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鉴定(模糊匹配)
18条记录
犊牛腹泻症的病原学检测及鉴定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某规模化牛场犊牛腹泻症的主要病原。【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14份腹泻犊牛粪便中的病毒,对4头死亡犊牛肝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小鼠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将分离的致病菌扩增16S rDNA基因片段并测序,并将其结果在NCBI中用BLAST搜索同源序列,分析遗传进化特性。【结果】该牛场犊牛腹泻的病原为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 BCoV)、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 BRV)、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和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eumoniae)。14份粪便中,BCoV检出率为64.29%,BRV检出率为50.00%;4份肝组织中,E.coli检出率为100.00%,K.pneumoniae检出率为50.00%。分离的2种致病菌E.coli和K.pneumoniae对阿米卡星敏感,对其它16种抗生素均耐药。【结论】该牛场引起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为BCoV、BRV、E.coli和K.pneumoniae,存在病毒与细菌的混合感染。选择阿米卡星药物防治E.coli和K.pneumoniae。

关键词: 犊牛腹泻 病原学 检测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与羊口疮混合感染的诊断与分析

天津农业科学 2020

摘要:为探明新疆某羊场疑似羊口疮和羊胸膜肺炎感染死亡羊只的病原,本试验在无菌条件下对送检肺脏病料进行细菌培养,并用支原体引物进行PCR扩增,后利用羔羊睾丸细胞对处理后的唇部痂皮病料进行毒株分离,分离到的毒株用羊口疮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根据细菌培养和PCR扩增判断死亡羊只的传染性胸膜肺炎阳性,用羊睾丸细胞成功分离到的毒株经PCR验证显示羊口疮阳性,通过动物回归试验羊口疮攻毒组羊只出现口唇部脓疱痂皮等羊口疮典型病变,综合说明死亡羊只为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羊口疮病原混合感染.本试验成功分离到一株羊口疮毒株且该毒株有较强的致病性,为今后进一步研制羊口疮疫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传染性胸膜肺炎 口疮病毒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6年新疆尉犁县羊蓝舌病的诊断

草食家畜 2018

摘要:为监测新疆地区自然环境中蓝舌病流行情况,并分离蓝舌病病毒(BTV),本研究在新疆巴州尉犁县设置10只山羊、10只绵羊为哨兵动物,自2016年5月-11月期间每周采集哨兵动物的血清和抗凝血,对所有样品进行BTV抗体检测,并将阳性及转阳前、后一周的抗凝血样本接种于BHK-21细胞,盲传5代后有14份细胞出现病变,对这些病变细胞液进行Ac-ELISA检测、BTV VP7基因PCR鉴定。结果显示BTV抗原检测均为阳性,经RT-PCR扩增,在1 156 bp处均获得目的基因片段。本研究在新疆成功分离到了羊源BTV。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分离 鉴定 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库蠓源性盖塔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新疆尉犁县库蠓体内携带病毒情况,从该县采集18 000只库蠓,50只为一组研磨后分别接种于BHK-21、C6/36、Vero细胞,盲传5代,一组样品使BHK-21出现CPE,先用5-氟尿核苷药敏试验鉴定为RNA病毒,之后用虫媒RNA病毒引物扩增,鉴定为甲病毒,疑似盖塔病毒,最后用中和试验、免疫电镜观察和盖塔病毒C基因特异性引物PCR等方法鉴定分离毒株为盖塔病毒。本研究首次从新疆库蠓体内分离到盖塔病毒,该毒株与2005年日本分离株相似性高达98%,推测可能是由于引进日本带病种公畜或精液有关,提示在进出口畜牧贸易活动中,应加强盖塔病毒的检疫工作。

关键词: 新疆 库蠓 盖塔病毒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布鲁氏菌分离株MLVA分子分型鉴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牛奶、羊奶以及羊流产胎儿中分离布鲁氏菌进行分型鉴定。方法采集新疆4个地区牛奶20份,羊奶20份,羊流产胎儿10份,分离培养后,运用VirB8-PCR和布鲁氏菌分子分型PCR(AMOS-PCR)方法对分离株进行布鲁氏菌属、种的鉴定,同时采用MLVA方法对分离株进一步鉴定,并将测定结果与http://mlva.u-psud.fr/数据库提供的布鲁氏菌数据进行比较,结合软件BioNumerics 6.6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6株分离株均为羊种3型布鲁氏菌,与辽宁省分离羊种3型布鲁氏菌在聚类分析中关系较近。结论 MLVA作为布鲁氏菌基因分型鉴定的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为今后布鲁氏菌传染源的追溯及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 MLVA 牛乳 布鲁氏菌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蓝舌病病毒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中国兽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新疆蓝舌病流行现状,本试验以蓝舌病血清学检测为阴性的动物建立监控群,于2014年5月至9月每周采集1次血样,血清学检测出现转阳动物后,取其转阳前后2周血样,接种10日龄鸡胚,收获死亡鸡胚肝脏,研磨浸毒后接种C6/36细胞和BHK-21细胞,出现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样本进行PCR鉴定和电镜观察,并用细胞微量中和试验进行血清定型。经RT-PCR扩增蓝舌病血清型群特异VP7片段和NS1片段,鉴定在1 156,272,101bp处有特异性条带。电镜观察到疑似的病毒颗粒,中和试验结果显示该毒株为BTV-1型。上述结果显示,本研究分离到蓝舌病病毒1株,中和试验定型为BTV-1型。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分离 鉴定 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PCR技术鉴定常见肉类来源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6

摘要:在提取送检的未知肌肉组织样品以及市购的猪肉、牛肉、羊肉样品基因组DNA的基础上,分别选用1对通用引物与3对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用来检测未知样品的畜种来源。结果显示:通用引物扩增4种样品均出现阳性条带;分别用羊、猪、牛的特异性引物扩增样品DNA,送检未知样品只在牛特异性引物扩增时出现了特异性目的条带。经PCR产物直接测序及同源性比对进行验证确认,该未知样品与牛的同源性为100%,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鉴定 常见肉类 线粒体D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巴州地区布鲁氏菌流行株分子生物学鉴定

畜牧兽医杂志 2016

摘要:为新疆制定布病综合性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辅助鉴定了新疆巴州地区畜间布病流行分离株。2014年从新疆巴州地区收集流产羊胎儿21份,体内分离出疑似布鲁氏菌8株,采用分子分型方法(AMOS-PCR)和生物学分型方法对分离株进行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8株分离株均为羊种布鲁氏菌,传统细菌分类学鉴定8株布鲁氏菌均为羊种生物3型。应用AMOS-PCR方法可以安全、快速对布鲁氏菌流行株进行种型鉴定,以期为新疆布病的综合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新疆 布鲁氏菌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痘病毒新疆株的分离及结构蛋白P32基因序列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绵羊痘病毒当地流行毒株的分离和其结构蛋白P32基因的克隆和序列进行分析,明确引起新疆本地绵羊流行痘病的病毒种类,掌握当前流行毒株的变异情况,为绵羊痘的预防控制及将来研制高效安全疫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两例疑似患有羊痘的绵羊肺脏组织病料接种于MDB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细胞病变组织经处理后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分离病毒。以分离病毒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绵羊痘病毒结构蛋白P32基因,并对目的基因进行克隆和基因序列和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两例病料组织接种MDBK细胞后均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到约200 nm大小、椭圆形有囊膜的典型痘病毒粒子。对两株病毒表面膜结构蛋白P32基因PCR扩增均可获得与预期大小一致的约972 bp片段,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毒株SPV/Miquang/2013和SPV/Kuche/2013病毒P32基因与绵羊痘病毒参考株同源性分别达96.9%~99.4%和97.5%~100%,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SPV/Miquang/2013株P32蛋白有两个关键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即第78位谷氨酸突变为赖氨酸,第293位异亮氨酸突变为苏氨酸。【结论】从疑似病例中分离到两株病毒,通过电镜观察及P32基因扩增测序,与其他羊痘病毒比对后鉴定分离毒株为绵羊痘病毒,分别命名为SPV/Miquan/2013和SPV/Kuche/2013。SPV/Miquan/2013的P32蛋白同其他绵羊痘病毒的两个氨基酸位点发生明显突变。

关键词: 绵羊痘病毒 分离 鉴定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重PCR鉴定动物源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方法的建立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建立鉴定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的多重PCR(mPCR)方法。方法分别以16S rRNA、马尿酸酶和16S-23S rRNA基因为靶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多重PCR方法检测37株菌株样品,同时采用ingene CAM nested PCR检测试剂盒检测验证,进行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该多重PCR方法可扩增出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的特异性条带,其他对照菌株均未扩增出条带,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检测敏感性可达0.81 pg/μl空肠弯曲菌DNA,0.93 pg/μl结肠弯曲菌DNA。多重PCR方法和试剂盒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二者与国标GB/T 4789.9—2008方法的符合率达97%以上。结论本试验建立的多重PCR方法操作快速方便、节约试验成本,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可用于弯曲菌的鉴定

关键词: 空肠弯曲菌 结肠弯曲菌 多重PCR 鉴定 动物源性致病菌 食源性致病菌 食品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