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新疆株的分离与鉴定
《天津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为了解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在新疆的流行现状,以及病毒毒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对疑似该病病料进行地方毒株的分离,并对其进行鉴定。采集新疆乌鲁木齐市七道湾某猪场疑似PRRS病死的猪只肺脏及淋巴结等组织病料,将其处理后接种到Marc-145细胞上,并盲传3代;对分离株进行毒力测定(TCID50),应用RT-PCR方法对出现CPE的细胞培养物进行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分离到的新疆病毒株可发生细胞病变,在Marc-145细胞上的TCID50为10-5·mL-1。RT-PCR检测结果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基因序列,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已发表的PRRSV毒株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证明所分离到的病毒为PRRSV,命名为XJ-Q。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分离 鉴定


两株新疆新城疫强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中国动物检疫 》 2012
摘要:从新疆乌鲁木齐市郊区疑似新城疫的发病鸡场采集了2份病料,处理后接种鸡胚和非免疫鸡分离鉴定病毒,同时检测病毒血凝特性,观察病毒形态并测定病毒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均能致死鸡胚,非免疫鸡出现典型的鸡新城疫病病理变化;分离毒株均有血凝特性,而且可被新城疫阳性血清所抑制;病毒形态结构与鸡新城疫病毒一致;EID50分别为10-8.0/0.1mL、10-8.6/0.1mL,MDT分别为57.6h、52.8h,ICPI分别为1.875、1.925,IVPI分别为2.39、2.82,均有很强的致病力,符合NDV强毒株的毒力标准。所有结果显示,以上2个分离株均为新城疫强毒力毒株。病毒免疫原性结果显示,2株病毒均有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同源保护率分别为90%、80%。


布鲁氏菌PCR鉴定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采用PCR、PCR-SSCP方法对布鲁氏菌进行快速鉴定,并对其种、型鉴别。方法分析已发表布鲁氏菌属、种、型基因序列,寻找出不同布鲁氏菌的种、型特异性碱基分布规律,设计特异性引物,用于布鲁氏菌属、种、型的鉴定;根据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原理,建立PCR-SSCP方法,用于区分牛种A19疫苗株与其他型布鲁氏菌。结果所建立的PCR方法能高效、准确鉴定出布鲁氏菌,并能对其种、型进行区分;PCR-SSCP方法可将A19疫苗株从其他型布鲁氏菌中区分出来。结论利用PCR、PCR-SSCP方法能快速、准确地进行布鲁氏菌属、种、型以及疫苗株A19的鉴别,且简便、可靠,便于临床应用。


6种羊寄生虫虫卵及幼虫的鉴定
《草食家畜 》 2010
摘要:对新疆克拉玛依市区牧场采集的绵羊粪便进行了虫卵检查。发现了6种寄生虫虫卵及幼虫。本文对虫体形态进行了描述,并用显微成像仪拍摄了照片,为诊断寄生虫病提供参考。


酸马奶中酵母菌种的鉴定
《草食家畜 》 2010
摘要:通过第一期实验对酸马奶中分离得到的37株酵母菌进行了属的鉴定。本实验进行了种的鉴定,依据《酵母菌的特征与鉴定手册》和《微生物分类学》将其归入8个属11个种:2株酵母属,为酿酒酵母;8株假丝酵母属,其中2株为芬尼克假丝酵母,6株为酒类假丝酵母;4株克勒克酵母属,为林德纳克勒克酵母;10株酒香酵母属,其中1株为异酒香酵母,1株为克劳森酒香酵母,8株为班图酒香酵母;1株有孢圆酵母属,为戴尔有孢圆酵母;4株为德克酵母属,为布鲁塞尔酵母;7株为克鲁维酵母属,为马克斯克鲁维酵母;1株为毕赤氏酵母属,为汉博尔毕赤氏酵母。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与防治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新疆疑似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病鸡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3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对发病鸡群进行治疗。【结果】经过处理的病料组织在SPF鸡胚上盲传至第3~4代后,鸡胚出现尿囊绒毛膜增厚,鸡胚卷缩变小、侏儒胚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特征性病变。将收获的病毒液进行电镜观察、病毒中和试验、病毒干扰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证实,分离的3株病毒均属于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结论】电解多维+肾肿散(中药)+阿莫西林组合的治疗效果最好,治愈率达到80%~90%。
关键词: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分离 鉴定 治疗


酯酶同工酶鉴定细粒棘球蚴细胞系(13G-5)种属来源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鉴定细粒棘球蚴细胞系细胞的种属来源。方法 应用SDS凝胶电泳测定细粒棘球蚴细胞系酯酶同工酶 (EST) ,并和E granulosus原头节、囊液及包虫病人血清作比较。结果 细粒棘球蚴细胞系、E granulosus原头节、囊液含有相同的酯酶同工酶谱 ,在同一位点出现相同的一条酶带。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从包虫病人培育的 13G - 5细胞确系来源于E granulosus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