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放牧补饲对肉用犊牛生长发育与经济效益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目的]研究在放牧补饲条件下不同品种肉牛的早期生长发育与经济效益。[方法]选择3月龄断奶新褐杂牛(新疆褐牛与本地牛)、安杂牛(安格斯与本地牛)、荷斯坦牛、土种牛31头,按品种分组开展夏草场放牧补饲试验。[结果]安杂牛、荷斯坦牛、新褐杂牛和土种牛补饲日增重分别为0.51、0.55、0.56、0.25 kg/d,安杂牛、荷斯坦牛、新褐杂牛的日增重与土种牛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新褐杂牛、荷斯坦牛、安杂牛的放牧补饲效果较土种牛好,新褐杂牛、荷斯坦牛、安杂牛和土种牛的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32、1∶2.29、1∶2.12和1∶1.02,放牧补饲经济效益明显。[结论]早期断奶对后期放牧补饲肉牛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肉牛商业化育种机制探讨
《现代农业科技 》 2015
摘要:结合我国生物种业发展现状与问题,探讨肉牛育种在实现商业化育种过程中存在的多层面需求,同时依据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对肉牛商业化育种模式与机制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为促进我国肉牛商业化育种技术、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构建提供参考。


肉牛体尺与高档肉重相关回归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进一步了解新疆褐牛肉用生产性能,找到合理的肉牛经济价值的估算方法,笔者通过表型性状与高档肉重相关性分析,建立了体尺与高档肉重最优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十字部高、胸围、后腿围能够预测、选择胴体眼肉肉块重;胸围、胸宽、后腿围能够预测、选择胴体外脊肉块重;体斜长、胸围能够预测、选择新疆褐牛高档肉重;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2=-0.22x1+0.154x3-0.049x7;y3=0.135x3-0.198x6+0.05x7;y5=0.114x2+0.156x7。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新疆肉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肉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方法】采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模型,通过对2004~2011年新疆和对比研究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了肉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新疆肉牛生产全要素生产率主要受到肉牛生产技术进步影响;从新疆主要牲畜全要素生产率来看,肉牛的全要素生产率远低于肉羊,但高于生猪;从不同省份肉牛生产的对比来看,新疆肉牛全要素生产率要低于陕西、河南和黑龙江等肉牛生产大省。【结论】肉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构成促进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需要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两方面作用,提高新疆肉牛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Malmquist指数 肉牛


国内外肉牛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研究进展
《中国牛业科学 》 2012
摘要: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MAS),直接从DNA分子水平上反映种间差异,不受环境、发育阶段、组织等的影响,稳定可靠,多态性好,因而在家畜育种中被广泛利用,本文详尽概述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于遗传力低的性状如肉质性状和屠宰性状等改良效率相关的研究进展。


品种、季节因素对放牧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中国草食动物 》 2009
摘要:对3月龄安杂牛、新褐杂牛、荷斯坦牛公犊进行放牧补饲。结果表明,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安杂犊牛、新褐杂犊牛、荷斯坦犊牛在5-8月份夏季天然草场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受季节性的牧草质量及连续放牧食入性牧草营养水平变化等因素影响,不同月份平均日增重水平差异显著(P<0.05)。随着动物生长需要的增加与牧草营养的变化,犊牛在6月上旬有一个生长高峰,之后在7月上旬也有一个相对增重高峰,7月下旬至试验结束,平均日增重持续下降。三种犊牛在体高、腰角宽指标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肉牛补饲从6月下旬开始较适宜,补饲量根据生产计划做适当调整。


添加苜蓿草块对不同品种肉牛育肥效果的影响
《中国牛业科学 》 2008
摘要: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试验在三种苜蓿草块添加量下对不同品种肉用牛进行五期的育肥效果研究。通过测定不同品种的体重、日增重及粗饲料采食量,来比较不同品种肉牛增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精粗比下降的情况下,添加苜蓿草块能起到提高日增重的效应与不添加相比,荷斯坦牛组表现差异极显著(P<0.01),新褐杂牛组前后差异显著(P<0.05),安杂组差异不显著(P>0.05)。苜蓿草块的添加在本试验营养水平与体重下,新褐杂组、荷斯坦组、安杂组各组适宜的添加量分别为1.2 kg、1.2 kg、0.5 kg。结合农区养牛的现状及生产力水平在低精粗比的情况下,肉牛应该首先考虑使用本地优良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