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肉牛高效养殖技术探讨与分析
《现代畜牧科技 》 2023
摘要: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是典型的高原高寒牧区,是畜牧业大县。畜牧业是全县主要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农牧民70%以上的主要收入来自畜牧业,农牧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也是畜牧业,但是该地区养殖技术落后、饲草料短缺等也是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为更好地提升养殖效益,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养殖技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该文就肉牛的高效养殖技术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牛 高效养殖技术


牛布鲁氏菌A19号疫苗免疫血清几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中国动物检疫 》 2022
摘要:为选择科学适用的牛布鲁氏菌病净化检测方法,对1721份免疫布鲁氏菌A19号疫苗18个月后的牛血清,分别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试管凝集试验(SAT)、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ISA)、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和荧光偏振试验(FPA)5种血清学检测方法,以及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和荧光定量PCR病原学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分析比对不同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误诊率、漏诊率、符合率、Kappa值等.结果显示:与SAT相比,其他4种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iELISA、FPA、cELISA、RBT,其中敏感性均在85.00%以上,特异性均在97.60%以上,符合率均在97.50%以上,Kappa值均≥1.00;与PCR相比,LAMP方法敏感性低(9.09%),但特异性强(99.65%),与PCR符合率高(98.49%).结果表明:血清学检测方法较为敏感特异,符合率和一致性均较高,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特异性强,不易误诊和漏诊.因此,对于牛群的布鲁氏菌病净化,要结合牛群污染和免疫情况以及净化的不同阶段选择适用的检测方法,仅用一种方法可能会存在偏差.建议先用iELISA或FPA或RBT进行初筛,再用cELISA或SAT进行确诊,进而对确诊为阳性牛的阴道拭子或奶样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布鲁氏菌感染.本研究为免疫牛群的布鲁氏菌病净化检测方法选择提供了参考.


几种布鲁氏菌ELISA抗体试剂盒对牛血清的临床检测评价
《中国兽医杂志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评价目前市面流通的部分ELISA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抗体检测试剂盒对牛血清的检测效果,本试验采集了不同地区的牛血清样品300份,应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及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了布病抗体阴阳性确诊后,用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盒开展了比对试验。结果表明,4种iELISA布病抗体检测试剂盒的敏感性在97.9%~100.0%,特异性介于18.2%~27.3%,总体符合率在74.3%~77.1%,两两试剂盒检测结果之间的Kappa值分布在0.707~0.916。5种cELISA布病抗体检测试剂盒的敏感性在95.8%~100.0%,特异性介于22.7%~81.8%,总体符合率在74.3%~92.9%,两两试剂盒检测结果之间的Kappa值分布在0.394~0.972。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盒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性,这将为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确诊提供了数据基础。
关键词: 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病 牛 iELISA cELISA 评价


牛源荚膜血清A1型溶血性曼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中国牛业科学 》 2020
摘要:[目的]为探明一起牛运输热的病原及生物学特性,[方法]研究采集病死牛心血、肺脏,对其进行细菌分离、生化试验和PCR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致病性研究.[结果]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呈球状或短杆状、两端钝圆、两极浓染.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阿拉伯糖、甘露醇、甘露糖、乳糖、木糖等碳水化合物,不发酵脲酶和吲哚,产生少量酸而不产气,符合溶血性曼氏杆菌的生化特性.PCR鉴定为荚膜血清A1型溶血性曼氏杆菌,并完成了毒力基因的检测.[结论]结果表明,引起该批牛运输热的病原为携带毒力基因的荚膜血清A1型溶血性曼氏杆菌,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溶血性曼氏杆菌的致病机制、防控措施等提供参考.


牛屠宰环节布鲁氏菌病检疫漏检定量风险评估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 2017
摘要:为了评估牛屠宰环节布鲁氏菌病(布病)漏检对屠宰从业人员的健康风险,利用屠宰环节肉品风险评估专项监测中的定量监测数据以及文献检索数据、专家咨询和调研结果,采用@RISK软件分析估计屠宰环节布病检疫漏检概率以及漏检后从业人员感染布病的风险,构建了牛屠宰环节布病漏检感染风险模型。结果显示,牛布病检疫漏检概率呈pert分布Risk Pert(0,0.06,1),根据屠宰量不同,单个屠宰场年漏检数量在0~998头之间,多数情况下可能漏检布病牛6头。模型假设1头漏检布病感染牛有5名从业人员接触,则单个场年屠宰牛可能感染布病的人数为0~151人次,90%的可能会出现0~19人次的布病感染。屠宰量大、防护措施不到位的场感染布病的概率更大。应用模型对某省2016年度牛屠宰量3.26万头进行因屠宰接触感染新增布病人数估计,该省可能因此新增布病感染病例0~11例次(90%置信水平),最多可达50例次。随着感染概率递增,感染人数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增加。应加强养殖环节牛群布病的控制和出栏前检疫、宰前检疫,加大屠宰监管力度,提升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对布病危害的认知水平。


新疆3个不同品种牛SLC11A1基因启动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溶质性载体蛋白家族成员l(SLC11A1)基因是一个主要的自然抗性候选基因,与多种胞内寄生病原菌的抵抗作用相关,研究克隆新疆褐牛、荷斯坦牛和西门塔尔牛SLC11A1基因启动子序列,分析启动子序列差异,为奶牛抗病育种提供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方法】分别采集新疆3个品种牛全血,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5ˊ端启动子区,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Cp Gplot、Repeat Masker、TFSEARCH、WWW Signal Scan及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对获得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获得SLC11A1基因启动子片段1 463 bp,且具有启动子活性,未发现Cp G岛的存在。新疆3个品种牛间SLC11A1基因启动子序列未出现差异,但与美国安格斯牛SLC11A1基因启动子序列存在4处差异。启动子区预测到SP1,NF1,Rel A-p65,GKLF,CPBP等12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并发现1个增强子区域(-734~-740),该序列存在两处短散的重复元件BOV-t A2、MIR3,以及重复DNA元件Charlie8。【结论】得到新疆地区3个品种牛SLC11A1基因启动子序列,并与安格斯牛SLC11A1基因启动子序列存在差异,为进一步研究SLC11A1基因多态性影响机体对胞内感染菌的抗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