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046条记录
γ-氨基丁酸对1~3月龄羔羊增重和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灌服不同水平的γ-氨基丁酸(GABA)对羔羊增重以及血浆中γ-氨基丁酸、尿素氮、免疫球蛋白含量和激素水平的影响,为γ-氨基丁酸在羔羊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选取64只1月龄,体重(12.35±1.25)kg的羔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分别灌服0、10、20、40 mg/dγ-氨基丁酸。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灌服40 mg/d的γ-氨基丁酸能够显著提高羔羊的日增重(P<0.05),显著提高3月龄羔羊血浆中神经肽Y的含量(P<0.05),灌服γ-氨基丁酸对羔羊血浆中γ-氨基丁酸、尿素氮、Ig A、Ig G的含量和生长激素、生长抑素、胃泌素、胆囊收缩素的水平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γ-氨基丁酸可能通过调节与羔羊采食关系密切的神经肽Y的分泌,提高羔羊的生产性能,其中以添加剂量为40 mg/d时效果最好。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羔羊 增重 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葫芦多糖提取条件

南方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葫芦多糖提取工艺,为葫芦多糖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葫芦为原材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温度、水料比及提取时间为自变量,采用响应面法进行3因素3水平的中心组合试验,分析3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二次元回归方程为:Y=5.54+0.14A+0.43B+0.36C十0.016AB-0.081AC-0.13BC-0.34A~2-0.23B~2-0.21C~2(R~2=0.9956;A为提取温度,B为水料比,C为提取时间,Y为葫芦多糖提取率)。葫芦多糖提取率影响因素排序为:水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3个因素及水料比与提取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多糖提取率影响极显著(P<0.01),提取温度与提取时间的交互作用影响显著(P<0.05)。葫芦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2℃、水料比24:1(mL/g)、提取时间2.3 h、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可达(5.810±0.240)%,与模型预测值5.820%接近。【结论】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的葫芦多糖提取工艺模型具有可行性,优化后的工艺条件可提高葫芦多糖提取率。

关键词: 葫芦 多糖 响应面法 提取条件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喂料厚度对父母代蛋种鸡饲料浪费与生产性能的影响

中国家禽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不同喂料厚度对父母代蛋种鸡饲料浪费与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0周龄"峪口京红1号"父母代蛋种鸡128只,随机分为1组、2组、3组和4组,每组32只,对应放置于试验栋舍4面第1架、2架、3架、4架的上层与中层饲养,鸡只饲养密度均为4只/笼。四组试验鸡群对应每次喂料厚度分别为2 cm、1.5 cm、1 cm和0.5 cm,记录四组鸡群共计6周时间内每天的饲料浪费量、日耗料、周体重和日产蛋个数。结果表明:喂料厚度为1.5 cm的2组鸡群试验过程中平均饲料浪费量为各组最少;2组鸡群的平均日耗料量为各组最低;2组鸡群的体重、产蛋个数与其他组别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建议在蛋种鸡饲养过程中,将鸡群喂料厚度控制在1.5 cm左右。

关键词: 峪口京红1号 喂料厚度 饲料浪费量 日耗料 日产蛋个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助推新疆畜牧科技事业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 2016

摘要:2015年-2020年作为全面小康的建设时期,也是全国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关键所在,是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的攻坚时期,做好人才工作对提升我院科技自主创新和支撑现代畜牧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畜牧科研 人才队伍 科学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羊microRNA研究进展

动物学杂志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RNA(micro RNA,mi RNA)是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内源性的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长度约20~25个核苷酸。研究表明,mi RNA参与真核生物的许多生命过程,包括个体发育、新陈代谢、细胞生长和凋亡等方面。目前,关于山羊(Capra aegagrus hircus)的mi RNA数据相对较少。文章综述了山羊mi RNA对皮肤与毛囊发育、肌肉生长发育、泌乳及生殖的调控作用,为利用mi RNA调控和改善绒山羊毛绒品质、生长性能及繁殖性能等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关键词: 小RNA 山羊 基因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FnBPA-A分子不同遗传多态性重组质粒的免疫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微生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解Fn BPA-A分子遗传多态性对新疆部分地区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对采自新疆不同地区的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Fn BPA-A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构建了Fn BPA-A 8个不同遗传多态性的真核重组质粒,分别免疫C57BL/6小鼠,收集免疫后的抗血清。对不同重组质粒免疫小鼠后免疫保护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进化树显示GS801、GS819、GS856属于同一分支,GW10-1、GW20-2、GY288、GY309为同一分支,GY278为一分支。免疫小鼠并进行攻击保护检测,GW20-2、GS801、GS819、GS856与GY288免疫组对小鼠的免疫保护率较高,GY278免疫组免疫保护率最低。【结论】Fn BPA-A分子的遗传多态性可以影响免疫小鼠的免疫水平和攻毒保护力。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FnBPA-A分子 遗传多态性 免疫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周岁细毛羊羊毛长度、产毛量与体质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检测影响周岁细毛羊羊毛长度、毛量及体质量性状的基因组区域,利用OvineSNP50BeadChip对365只中国美利奴(新疆型)个体基因分型,并采用single-locus回归方法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通过基因组水平的Permutations校正,检测到2个与羊毛长度及3个与毛量显著关联的SNPs。这些SNPs分别邻近5个已知基因(9.16~143.32kb)。其中FIBIN、HSD17B11及PIAS1 3个基因参与羊毛生长、发育相关的生物学过程,且均包含于已知羊毛性状相关QTL区域内,为所检测到的关联结果提供进一步证据。对这些目标区域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揭示细毛羊羊毛长度、产量等性状的遗传机理。

关键词: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羊毛 体质量 细毛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畜间布病防控措施的探讨

草食家畜 2016

摘要:布病(布鲁氏菌病的简称)是在人和多数动物间传播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动物的生殖系统和关节部位,导致动物发生生殖系统疾病和关节肿胀病变,母畜发生流产、种公畜发生睾丸肿胀坏死等繁殖障碍,对畜牧业生产、农牧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都构成严重影响。针对目前畜间布病的流行现状,讨论提出了"检疫净化、免疫防疫、差别化防控措施、免牛检羊、小步快跑(片区化逐步净化)"等多种防控措施,只要政府重视、财政投入、宣传到位、加强个人防护与消毒、强化监测与监管、相关部门的相互配合、建设好专业队伍、兵团和地方配合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坚决消灭传染源、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人畜间的布病一定能得到有效防控。

关键词: 布病 监测 分析 防控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石河子市规模牛场奶牛肢蹄病病种和发病情况的调查分析

中国动物检疫 2016

摘要:为了掌握新疆石河子地区规模奶牛场奶牛肢蹄病病种和发病情况,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对石河子地区12家规模奶牛场饲养的5 659头成年奶牛进行了肢蹄病调查。结果发现:本地区共有14种肢蹄病发生,平均发病率为37.55%;蹄变形发病率最高(10.90%),其次是蹄叶炎(7.88%),蹄底刺伤和蹄底挫伤发病率较低(0.05%);蹄变形更易引起蹄叶炎的发生(P<0.01),反过来,蹄叶炎也增加了蹄变形的发生风险;奶牛肢蹄病多发生于每年的3—5月;大量饲喂精料能促使奶牛蹄叶炎的发生;3~6胎次奶牛的肢蹄病发生率较高。

关键词: 奶牛肢蹄病 病种 发病情况 蹄变形 蹄叶炎 蹄底刺伤和挫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

摘要:新疆为国内5大牧区之一,发展畜牧养殖产业,新疆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资源。这些年,新疆畜牧业得到长足发展。但是,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较为显著的。比如:草地生态恶化,抵御灾害能力差;缺乏正确的引导,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思想观念保守,生产方式落后等。针对此问题,笔者提出转变生产方式;建设"兴牧"工程;提升产业服务水平;畜牧业发展与"节草型"饲养方式相结合等解决措施,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新疆地区 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