世界先进水平的显著成绩,实现了农区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效益显著。
关键词:
农区
畜牧业
奶牛
《动物医学进展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确定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RH-A2)和氯前列烯醇对缩短奶牛产犊间隔的影响,选择产后适宜的激素处理时间,选用51头年产奶量在5 000 kg~6 000 kg的经产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后的时间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产后2周)、试验Ⅱ组(产后20 d~40 d)、试验Ⅲ组(产后40 d~60 d),分别用LRH-A2、氯前列烯醇或LRH-A2+氯前列烯醇进行处理。并在每组随机选择3头,用B超观测处理前后奶牛的卵巢状态变化。结果表明,奶牛产后2周用LRH-A2处理,有利于缩短产犊间隔。
关键词:
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
氯前列烯醇
B超
产犊间隔
奶牛
《新疆畜牧业
》
2007
摘要:新疆奶牛总头数位居全国第一,总产奶量居全国前五名,人均牛奶占有量是全国人均牛奶占有量的5倍多;然而新疆奶牛单产低,是全国平均水平的0.45倍。如果对培育良好的荷斯坦奶牛加大科技力度,采用科学的全日粮技术,进行规范性的饲养管理,可增加产奶量15%以上,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因此科学的饲养管理是提高新疆奶牛单产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
奶牛
科学的全日粮技术
规范化饲养
《草食家畜
》
2004
摘要:无公害养殖食品从饲料作起。然而绿色复合预混料,能否保持优良品种奶牛的高产性能,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畜牧业的要求?对比试验证明绿色复合预混料在产奶量和经济效益上毫不逊色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
关键词:
奶牛
绿色预混料
《中国草食动物
》
2004
摘要:用鉴别培养基从土壤、新疆传统奶酪和马奶酒中分离出地衣芽孢杆菌、米酒乳杆菌和酿酒酵母。经鉴定和安全试验 ,上述三株菌混合后的联合培养物 ,接种生料发酵制成微生态制剂BLS ,饲喂泌乳牛。试验组平均每日奶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关键词:
奶牛
微生物培养物
地衣芽胞杆菌
米酒乳杆菌
酿酒酵母
《草食家畜
》
2004
摘要:现代化畜牧业重要标志是以最少的生产消耗获得最大的畜牧业产值和经济效益。发展现代奶牛生产,要重视奶牛数量,更要高度重视奶牛饲养质量。因此,科学合理的饲养技术,不仅能提高奶牛产奶量和高质量的繁殖,还能延长奶牛寿命,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性能,提高奶牛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
关键词:
泌乳期
奶牛
日粮
产乳量
《草食家畜
》
2002
摘要:新疆有发展养牛业的优越条件 ,自上个世纪 5 0年代初开始 ,先后引进瑞士褐牛 (BrownSwiss)、阿拉套乌牛 (Ala Tau)、荷斯坦牛 (Holstein)、夏洛来肉牛 (charoluis)等品种 ,对本地牛进行杂交改良。目前各类纯、杂种牛占到全疆黄牛总数的 1/ 3左右 ,约占全国改良牛的 1/ 4 ,但没有形成相应的产业 ,产业化发展滞后。本文就新疆养牛业的产业化前景、发展战略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养牛业
产业化
肉牛
奶牛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