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046条记录
新疆塔里木盆地两河流域野生麻资源调查

草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麻具有药用、轻纺、保健、造纸、制作药烟、蜜源等多种经济价值。新疆塔里木盆地两河(叶尔羌河、塔里木河)流域是野生麻(大叶白麻Poacynum hendersonii、白麻P.pictum、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的主要产区,其中大叶白麻分布广,面积大,储量多。按有关分类方法,将野生麻资源划分为6个群系12个群丛。野生麻分布面积23.56万hm2,有麻面积18.12万hm2,其中大叶白麻占99.51%;白麻占0.49%。鲜麻总产量59.35万t,折合干麻总产量24.41万t。为更好的利用野生麻资源,在对其种类、分布、面积、生物量调查的基础上,对麻的开发前景、野生麻田的保护管理及改良培育、人工麻田的建立、科技攻关5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两河流域 野生麻 群系群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封闭自动化商品蛋鸡生产技术应用效果

中国禽业导刊 2008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蛋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水平仍然较低,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新疆阜康市天阜养殖场从2003年开始,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蛋鸡自动化生产设备和环境控制系统,经过四年的消化吸收,形成了适合新疆地区独特气候条件的自动化商品蛋鸡生产新技术、新工艺,养殖规模和生产水平大幅提高,值得中西部地区其他畜禽养殖企业学习和借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口蹄疫病毒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的研究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08

摘要:对O型口蹄疫病毒OHM/02株和亚洲Ⅰ型口蹄疫病毒AsiaⅠ-KZ/03株进行了部分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对牛的毒力较强,传代后毒力稳定,OHM/02株半数感染量(ID50)在107.5~108.25/0.2mL,AsiaⅠ-KZ/03株半数感染量(ID50)在106.75~107.5/0.2mL之间,适合做检验用毒;同时该2株毒易感染乳鼠,适应BHK21细胞,对乳鼠毒的半数致死量(LD50)OHM/02株毒在107.0~109.0/0.2mL,AsiaⅠ-KZ/03株毒在107.0~108.5/0.2mL;通过攻毒保护试验证实,病毒的免疫原性良好,制备的细胞毒灭活疫苗均达到3个以上的PD50。通过病毒大规模生产工艺的探索(转瓶培养和悬浮培养)、疫苗佐剂的研究、免疫持续期的监测和安全性等试验,成功研制了口蹄疫病毒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获农业部新兽药注册证书。

关键词: 口蹄疫 O型 亚洲Ⅰ型 二价灭活疫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苜蓿草块对不同品种肉牛育肥效果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试验在3种苜蓿草块添加量下对不同品种肉用牛进行5期的育肥效果研究。通过测定不同品种的体重、日增重及粗饲料采食量,来比较不同品种肉牛增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精粗比下降的情况下,添加苜蓿草块能起到提高日增重的效应,与不添加相比,荷斯坦组差异极显著(P<0.01),新褐杂组前后差异显著(P<0.05),安杂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营养水平与体重下,新褐杂组、荷斯坦组、安杂组各组苜蓿草块适宜的添加量分别为1.2、1.2、0.5kg。结合农区养牛现状及生产力水平在低精粗比的情况下,肉牛应该首先考虑使用本地优良品种。

关键词: 玉米青贮 苜蓿草块 肉牛 日增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包虫病基因工程疫苗(Eg95)免疫试验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验证绵羊包虫病基因工程疫苗(Eg95)对新疆羊源棘球蚴病预防效果。方法应用新西兰农牧科学院沃勒斯维尔动物研究中心提供的绵羊包虫病基因工程疫苗(Eg95),对新生新疆细毛羊、巴音布鲁克羊、山羊羔羊进行二免、三免、四免,以间接ELISA法作血清抗体动态检测,在免疫42d、180d、365d、730d进行人工感染,于感染后180d剖解试验羊;试验羊二免后在包虫病的高发区放牧饲养180d、365d730d后剖解试验羊,检查免疫组与对照组羊的肝脏和肺脏荷囊数量,统计保护率(减囊率)。结果1.Eg95有体征反应,属于正常疫苗反应;2.免疫组与对照组血清IgG的OD值之比?2;3.二免后42d,人工感染的保护率:新疆细毛羊90.5%,山羊100%;4.二免后180d,人工感染的保护率:新疆细毛羊94.6%,山羊82.2%;自然感染的保护率:新疆细毛羊88.1%,巴音布鲁克羊83.6%。5.二免后365d,人工感染的保护率:新疆细毛羊97.4%;自然感染的保护率:新疆细毛羊83.6%,巴音布鲁克羊83.3%。6.二免后730d,人工感染的保护率:新疆细毛羊86.%;自然感染的保护率:87.1%;7.三免后180d,人工感染的保护率:新疆细毛羊99.2%。8.三免后365d,人工感染的保护率:新疆细毛羊95.6%,自然感染的保护率95.1%。9.四免后365d,人工感染的保护率:新疆细毛羊97.7%,自然感染的保护率95.5%。结论Eg95对新疆羊源棘球蚴病具有预防作用,免疫程序为新生羊羔初次2次,间隔期1个月(或4周),其后每年加强一次。

关键词: 包虫病 基因工程疫苗 免疫 新疆细毛羊 巴音布鲁克羊 山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肉羊品种羔羊与其杂一代羔羊哺乳期生长速度的研究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08

摘要:本试验对纯种德国美利奴羊和罗姆尼希尔斯羊品种羔羊及其杂1代羔羊在哺乳期不同阶段的生长速度进行了研究观察。结果表明: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两肉羊品种羔羊的日增重和体重均大于德巴杂1代羔羊和罗巴杂1代羔羊的日增重和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德国美利奴羔羊与罗姆尼希尔斯羔羊的平均日增重和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德巴杂1代羔羊与罗巴杂1代羔羊的平均日增重和体重差异也不显著(P>0.05)。

关键词: 德国美利奴羔羊 罗姆尼希尔斯羔羊 杂1代羔羊 生长速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口蹄疫O型、AsiaⅠ型免疫抗体的检测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08

摘要:用口蹄疫O型和Asi aⅠ型双价疫苗对牛、羊进行免疫,于免疫后一个月和五个月,分别用口蹄疫O型和Asi aⅠ液相阻断ELISA型试剂盒进行抗体监测。结果牛在免疫后一个月,O型抗体水平≥1:128的占91.96%,免疫后五个月O型和Asi aⅠ型的抗体仍维持较好水平,≥1:128的比率接近50%,说明免疫效果较理想。同时对免疫后一个月血清的液相阻断ELISA法和正向间接血凝法(IHA)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其相关系数为r=0.8854,说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较相近,两者间有较好的相关性,且液相阻断ELISA法比IHA所测定的滴度普遍偏高。

关键词: 口蹄疫 O型 AsiaⅠ型 免疫抗体 液相阻断ELISA法 正向间接血凝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部分地区牛轮状病毒的病原学调查及一株G10P[11]型牛轮状病毒的分离鉴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轮状病毒RNA电泳方法,对内蒙古、黑龙江、新疆、北京、安徽等地共90份犊牛腹泻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在内蒙古和新疆采集的粪样中共检出11份轮状病毒阳性样品,平均阳性率为12%(11/90)。阳性样品经RT-PCR分型鉴定,新疆2份和内蒙古5份样品属于G10型,新疆另一牛场的4份样品属于G6型。对所有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获得1株能在MA104细胞上稳定传代的病毒株,经鉴定该分离株属于G10P[11]型轮状病毒,命名为HM26。G10型牛轮状病毒的分离在国内尚属首次。

关键词: 牛轮状病毒 检测 分离鉴定

冬春季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技术措施

中国禽业导刊 2008

摘要:新疆的冬季气候寒冷而漫长,要想使蛋鸡在冬季也能多产蛋,使其充分发挥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就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蛋鸡冬季高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牧草混播技术的研究

草食家畜 2008

摘要:为开发利用野生牧草资源及探索其建植不同利用方式的人工草地途径,在天山北坡低山带乌鲁木齐段的南山试验种羊场对野生牧草引种驯化的同时进行了混播组合试验。羊茅与华北岩黄芪混播,第三年干草产量2970kg/ha,比单播提高3.7%和62.3%,增产效果明显。用红豆草与两种禾草混播,第三年干草分别为7260kg/ha和7425kg/ha,其中红豆草与新麦草混播比单播分别提高5.67%和16.34%。中间偃麦草与黄花苜蓿混播以后3年的平均产量为4875kg/ha。本文重点介绍野生牧草混播试验方法,混播以后的牧草产量、牧草的营养成分等内容。

关键词: 野生牧草 混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