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046条记录
新疆野生北山羊小反刍兽疫病毒分子特征

中国动物检疫 2021

摘要:为了解新疆野生北山羊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20des20petits20ruminants20virus,PPRV)的分子特征,根据GenBank公布的PPRV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采用RT-PCR方法和基因测序技术获得病毒全基因序列,应用分子生物学分析软件,对分离的PPRV毒株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本次分离的PPRV毒株(China/XJAKS/2017)属于基因IV型,基因组全长152095420nt,编码6种结构蛋白和2种非结构蛋白;在系统进化上,与国内新疆分离株China/XJBZ/2015、China/XJYL/2013同源率分别高达99.0%、99.6%,与国外的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分离株亲缘关系最近。结果表明,PPRV已经在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之间传播。结果提示,PPRV传入野生动物群为我国消除PPR带来极大困难,需加强我国边疆地区PPR免疫隔离带建设,并对野生动物PPRV分子流行病学特点进行追踪监测。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病毒 野生北山羊 分子特征 新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EgM123重组蛋白抗血清对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体外发育的影响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EgM123重组蛋白抗血清对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体外发育的影响。方法采集新鲜活力强的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体外培养48 h,经1%亚甲基蓝染色计数,原头蚴存活率>90%,将原头蚴按150~200枚/孔加入24孔板。实验分三组:实验组pET41b-EgM123抗血清组和pET28a-EgM123抗血清组以及对照组,实验组设有50、100、200μl 3个不同剂量。按分组加入不同血清,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3~6 d,期间定时观察原头蚴存活情况,计算原头蚴死亡率。结果体外培养3 d,对照组的原头蚴死亡率为7.74%,pET41b-EgM123组(50、100、200μl)的原头蚴死亡率分别为35.56%、40.67%和62.98%,pET28a-EgM123组(50、100、200μl)的原头蚴死亡率分别为63.9%、85.84%和97.11%;培养6 d,对照组的原头蚴死亡率为7.2%,pET41b-EgM123组(50、100、200μl)的原头蚴死亡率分别为21.55%、26.21%和52.29%,pET28a-EgM123组(50、100、200μl)的原头蚴死亡率分别为80.98%、77.16%和98.64%。pET41b-EgM123和pET28a-EgM123抗血清与对照组相比,对原头蚴杀伤效果显著(P<0.01),pET28a-EgM123抗血清与pET41b-EgM123相比,杀伤效果更显著(P<0.05),抗血清浓度与原头蚴的被损伤程度和死亡率成正比。结论 EgM123抗血清对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有杀伤作用,以pET28a-EgM123抗血清杀伤效果更显著,可能与抗血清介导的补体经典激活途径有关。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 体外培养 免疫杀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哈两国农业合作SWOT分析

对外经贸实务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是连接中国与欧洲的关键交通枢纽,是中国在独联体国家中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是中国面向中亚开放的重要国家。本研究通过SWOT分析法,对哈萨克斯坦农业生产现状、相关政策,以及中哈两国在农业贸易、科技、投资等情况进行分析,形成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业合作SWOT矩阵,得出中哈两国农业合作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环境所带来的机会和威胁,并提出中哈两国农业合作发展策略与建议,为两国更加深入地开展农业全面合作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 哈萨克斯坦 农业合作 SWOT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析肉羊养殖过程中的问题与改善

吉林畜牧兽医 2021

摘要:人们日常饮食生活中羊肉比重的增加使养羊业有了广阔的发展市场,使得肉羊养殖业的发展尤为迅速.随着消费人群的增加,肉羊养殖行业的经济效益已经不断地在提高,随着肉羊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肉产品的需求量和在质量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同时,肉羊养殖中仍然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对此本文将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并做出相应的改善.

关键词: 肉羊养殖;问题和改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伊犁河谷草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草学 2021

摘要:从草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的角度阐述了伊犁河谷草地资源的类型特点、利用现状,分析了伊犁河谷草地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草地退化面积逐年增加,水土流失日趋严重,草地产草量在季节和年度间不平衡,草地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探讨影响草地资源生产力的驱动机制,提出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中加强草地资源管理,建立牧草种子基因库和筛选乡土草种,实施草地生态修复建设,强化草地生态监测和积极推动生态旅游等相应对策。

关键词: 伊犁河谷 草地资源 利用现状 可持续利用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重PCR检测牛血液中BVDV的初步应用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21

摘要:为筛选和建立准确、快速、敏感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检测方法,根据BVDV基因序列高度保守的5’UTR区,合成1对特异引物,从疑似BVDV感染的个体牛血清中提取RNA作为模板,采用二重PCR方法,获得252 bp特异性扩增产物,以此鉴别是否感染BVDV。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对同一牛场混合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发现该牛场存在BVDV感染。实验证明,该方法检测牛群是否感染BVDV,简单、快速、灵敏,且经济、方便、实用,在牛群BVDV检疫中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检测 二重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焦虫病对牛胚胎生产的影响报告

中国牛业科学 2021

摘要:利用进口加系肉用型西门塔尔优秀后代和美加系优秀种公牛冻精生产胚胎,改良本地肉牛,有利于高效地利用引进种质,加快我国肉牛品种改良的速度.目的:本文评估实施胚胎生产过程中,供体母牛在放牧中导致焦虫病,对胚胎生产结果及冻胚移植成功率影响.方法:本文选择40头10-16月龄加系西门塔尔种母牛进行超数排卵处理生产体内胚胎.在超排处理过程,其中17头放牧的供体牛出现焦虫病症状.对照组为24头舍饲健康供体牛.两组牛产的胚胎冷冻后,分别解冻和移植了30(焦虫病组)和26(对照组)枚胚胎.结果 表明两组牛只获取的胚胎总数差异不明显,但发病牛只生产可用胚率和冻胚移植成活率均明显低于健康牛只.结论:焦虫病极易导致牛只体温升高,超过39.5℃将会严重影响胚胎的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 焦虫病;牛;超数排卵;体内胚胎生产;胚胎移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喂全株玉米青贮及额外补充碳酸氢钠对疆岳驴生长性能、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两种全株玉米青贮比例及额外补充碳酸氢钠对疆岳驴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的6~8月龄疆岳驴断奶公驴40头(106.02 kg±11.81 kg),随机分为5组:全株玉米青贮占粗饲料的比例分别为0(Ⅰ组)、30%(Ⅱ组)、60%(Ⅲ组)及额外补充碳酸氢钠的Ⅳ组(全株玉米青贮占粗饲料30%+碳酸氢钠)和Ⅴ组(全株玉米青贮占粗饲料60%+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正常添加量按照精料干物质的0.5%计算,额外添加量按照精料干物质的0.5%+全株玉米青贮干物质的1%计算,每组8头驴,按照等能等氮原则设计饲粮。预饲期12 d,正试期120 d。结果显示,随着全株玉米青贮添加量的增加,试验Ⅰ、Ⅱ和Ⅲ组料重比逐渐下降,其中试验Ⅲ组显著低于试验Ⅰ、Ⅱ组(P<0.05);试验Ⅲ组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粗灰分的表观消化率最高,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总蛋白、肌酐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Ⅲ组葡萄糖含量极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1),试验Ⅲ组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试验Ⅰ、Ⅱ组(P<0.05)。与同等比例添加全珠玉米青贮的组相比,试验Ⅱ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试验Ⅳ组(P<0.05),试验Ⅲ组平均日增重高于试验Ⅴ组(P>0.05);试验Ⅲ组料重比显著低于试验Ⅴ组(P<0.05),试验Ⅱ组料重比低于试验Ⅳ组(P>0.05);试验Ⅱ、Ⅳ组间粗蛋白质、粗脂肪、能量和粗灰分的表观消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Ⅲ、Ⅴ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Ⅳ组总胆固醇含量及谷丙转氨酶活力均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Ⅰ~Ⅴ组疆岳驴每千克增重成本分别为16.40、15.10、14.79、17.34和16.10元,整个试验期每头驴毛利润分别为711.27、837.53、871.98、629.46和738.16元。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以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为评价依据,综合经济效益比较,以在基础饲粮(以DM为基础)中添加0.28%碳酸氢钠时、全贮玉米青贮占粗饲料60%(在基础饲粮DM中添加26.67%)饲喂疆岳驴公驴效果最优,无需额外补充碳酸氢钠。

关键词: 全株玉米青贮 碳酸氢钠 生长性能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血清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房棘球绦虫粪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动物医学进展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多房棘球绦虫粪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为犬感染多房棘球绦虫的早期诊断提供技术支撑.以5E10H5杂交瘤细胞株腹腔接种Balb/c鼠制备的腹水作为包被抗体,多房棘球绦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血清作为检测抗体,HRP标记的驴抗兔IgG作为二抗,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试验犬(感染多房棘球绦虫)和阴性对照犬犬粪.结果显示,多房棘球绦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并能产生高效价抗体;对该方法的灵敏度进行检测,阳性粪样稀释至1:10000时仍显示为阳性;在感染动态分析中,该方法最早可在犬感染72 h后,最迟6 d后检测到多房棘球绦虫粪抗原.表明建立的方法可用于诊断犬多房棘球绦虫感染,为后期研制犬多房棘球绦虫粪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双抗体夹心ELISA;粪抗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围封对准噶尔荒漠植物和土壤恢复的影响(英文)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2021 CSCD

摘要:封育是恢复退化草地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然而封育在草地植物及土壤恢复中的作用尚存争议,尤其在荒漠中,为了进一步评估封育对荒漠植物和土壤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准噶尔荒漠3种典型的植物群系为研究对象,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分析了封育前后植物、土壤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荒漠植物群系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封育后有一定的增降变化,但差异不显著;封育后伊犁绢蒿群系植物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分别提高了58.99%、59.35%、33.29%和51.21%;白梭梭群系分别提高了15.49%、33.52%、20.85%和5.13%;盐生假木贼群系分别提高了83.80%、31.51%、76.66%和33.33%。封育后3种植物群系细菌多样性也存在差异,其中伊犁绢蒿群系平均OTU数量和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增加了12.74%和2.92%;白梭梭群系平均OTU数量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显著升高了17.08%和3.17%;盐生假木贼群系平均OTU数量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封育后虽有高低变化,但差异不显著。封育显著增加了荒漠植物、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以及荒漠植物群系群落生产力,但封育后荒漠土壤养分含量有一定的增加,但差异不显著。这些研究表明,封育是恢复荒漠生态的有效方法,但可能对土壤养分的固存意义不大。

关键词: 多样性 植物群落 土壤细菌 土壤养分 准噶尔沙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