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肉品质(模糊匹配)
23条记录
牛Leptin基因多态性与肉品质相关性研究进展

现代农业科技 2016

摘要:Leptin是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激素,在脂肪代谢与能量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以及影响肉牛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候选基因。本文就Leptin基因的发现、基因结构特点与生物学功能、基因多态性与肉品质相关性研究情况做了简要概述,旨在为探讨牛肉品质相关基因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Leptin基因 基因多态性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瓦寒杂交一代羔羊与小尾寒羊羔羊生产性能比较研究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6

摘要:为生产优质商品肉羊探索新的杂交配套方案,将小尾寒羊按不同年龄、胎次随机分成2组,运用同期发情和公羊试情后,采取瓦格吉尔羊公羊精液进行人工授精,小尾寒羊纯繁采用本交方法;从瓦寒杂交一代羔羊(瓦寒F1)中选择出生日期接近、健康无病的羔羊作为试验组,小尾寒羊为对照组,在同一饲养条件下,研究两者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瓦寒F1初生重、0~3月龄平均日增重、3~6月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小尾寒羊提高26.08%、42.98%和39.32%(P<0.05);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分别比小尾寒羊羔羊高出11.07个百分点和28.22%(P<0.05);背最长肌中粗脂肪和钙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羔羊(P<0.05)。综合以上结果:瓦寒F1羔羊的增重速度、产肉力和肉品质均优于小尾寒羊,适合生产商品羔羊肉。

关键词: 瓦格吉尔羊 小尾寒羊 杂交 生长性能 屠宰率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瓦格吉尔羊和小尾寒羊杂交一代羔羊与小尾寒羊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品质的比较研究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6

摘要:为了生产优质商品肉羊探索新的杂交配套方案,将小尾寒羊按不同年龄、胎次随机分成2组,运用同期发情和公羊试情后,采取瓦格吉尔羊公羊精液进行人工授精,小尾寒羊纯繁采用本交方法;在瓦寒杂交一代羔羊(瓦寒F1)中选择出生日期接近、健康无病的羔羊作为试验组,小尾寒羊为对照组,在同一饲养条件下,研究两者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瓦寒F1初生重、0~3月龄、3~6月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小尾寒羊提高26.08%、42.98%和39.32%(P<0.05);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分别比小尾寒羊羔羊高出11.07%和28.22%(P<0.05);瓦寒F1羔羊背最长肌中粗脂肪和钙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羔羊(P<0.05)。综合以上结果;瓦寒F1羔羊的增重速度、屠宰性能产肉力和肉品质均优于小尾寒羊,适合生产商品羔羊肉。

关键词: 瓦格吉尔羊 小尾寒羊 杂交 生长性能 屠宰率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肉牛屠宰企业宰前管理调研分析报告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了解我国肉牛屠宰企业宰前管理现状,笔者对国内10个省(市、地区)的10家肉牛屠宰加工企业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屠宰企业牛源中经过长途运输的肉牛所占比例较大,由于忽视宰前静养、无静养直接屠宰或者静养时间太短、静养时间长短没有考虑运输距离、缺乏科学合理的运输应激消除技术等原因,使肉牛经过长途运输后活重下降明显,屠宰率和净肉率有所降低,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因此建议经过长途运输的肉牛宰前进行静养以缓解运输应激,减少肉品质和肉牛屠宰性能的下降。

关键词: 宰前管理 运输应激 静养 生产性能 肉品质

去势对西门塔尔牛不同部位牛肉品质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去势对西门塔尔牛胴体不同部位牛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50头健康、16月龄的西门塔尔公牛,经药物驱虫后,依据体重进行单因素配对试验设计。结果显示,未去势组的pH为辣椒条>腹肉>臀肉>外脊>米龙,辣椒条的pH比外脊和米龙高3.88%和5.35%(P<0.01),比臀肉高2.29%(P<0.05);腹肉和臀肉的pH分别比米龙高3.30%和2.99%,差异极显著(P<0.01);去势组的pH为腹肉>辣椒条>外脊>臀肉>米龙,腹肉的pH比米龙高4.33%(P<0.01),比臀肉高2.36%(P<0.05);辣椒条的pH比米龙高3.37%,差异显著(P<0.05)。未去势组的脂肪含量为腹肉>外脊>臀肉>辣椒条>米龙,各部位间的脂肪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去势组的脂肪含量为腹肉>臀肉>外脊>辣椒条>米龙,腹肉的脂肪含量比外脊、辣椒条和米龙高82.81%、132.59%和196.02%,差异显著(P<0.05)。未去势组的灰分含量为米龙>外脊>臀肉>腹肉>辣椒条,米龙的灰分含量比辣椒条高21.90%,差异显著(P<0.05);去势组的灰分含量为辣椒条≥外脊>米龙>臀肉>腹肉,辣椒条和外脊的灰分含量分别比腹肉高30.60%和30.60%,差异极显著(P<0.01)。去势组和未去势组胴体各部位的剪切力、蒸煮损失、蛋白质含量、失水率、肌红蛋白和干物质含量的组内统计差异相似。结果表明去势对胴体各部位的脂肪沉积能力有调节作用,对除米龙外其他部位pH有影响,对胴体各部位灰分含量有影响;去势对胴体各部位的剪切力、蒸煮损失、蛋白质含量、持水性、肉色和干物质含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 去势 西门塔尔牛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去势对肉牛生长发育及肉品质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去势能改善牛肉品质,是生产高档牛肉常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对肉牛的去势方法,去势对肉牛体质量、内分泌和肉品质变化的影响,及去势对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意义和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关键词: 去势 肉牛 体质量 激素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冻牛肉解冻方法研究进展

现代农业科技 2015

摘要:冻肉的解冻技术在肉类生产流通与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实用性。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解冻技术应用在现代化的工业加工中,该文介绍了传统解冻技术、电解冻技术、组合解冻技术等肉类解冻技术的原理与技术要点,针对当下多元化的技术与产品,为企业与消费者了解和选购相关解冻技术及其产品提供参考。

关键词: 肉制品 解冻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褐牛公牛与阉牛产肉性能和肉品质比较研究

中国牛业科学 2015

摘要:[目的]为新疆褐牛生产高档牛肉提供数据依据。[方法]选择同等营养条件下、体重相近、生长发育正常的10~12月龄新疆褐牛21头(公牛6头、阉牛15头)作为试验对象,进行新疆褐牛公牛与阉牛产肉性能和肉品质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褐牛公牛组与阉牛组增重效果显著差异(P<0.05)、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公牛组胴体后腿长、胴体后腿宽极显著高于阉牛组(P<0.01),公牛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阉牛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阉牛组的肉色比公牛组的肉色鲜亮,差异显著(P<0.05),阉牛组牛肉脂肪颜色白色与公牛组脂肪颜色稍黄,差异不显著(P>0.05),大理石花纹阉牛组显著优于公牛组(P<0.05),阉牛组牛肉蒸煮损失、剪切力、pH值显著小于公牛组(P<0.05),阉牛组牛肉的水分高于公牛组(P<0.05)。[结论]新疆褐牛阉牛体脂肪沉积好,肉色泽鲜亮、蒸煮损失少、剪切力小、水分含量高且大理石花纹丰富,适合高档牛肉生产。

关键词: 新疆褐牛 阉牛 产肉性能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月龄新疆褐牛阉牛胴体性状及肉品质比较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选择相同营养模式下低月龄组(28~30月龄)12头、高月龄组(32~34月龄)8头新疆褐牛阉牛进行屠宰,分别对胴体性状、营养成分、部分食用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旨在探索新疆褐牛阉牛生产高档牛肉的适宜月龄。结果表明,高月龄组大理石花纹、胴体等级、脂肪、肉色均优于低月龄组,低月龄组脂肪色泽、水分、蛋白质、蒸煮损失、剪切力值优于高月龄组,且脂肪、肉色L*值差异显著(P<0.05),其余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上脑、里脊、外脊作为高档牛肉,除肉色、pH外,脂肪、蛋白质、水分、蒸煮损失、剪切力值指标均优于其他部位,表现出了极好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品质。28~34月龄阶段的新疆褐牛阉牛可以生产高档牛肉,其肉品都可作为牛排和涮牛肉的原材料。

关键词: 新疆褐牛 阉牛 胴体性状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象雄半细毛羊肉品质分析

草食家畜 2014

摘要:象雄半细毛羊是西藏阿里地区多年来培育的适应高原环境的本地品种。现阿里地区存栏约3万只左右,是当地农牧民喜爱的食品。为进一步研究其在高原环境下生长的羊肉品质,并结合相类的羊肉进行比对研究。实验部分按照国家肉与肉制品相关标准进行检测,主要检测指标为水分、灰分、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水平等。对象雄半细毛羊肉质品质进行了分析,并与澎波半细毛羊、云南半细毛羊、青海半细毛羊等进行了肉质常规营养和氨基酸含量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象雄半细毛羊蛋白质含量17.95%,脂肪含量达11.27%,水分含量为68.53%,氨基酸总量17.76±1.12 g/100g。必需氨基酸和肉风味相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其余三种羊肉;四个品种的钙含量相似,但铁锌镁含量不相同。

关键词: 象雄半细毛羊 肉品质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