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家畜肌纤维特性的调控因素及其对肉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肉品质的改良是目前家畜生产的重要目标,肌纤维作为肌肉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各类型占比组合对肉品质有重要的影响。成熟肌纤维由中胚层祖细胞经历成肌细胞、肌管、初级肌纤维和次级肌纤维几个发育过程形成。家畜体内肌纤维理化性质并不统一,一般依据肌纤维中肌球蛋白重链的类型对肌纤维进行分型,常规的分子分型方法即可进行肌球蛋白重链分型鉴定,这些方法将肌纤维分为Ⅰ型(氧化型)纤维和Ⅱ型(酵解型)纤维及中间类型纤维,其中Ⅰ型和ⅡA型肌纤维对肉品质的影响更为积极,且肌纤维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受多种通路因子和表观遗传现象调控。尽管调控家畜肌纤维的通路因子较为明晰,但由于肌纤维类型性状的复杂性,仍缺乏一致认可的分子遗传标记,目前认为,SSC基因家族可能是后续进行深度挖掘验证的目标基因家族。除分子标记的筛选外,对位点的进一步挖掘和验证也是家畜肌纤维遗传改良工作的重点。


帕米尔牦牛屠宰性能及肉品质分析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揭示帕米尔牦牛种质资源特性,选取成年公母牛各5头进行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测定,并与文献报道的查吾拉牦牛、环湖牦牛、大通牦牛、肃南牦牛、金川牦牛、九龙牦牛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帕米尔牦牛公牛的活重(317.00 kg)、胴体重(164.16 kg)、眼肌面积(45.85 cm2)、屠宰率(51.32%)和净肉率(39.56%)比母牛分别高25.79%、29.60%、11.45%、2.23%和0.18%,母牛的肉骨比(4.48)比公牛高12.10%。与其他牦牛品种相比,帕米尔牦牛公牛的活重和胴体重比大通牦牛分别高3.31%和43.01%,比环湖牦牛分别高39.04%和61.10%;屠宰率比大通牦牛、环湖牦牛和查乌拉牦牛分别高13.49%、14.89%和6.01%;净肉率比大通牦牛和环湖牦牛分别高31.38%和15.13%,肉骨比比环湖牦牛高7.53%。帕米尔牦牛公牛肉的熟肉率(62.38%)、pH0值(5.86)、pH24值(5.46)和嫩度(10.04 kgf)比母牦牛分别高1.33%、1.21%、3.80%和9.61%,但母牛肉色的亮度(9.97)、红度(37.14)和黄度(10.73)比公牛分别高23.24%、4.44%和2.68%。帕米尔牦牛公牛肉的氨基酸总量(21.09 g/100 g)比大通牦牛和金川牦牛分别高13.39%和2.08%。帕米尔牦牛公、母牛肉的EAA/TAA均大于38.5%,EAA/NEAA分别为63.87%和63.19%。说明帕米尔牦牛肉不仅氨基酸总量丰富,而且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比例适宜。可见,帕米尔牦牛具有良好的屠宰性能及优良的肉品质和营养价值,在今后的品种选育和育肥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优质肉块的产量、肉品质及营养价值的整体提升。


不同饲养方式对新疆褐牛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特性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栓系和散栏2种饲养方式对新疆褐牛不同肌肉部位肌纤维和肉品质特性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20头30月龄健康状态良好的栓系新疆褐牛和散栏新疆褐牛分成2组,各10头,采集栓系和散放3个部位肌肉(冈上肌、背最长肌、半腱肌)试验肉品质,分析其剪切力、pH值、色差、蒸煮损失和肌纤维特性的差异。【结果】(1)散栏新疆褐牛的屠宰率、净肉率和肉骨比极显著高于栓系新疆褐牛(P<0.01),净肉重显著高于栓系新疆褐牛(P<0.05),2种饲养方式新疆褐牛的宰前活重、胴体重比例均不显著(P>0.05)。(2)栓系新疆褐牛与散放新疆褐牛冈上肌(GS)相比,蒸煮损失率,肉色L*、a*、b*极显著的低于散放新疆褐牛(P<0.01);系水力、pH值极显著的高于散放新疆褐牛(P<0.01);剪切力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栓系新疆褐牛与散放新疆褐牛背最长肌(BZ)相比,肉色L*、a*显著低于散放新疆褐牛(P<0.05);剪切力极显著高于散放新疆褐牛(P<0.01);蒸煮损失率,系水力,pH值和肉色b*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栓系新疆褐牛与散放新疆褐牛半腱肌(BJ)相比,肉色L*、b*极显著低于散放新疆褐牛(P<0.01);蒸煮损失率,系水力,剪切力,pH值和肉色a*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3个肌肉部位肉的硬度、弹性和回复性均不显著(P>0.05)。(3)肌纤维直径、肌纤维面积和肌纤维密度3个部位肉均不显著(P>0.05)。【结论】与栓系相比,新疆褐牛散栏饲养更有利于改善其屠宰性能,其次散栏饲养的新疆褐牛冈上肌(GS)和背最长肌(BZ)的嫩度和多汁性更好,肉的颜色更鲜红。


吐鲁番黑羊肉品质分析
《草食家畜 》 2024
摘要:【目的】旨在探究吐鲁番黑羊的肉品质特性,为其养殖和屠宰加工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吐鲁番黑羊为研究对象,采用国标法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及含量,并对不同年龄、不同部位的肉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吐鲁番黑羊肉中蛋白质、水分和灰分含量丰富,肉质滑嫩爽口,富含钙、铁、锌、镁等微量元素。此外,其硬脂酸(C18:0)、豆蔻酸(C14:0)和棕榈油酸(C16:1)含量较低,含量较高的油酸(C18:1n9c)可降低肉中胆固醇。【结论】吐鲁番黑羊肉质鲜美,口感良好,符合大众饮食习惯,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其蛋白质含量丰富,脂肪含量适中,水分含量适宜,多汁性好,营养成分全面,且膻味不明显,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肉类食品。


靖远羊羔肉品质特征评价研究
《中国畜禽种业 》 2024
摘要:为探究靖远羊羔肉品质和产地环境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以靖远羊羔肉核心产区的土壤、水和饲草各15份以及15只70日龄左右靖远滩羊公羔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指标、营养成分和肉品质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靖远羊羔肉主产区水呈中性,土壤呈弱碱性,饲草中富含粗蛋白质、粗纤维等营养成分.土壤、水和饲草富含铁、镁、钾等矿物质,且重金属残留均低于国家标准的规定.羊只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分别为21.83kg、11.29 kg、51.74%.羊肉肉色鲜亮,pH45 min值为6.15,失水率和剪切力分别是19.50%和75.57N.羊肉的粗蛋白质、粗脂肪、胆固醇含量分别为20.10%、1.55%、45.47 mg/100g.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须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8.61%、7.01%、11.46%,必需氨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须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7.67%和61.17%.羊肉中钾、镁、钙含量分别为906.73、193.33、60.31 mg/kg,高于同类羊肉产品.羊肉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0.91 g/100g,其次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分别为0.05和0.04 g/100g.肉中的特征风味物质主要是3-羟基丁酮(奶油香味)、乙酸甲酯(水果香味)、2-甲基丙酸乙酯(水果香味),其含量分别为2.76%、1.47%、1.77%.羊肉肌纤维直径小且密度大.产地环境饲草中的钙、钴、钼、铜、锌、水、粗灰分含量显著影响羊肉中的异亮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含量,饲草中的钠、氯化物及水中的铝和铁含量显著影响C18∶2n6t、C18∶3n6等脂肪酸含量.可见,靖远羊羔肉产地环境安全,环境和饲草料中富含有益矿物质,进而造就出富含矿物质、氨基酸组成良好、低胆固醇的羊羔肉.
关键词: 靖远羊羔肉 产地环境 屠宰性能 肉品质 脂肪酸 风味物质


不同世代肉用褐牛生长性能与屠宰性能比较及部位肉品质差异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3个世代肉用褐牛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差异,并进行外脊、小黄瓜条和辣椒条部位的肉品质差异分析,为肉用褐牛品质育种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对育肥200 d后达到24(24m)、30(30m)月龄的第一(G1)、二(G2)、三(G3)世代共计313头肉用褐牛公牛进行体尺测定.随机从G1-24m(n=101)、G2-24m(n=75)、G3-24m(n=20)、G1-30m(n=53)、G2-30m(n=44)、G3-30m(n=20)组各选取8头牛进行屠宰性能测定,并对肉用褐牛外脊、小黄瓜条、辣椒条3个部位肉进行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及质构参数分析.[结果]G3-30m组公牛胸宽、髋宽、坐骨端宽、胴体重、净肉重、骨重均显著高于G1-30m和G2-30m组(P<0.05).与《新疆褐牛肉用新类型评定标准》(DB65/T 3791-2015)相比,除G1-24m组公牛体高、腰角宽相对增长率为-0.53%和-0.64%,以及G2-24m组公牛腰角宽相对增长率为-1.18%之外,其余指标均超出《新疆褐牛肉用新类型评定标准》中指标要求.在肉品质方面,外脊嫩度优于小黄瓜条和辣椒条,但保水性较差;3个部位肉适口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过改良和选育,肉用褐牛的体格增大、胸围增长、体躯紧凑、肉用性能提高.


新疆褐牛、哈萨克牛产肉性能及肉品质对比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褐牛与哈萨克牛肉用性能和肉品质.[方法]选取12月龄健康新疆褐牛、哈萨克牛阉牛各5头,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18个月后屠宰,利用体尺测定、屠宰测定和检测分析的方法对新疆褐牛和哈萨克牛体尺发育、肉用性能和肉品质分析测定.[结果]体尺测定新疆褐牛体高、十字部高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通过屠宰测定,新疆褐牛后腿围,大腿肉厚,胴体重,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新疆褐牛剪切力显著低于哈萨克牛(P<0.05);肉色亮度值(L?),红色度(a?),黄色度值(b?)新疆褐牛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结论]新疆褐牛与哈萨克牛相比在体尺发育和肉用性能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且肉品质较为突出.


酵母硒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量的酵母硒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60只阿勒泰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各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05(低剂量组)、0.25(中剂量组)、0.50 mg/kg(高剂量组)酵母硒,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高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肉羊末重、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GR值、pH45min值、熟肉率均显著升高(P<0.05),料重比、滴水损失率、剪切力均显著降低(P<0.05).与低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肉羊平均日增重、屠宰率均显著升高(P<0.05),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0.25 mg/kg酵母硒能够显著改善阿勒泰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


全株青贮玉米对小尾寒羊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养殖与饲料 》 2022
摘要:[目的]探究全株青贮玉米对小尾寒羊日均增重、料肉比和肉品质等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日龄((89±1)d)、体重((27.5±2.2)kg)相近的小尾寒羊40只,按品质差异分为2组(基础日粮组、全株青贮玉米组),每组20只,试验期65 d.[结果]与基础日粮组相比,全株青贮玉米组的日 均增重显著提高19.42%、料重比显著降低13.67%,而2组的日均干物质采食量差异不显著.全株青贮玉米组的背最长肌GR值、剪切力、粗脂肪含量比基础日粮组分别显著降低了 25.00%、20.56%、0.41个百分点,眼肌面积显著提高了 23.20%,全株青贮玉米组的滴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干物质含量、粗蛋白含量低于基础日粮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全株青贮玉米可以提高小尾寒羊的生长性能、改善其肉品质.


黑头杜泊羊与和丰本地绵羊杂交后代羔羊生产性能及肉品质研究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21
摘要:为了客观评价黑头杜泊羊与和丰本地绵羊杂交后代羔羊的生产性能和肉品质,挑选杂交后代羔羊和本地绵羊羔羊各60只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各项指标.结果表明:初生、1月龄杂交后代羔羊的体重显著高于本地绵羊羔羊(P<0.05),2月龄、3月龄、4月龄杂交后代羔羊的体重均极显著高于本地绵羊羔羊(P<0.01).4月龄杂交后代羔羊的体高和胸围均显著高于本地绵羊羔羊(P<0.05),而体长和管围均极显著高于本地绵羊羔羊(P<0.01);6月龄杂交后代羔羊的体高显著高于本地绵羊羔羊(P<0.05),而体长、胸围、管围均极显著高于本地绵羊羔羊(P<0.01).6月龄杂交后代羔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胴体产肉率、眼肌面积均极显著高于本地绵羊羔羊(P<0.01),脂尾重极显著低于本地绵羊羔羊(P<0.01);6月龄杂交后代羔羊的熟肉率显著高于本地绵羊羔羊(P<0.05),失水率显著低于本地绵羊(P<0.05);6月龄杂交后代羔羊肌肉水分、粗蛋白、粗灰分分别比本地绵羊羔羊提高2.12%(公)、3.13%(母)、7.28%(公)、3.48%(母)、23.65%(公)、16.90%(母).说明杂交后代羔羊胴体品质得到明显改善,羊肉品质更加符合现代人民追求高蛋白、低脂肪的消费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