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奶牛隐性乳房炎奶样中埃希氏大肠杆菌共同性抗原初探
《中国畜牧兽医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用LMT的方法对新疆8个奶牛场采集的1020份奶样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检测,并对阳性样品进行了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从不同牛场分离菌株中挑选8株用家兔制备免疫血清,用试管凝集对从乳房炎奶样分离出的其它21株大肠杆菌进行共同性抗原的筛选。结果显示,免疫血清效价达1∶2560~1∶5120,85.7%的待检菌株与其中3种血清凝集反应呈阳性。对制备血清的8株菌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菌体蛋白图谱显示在20~84ku处存在大量相同或相似的蛋白条带;用制备的免疫血清进行免疫印迹分析,与8株菌的菌体蛋白在70ku处呈现明显的抗原抗体反应。说明这些菌株存在共同性抗原。


我国利用糟渣类资源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进展
《草食家畜 》 2009
摘要:本文对国内利用糟渣类资源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能为糟渣类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发达国家和国际饲料质量安全管理与标准
《中国禽业导刊 》 2009
摘要:饲料作为养殖业最重要的投入品,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并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技术标准,如美国、日本、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国际标准化组织、欧盟的饲料质量安全管理与标准体系,对于我国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和饲料标准体系的制定有相当大的借鉴作用。
口蹄疫病毒VP1基因的原核可溶性表达
《中国畜牧兽医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重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问题,作者对影响外源蛋白表达的IPTG的浓度、温度、时间等因素均进行了探索,以观察VP1蛋白的可溶性情况。通过PCR技术将VP1基因克隆至pGEM-T载体中,然后将pET-28a(+)和pGEM-T载体分别进行双酶切,构建重组的pET-28a-VP1载体,将重组载体转化至BL21中,诱导后经SDS-PAGE检测可见约29 ku的目的蛋白条带。插入的外源目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上清中的可溶性蛋白甚微。试验结果表明,这可能与蛋白本身的氨基酸组成有重要关联。


利用同期发情技术对和田羊繁殖效果的试验研究
《草食家畜 》 2009
摘要:本试验采用阴道埋置孕酮海绵栓+肌肉注射PMSG法和肌肉注射PG法对处于正常发情周期内的策勒黑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再进行人工授精技术后直至产羔,对母羊的发情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处理后的母羊发情时间集中,周岁母羊发情率提高了23.5%,成年母羊发情率提高了13.6%.周岁母羊受胎率提高了51.5%,成年母羊受胎率提高了27.4%,极显著提高(P<0.01)。本试验针对和田策勒县专业户,采用同期发情、人工授精等技术处理方法,为提高策勒黑羊产羔率和优化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微卫星座位与超细型细毛羊羊毛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选取了绵羊基因组1号和3号染色体上的8个微卫星座位,对超细型细毛羊的232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计算了各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频率(p)、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同时检测了研究样本的羊毛纤维直径(WFD),毛纤维直径离散度(FD-D),单纤维绝对强力(WAS),单纤维相对强力(WRS),强力离散(WSD),单纤维自然长度(WNL),单纤维伸直长度(WEL)和单纤维弯曲度(FW)等羊毛性状的8个表型数据。微卫星座位与羊毛性状表型数据的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微卫星BL-4和KRT2-13两个座位与WEL之间极显著相关(P<0.01)。微卫星Oarcp43座位与WSD之间、微卫星座位Bms1248与羊毛单纤维直径之间极显著相关(P<0.01)。座位Fcb5和OarDB6分别与FW和WAS表现出显著性关系(P<0.05)。


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新品系栽培技术
《草业与畜牧 》 2009
摘要:介绍了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新品系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经过数年的栽培技术研究,提出了新品系栽培配套技术和适宜种植的区域。
关键词: 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新品系 栽培技术


优质苜蓿干草制作技术
《农村科技 》 2009
摘要:苜蓿干草具有加工简单、成本低、耐保存等特点,是目前奶牛业用量多和市场需求量较大的草产品。如果在苜蓿干草调制的每一个环节减少营养及物质的损失,做到适时刈割、合理留茬,适时收草,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干草的损失。一、适期刈割苜蓿在孕蕾期或初花期,即开花率在10%以下进行收割,经晾晒粗蛋白可达18%以上。若要求较高的产草量和较高蛋白质水平,宜在开花初期收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