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929条记录
不同温度对苜蓿与苜蓿菟丝子种子发芽的影响

草业科学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观测了8个不同温度下(5,10,15,20,25,30,35和40℃)3种苜蓿和苜蓿菟丝子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表明,苜蓿菟丝子种子的最适发芽温度为30℃,此时发芽率为9%,3d发芽势为6%,3种苜蓿种子的最适发芽温度为25℃,此时种子的发芽率为81%~84%,3d发芽势与发芽率相同。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了苜蓿菟丝子种子的发芽特点与其寄生生活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苜蓿,苜蓿菟丝子,发芽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放牧条件下夏洛来高代杂种与新疆褐牛在不同时期生长发育效果对比研究

草食家畜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1995年在纯放牧饲养条件下,对巩留牛场320头良种核心群牛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进行了体尺、体重抽测,被测品种有夏洛来纯种和高代杂种、新疆褐牛及本地土种牛,经显著性统计分析表明,肉用型夏洛来高代杂种在纯放牧条件下,3─4岁龄组在体尺、体重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差异极显著(P<0.01);而出生后60日龄及2岁龄组较新疆褐牛在体尺、体重上有一定的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粗放条件下,低营养水平、较差饲养管理条件,阻碍了肉用型杂种牛生产性能和生长潜力优势的发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泌牛种布鲁氏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A_7的悬浮培养研究

地方病通报 1996

摘要:牛种布鲁氏菌杂交瘤细胞A7珠分泌高中和性的抗牛种布鲁氏菌单抗IgG_1,该细胞被培养在Techne-T104型1.5升细胞培养装置中,此装置显示很低的机械剪切力。在悬浮培养时,A_7细胞密度可达1.23×10 ̄6/ml以上,单克隆抗体效价达1:512。

关键词: 布鲁氏菌;杂交细胞;悬浮培养;单克隆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断

中国兽医杂志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马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断李灵(新疆伊犁畜牧兽医学校,伊宁835000)胡尔玛西(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1991年5~6月,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发生一种以急性高热为主要特征的鹿病,共发病9头,死亡7头。综合诊断为鹿巴氏杆菌病,报告如下。发病经过该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百脉根在草业生产中的利用前景

草食家畜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在准噶尔盆地北部平原区,土壤pH8.45的生境条件下,通过9年豆科牧草引种试验和建立百脉根种子基地过程中的研究,证明了百脉根在抗热、抗病虫害、耐涝性和寿命方面优于其它豆科牧草,并具有青绿期长,再生性和适口性好以及耐践踏等特点.证实了自然繁衍力强并具有防止草场退化的作用.提出了用其补播改良草场简单易行,适宜牧区当前生产条件,在我国南北方适宜地区推广,具有广阔的前景,建议进一步完善种子基地和重视推广工作.

关键词: 百脉根 自然繁衍 补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畜牧科技文献数据库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 1996

摘要:“中国畜牧科技文献数据库”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委、畜牧厅立项,委托新疆畜牧科学院主持的“八五”牧业重点研究课题之一.经过三年的努力,于1994年8月4日,经新疆自治区科委邀请国内有关科技信息、畜牧业、计算机等方面的专家对文献数据库进行了鉴定.一致认为,该项目的技术水平与国内农业同类专业数据库相比,具有领先水平.已正式向全国推广.这是目前国内库容量最大的畜牧专业文献数据库.从1995年开始,该库文献数据的收集主要由新疆畜牧科学院、塔里木农垦大学图书馆、石河子农学院畜牧系三家联合进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地光谱与牧草产量的相关分析

草食家畜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阐述了牧草光谱与牧草产量的相互关系。详细分析了新疆几种主要草地光谱与其产量在生长季里的变化规律,较细致地分析和研究了DNVI、RVI、PVI与牧草产量、光谱的关系。为微观解剖和研究光谱与产量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关键词: 光谱特性,草地产量,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草地经济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草食家畜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新疆草地经济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郭选政(新疆畜牧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新疆草地辽阔,类型丰富多样。依据全区第二次草地资源调查的统计资料,草地上有高等植物3500余种。这些植物除供草食动物采食外,还是极为丰富的野生经济植物资源。一、草地经济植物的概念和分类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山羊关节炎-脑炎疫情调查

中国畜禽传染病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以琼扩方法为主对21169只(次)山羊进行了CAE血清学调查,包括17个省(区)的13个山羊品种。检出阳性羊705只,占受检羊的2.33%。我国已有11个省区存在本病。主要寄主为奶山羊,萨能奶山羊平均阳性率为13%。我国著名的本地种山羊未检出疫情。进口种羊为不病的主要疫源。病羊随年龄而增加。实行检、杀、消、隔等综防措施,可在数年内控制本病。阳性率由14.8%降至1.6%。对传染途径、流行特点等进行了讨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及杂种优势预测

草食家畜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以20个玉米自交系考查8个穗部性状及总叶面积和棒三叶面积,测定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并作聚类分析,同时以相应的15个杂种一代作验证。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与单株产量优势呈直线关系:y=53.899十18.667x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遗传距离的增加,单株产量优势有增加的趋势。生产上应用的杂交种大多是双亲遗传距离较大的,双亲遗传距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杂种优势预测的一个指标。

关键词: 玉米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预测 亲本选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