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饲喂水平对20~35kg多胎萨福克羊母羊生长、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数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饲喂水平对20~35 kg多胎萨福克羊母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各组织器官的影响,试验采用饲养试验与比较屠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15只断奶后3月龄健康纯种多胎萨福克羊母羊为试验对象,将其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自由采食组(AL组)、70%限饲组(IR70组)、40%限饲组(IR40组),每组5只。进入试验后,记录试验羊的生长性能指标;当AL组试验羊平均体重达到35 kg时,屠宰全部试验羊,测定屠宰性能及各胃室、重要组织及内脏器官的增重与发育情况。结果表明:AL组、IR70组及IR40组的净增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干物质采食量这3个指标变化规律趋于一致,即AL组>IR70组>IR40组,且3组间差异显著(P<0.05);随着饲喂水平的升高,试验羊宰前活重、空腹体重、胴体重、屠宰率、骨重都表现出相同规律,即随着饲喂水平的升高而增加,IR40组骨肉比最高,不同饲喂水平3组间试验羊净肉率差异不显著(P>0.05);各胃室的重量随着饲喂水平的升高而增加,AL组瘤胃、网胃、瓣胃、皱胃重量最高,瘤胃、网胃、瓣胃、皱胃重量占复胃总重比例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AL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重量显著高于IR70组和IR40组(P<0.05)。说明随着饲喂水平的升高,在自由采食状态、代谢能为10.36kJ/kg,粗蛋白为16.45%的营养水平时可以使母羊日增重达到300 g/d;饲喂水平对20~35 kg多胎萨福克羊母羊各胃室的重量和发育、主要内脏器官的发育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多胎萨福克羊母羊 饲喂水平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器官指数


日粮中不同水平棉秆对育肥期绵羊瘤胃发酵参数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棉秆水平的日粮对育肥期绵羊瘤胃发酵参数和屠宰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6月龄、体重为(43.08±5.93) kg的小尾寒羊,驱虫后依据体重进行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以等能等氮原则配制试验日粮,其中CK1组不添加棉秆和棉籽粕,CK2组添加棉籽粕,20%组、30%组、40%组和50%组分别添加20%~50%的棉秆,试验期70 d。【结果】(1)瘤胃pH值CK1组比CK2组高6.25%,差异极显著(P<0.01);30%组和40%棉秆添加组分别比CK2组高5.48%和4.85%,差异显著(P<0.05)。(2)瘤胃NH_3-N浓度40%棉秆添加组分别比CK1组和CK2组低40.44%(P<0.01)和39.40%(P<0.05);30%组比CK1组低26.89%,差异显著(P<0.05)。(3)瘤胃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各处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乙酸/丙酸比例CK2组分别比20%组、30%组和40%棉秆添加组低34.58%、31.69%和35.69%,差异均极显著(P<0.01);异丁酸浓度CK1组分别比20%组、40%组和50%棉秆添加组高195.31%、243.64%和220.34%,差异均极显著(P<0.01),CK1组分别比CK2组和30%组高166.19%和182.09%,差异显著(P<0.05);异戊酸浓度CK1组分别比CK2组、20%组、40%组和50%棉秆添加组高116.45%、101.18%、151.47%和119.23%,差异均极显著(P<0.01),CK1组比30%组高71.00%,差异显著(P<0.05);戊酸浓度CK1组比40%棉秆添加组高178.05%,差异显著(P<0.05)。(4)日粮添加不同棉秆水平对绵羊活体重、胴体重、屠宰率、心脏和睾丸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肝脏重20%组比40%棉秆添加组高28.37%,差异显著(P<0.05);脾脏重20%组均比CK2组、30%组、40%组和50%棉秆添加组高50.00%,差异显著(P<0.05);肺重40%棉秆添加组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肾脏重CK2组比20%棉秆添加组低42.85%,差异极显著(P<0.01),CK2组分别比40%和50%棉秆添加组低22.22%和25.00%,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在育肥期绵羊日粮中添加棉花秸秆,以20%的添加量为宜。


宰前活体评定等级与安格斯牛产肉性能的关系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提升活牛与牛肉产品质量需求的对应程度,实现肉牛产业优质优价、优质优加、优质优营的高效率、规模化、规范化生产,试验选取19~21月龄安格斯阉牛55头,按宰前活体评定规则分为特级牛(试验1组)、优级牛(试验2组)、良级牛(试验3组),进行了屠宰性能、胴体性状及部位肉重等指标的测定,分析了宰前活体评定等级与安格斯牛产肉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1组宰前活重极显著高于试验2组、试验3组(P<0.01),试验2组宰前活重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5);试验3组胴体重、屠宰率极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1),显著低于试验2组(P<0.05);试验1组肉品大理石花纹等级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5).试验3组胴体深极显著低于试验1组、试验2组(P<0.01),胴体胸深显著低于试验1组、试验2组(P<0.05),后腿长、肋部肉厚极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1).试验1组小瓜、辣椒条部位肉重极显著高于试验2组、试验3组(P<0.01),米龙、上脑、里脊部位肉重极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1);试验1组、试验2组眼肉、外脊部位肉重极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1).说明宰前活体评定分级能有效地区分不同等级活牛的产肉性能,提高高档、优质部位肉分割产出率,提升肉品质量等级.
关键词: 安格斯牛 活体评定 产肉性能 屠宰性能 胴体性状 部位肉重


吐鲁番斗鸡种质特性的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吐鲁番斗鸡的种质特性,试验对0~6月龄吐鲁番斗鸡的体重、体尺性状及8月龄的屠宰性能和种蛋蛋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吐鲁番斗鸡3月龄时生长最快,随后逐渐减慢。8月龄公鸡的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腿肌率、腿重、腿比例、心脏重、肝脏重、鸡爪重均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翅膀重显著高于母鸡(P<0.05);母鸡的屠宰率、胸肌率、腹脂重、腹脂率极显著高于公鸡(P<0.01)。吐鲁番斗鸡种蛋平均蛋重为55.62 g,蛋形指数为1.30,蛋品质优良。


不同饲养方式对芦花鸡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中国家禽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芦花鸡的血液生化指标和肌肉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取6周龄芦花鸡雏鸡200只,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笼养、地面散养两种方式饲养60 d。各组随机选取8只,于晨饲前采血后屠宰,测定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胸肌中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两组屠宰率、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笼养组翅膀率和腿肌率较高;散养组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笼养组(P<0.05或(P<0.01);散养组胸肌中苏氨酸、谷氨酸、缬氨酸和酪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丝氨酸含量极显著高于笼养组(P<0.01)。散养组胸肌中甘氨酸、丙氨酸、组氨酸、赖氨酸和脯氨酸含量显著低于笼养组(P<0.05),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呈味氨基酸含量高于笼养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不同饲养方式对卢花鸡胸肌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总的来看,传统散养方式有利于氨基酸含量的提高,但会降低屠宰率、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


吐鲁番斗鸡肉用性能研究
《新疆畜牧业 》 2016
摘要:为了研究吐鲁番斗鸡的肉用性能,给吐鲁番斗鸡的保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对8月龄吐鲁番斗鸡的屠宰性能和肉用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吐鲁番斗鸡产肉性能优良,平均体重达2 522.01g,平均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分别为92.11%、84.69%、71.05%、18.57%、22.83%。公鸡的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都极显著高于母鸡,但母鸡的腹脂重极显著高于公鸡。母鸡的屠宰率、胸肌率和腹脂率极显著高于公鸡,公鸡的腿肌率极显著高于母鸡。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当代畜禽养殖业 》 2015
摘要: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试验选用180只健康无疾病、体重相近的20日龄三黄肉仔鸡,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和试验组1、2),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1、2分别饲喂基础日粮+3%沙棘叶、基础日粮+0.05%沙棘叶黄酮,旨在研究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肉鸡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3%沙棘叶和0.05%沙棘叶黄酮较对照组都能提高肉鸡的日增重,但沙棘叶组效果不显著(P>0.05),沙棘叶黄酮组的增重效果显著(P<0.05);添加3%沙棘叶组、0.05%沙棘叶黄酮组显著降低腹脂率(P<0.05),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头脚率(P<0.05),其余屠宰性能指标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添加3%沙棘叶和0.05%沙棘叶黄酮对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
关键词: 沙棘叶 沙棘叶黄酮 生产性能 屠宰性能 血液生化指标


杂交商品代麻羽肉鸡体尺与屠宰性能测试
《新疆畜牧业 》 2010
摘要:以安卡红(麻)为父本,以南宁麻为母本进行杂交,其子代性能测定分3组:即安卡红(♂)×南宁麻(♀)、安卡麻(♂)×南宁麻(♀),对照组南宁麻(♂)×南宁麻(♀),各试验组数量为300只,公母对半,75日龄通过测定:第1组杂交子代羽色为红麻色,屠宰率公鸡90.42%、母鸡90.37%;第2组杂交子代羽色为黄麻色,屠宰率公鸡89.85%、母鸡89.95%;对照组子代公母羽色为黑麻色,屠宰率公鸡89.49%、母鸡89.81%。体尺性能比较,杂交子代明显高于对照组子代。


对饲养不同品种牛屠宰性能的比较研究
《中国畜禽种业 》 2009
摘要:选择6月龄健康无病、发育正常、膘情中等的高代安杂公犊14头、高代新褐杂公犊16头和荷斯坦奶用公犊15头,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测定其10、12、18月龄的生长速度、体型外貌、体重、饲料转化率等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日增重以高代安杂最高;饲料消耗、饲养成本以高代新褐杂较少;经济效益高代新褐杂最高;屠宰成绩以高代安杂和高代新褐杂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