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4046条记录
瘤胃能氮同步释放对奶牛微生物蛋白合成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通过体外产气试验,研究瘤胃能氮同步释放对微生物蛋白合成和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选用4头健康、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设置3种不同能氮同步化指数的等能、等氮日粮(日粮A,SI=0.74;日粮B,SI=0.83;日粮C,SI=0.91)。结果表明,随着日粮SI值增加,微生物蛋白合成量显著增加(P<0.05)、氨氮浓度在8和12h极显著下降(P<0.01);A组与B组相比,在8h时,产气量、pH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12h时,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达到了极显著差异(P<0.01)。结果显示,日粮能氮同步释放可显著影响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量和氨氮浓度。

关键词: 能氮同步化指数 微生物蛋白 瘤胃发酵 奶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Spry4基因的克隆、真核表达及序列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Spry4在绵羊毛囊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以美利奴羊皮肤组织总RNA的反转录产物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获得Spry4基因全长编码区,并克隆至pCRTMBluntⅡ-TOPT@vector载体进行测序。随后将ToPo-Spry4亚克隆至pcDNA3.0真核表达载体,再经脂质体转染至293T细胞表达,通过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分析Spry4核酸和氨基酸序列。结果表明,首次克隆获得绵羊Spry4基因编码序列(GenBank登录号KP280032),序列长954bp,编码298个氨基酸,与其他哺乳动物氨基酸同源性达91%以上;预测Spry4蛋白不存在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重组表达的蛋白分子质量为36ku,与预期一致。

关键词: Spry4基因 美利奴羊 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宜在北疆平原生长的饲用豆科植物猪屎豆引种研究

草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012年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的一年生豆科饲用植物猪屎豆(Crotalaria alata)为研究对象,2013年和2014年分别在新疆呼图壁和阜康进行了引种试验,对该牧草适应性及农艺性状进行了观测与评价。结果表明,饲用豆科植物猪屎豆在新疆呼图壁、阜康平原区生长发育良好,根部能发生固氮根瘤,株高可达180 cm。初花期粗蛋白质含量最高,可达23.02%,粗纤维含量20.3%。该植物营养丰富,含有17种氨基酸。呼图壁和阜康两处平均鲜草产量分别为23 833.5、21 750.0 kg·hm-2,种子产量分别为366、385.3 kg·hm-2。综合评价认为,引种的猪屎豆适合在新疆北部平原区种植推广。

关键词: 猪屎豆 新疆北部平原区 农艺性状 产量 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藏羚羊绒、山羊绒、绵羊绒与细羊毛纤维全长微观特征扫描电镜分析

草食家畜 2015

摘要: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藏羚羊绒、新疆山羊绒、阿勒泰绵羊绒、新疆细羊毛四种纤维进行了全长检测。结果表明藏羚羊绒直径10.58μm±1.65μm,鳞片类型以斜绕长冠状型为主;新疆山羊绒直径14.36μm±2.41μm,鳞片为典型冠状;阿勒泰绵羊绒直径20.09μm±5.55μm,鳞片为冠状型、过渡型;新疆细羊毛直径18.14μm±4.15μm,波动频繁,卷曲节点极多,鳞片为冠状型和过渡型。四种纤维鳞片厚度平均值均大于0.5μm。

关键词: 藏羚羊绒 山羊绒 绵羊绒 细羊毛 全长 微观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鄯善绵羊软蜱感染的调查和鉴定

草食家畜 2015

摘要:对鄯善县部分地区绵羊软蜱的感染进行了调查,并对采集的到的虫体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当地绵羊软蜱感染率达43.3%。根据虫体的形态结构特点,鉴定为软蜱科钝缘蜱属的拉合尔钝缘蜱(Ornithodoros Laharensis Neumann)。该软蜱种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加强对该寄生虫的防治对确保当地绵羊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羊只软蜱感染 拉合尔钝缘蜱 虫种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类非常规饲料的利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草食家畜 2015

摘要:饲料资源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尤其是新疆地区畜牧业发展的瓶颈,文章通过论述营养价值、利用情况、加工调制以及应用研究等方面内容,对农作物秸秆、林业副产物、糟渣废液以及植物饼粕类等四类非常规饲料进行了介绍。结果认为,上述四类非常规饲料经过合理开发利用,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可以拓宽畜牧业饲料资源来源,进而缓解我国饲料资源不足,同时,在增强饲料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可作为良好动物饲料原料来源投入到生产中,进而支持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非常规饲料 利用现状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育肥模式对淘汰青年渤海种公驴生产性能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饲养模式对淘汰青年渤海种公驴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将12头3岁渤海种公驴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高效模式组,一组为常规模式组,对增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高效模式组驴整个饲养过程平均日增重为293.7 g,常规模式组为145.4 g,高效模式组比常规模式组高102.0%;两组料重比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高效模式组料重比为8.71,常规模式组为13.81,高效模式组比常规模式组低36.9%。说明采用高效饲养模式饲养淘汰青年渤海种公驴相对常规喂养方式育肥效果明显,经济效益好。

关键词: 渤海公驴 育肥模式 平均日增重 生产性能

新疆温宿县家畜包虫病感染情况调查

草食家畜 2015

摘要:2011-2013年在新疆温宿县对家畜包虫病的流行现状进行调查。在定点屠宰场检查牛、羊包虫病感染情况;采集家/牧犬粪样在实验室用粪抗原夹心ELISA方法检测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状况。表结表明2011-2013年家畜包虫病感染率分别为42.4%(336/793)、13.8%(30/217),11.5%(208/1817),平均感染率为20.3%(574/2827),三年家畜(牛、羊)的感染率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32.338,P=0.000<0.01);2011-2013年犬细粒棘球绦虫阳性率分别为12%(30/250)、8.3%(20/240)和8.8%(21/240),平均感染率为9.7%(71/730),三年阳性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2.263,P>0.05)。三年调查结果表明家畜包虫病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犬的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起伏较大。

关键词: 包虫病 流行病学调查 感染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蓝舌病病毒蛋白结构与疫苗研究进展

草食家畜 2015

摘要:蓝舌病(Bluetongue,BT)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0IE)规为的多种动物共患疫病,严重危害着全球畜牧业的经济发展,接种疫苗能有效的预防该病。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该病毒通过媒介昆虫(库蠓)叮咬牛、羊、鹿等易感反刍动物进行传播,可引起易感动物的出血性传染性疾病。BTV的10个双股RNA基因片段编码7种结构蛋白(VP1~VP7)和5种非结构蛋白(NS1、NS2、NS3、NS3α和NS4)。其中BTV双层蛋白衣壳中,外壳蛋白VP2和VP5是BTV型特异性抗原,内壳蛋白VP3和VP7含有BTV群特异性抗原决定簇。本文概述与总结了上述蛋白的结构、功能与研究情况和对目前国内外BT弱毒疫苗、灭活疫苗、病毒样颗粒及重组疫苗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病毒蛋白 疫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苜蓿黄酮对杂交绵羊瘤胃发酵功能和纤维降解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黄酮对杂交绵羊瘤胃发酵功能和纤维降解酶活性的影响。选择体重为27.02kg±3.03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萨福克羊×小尾寒羊杂交F1代绵羊(公羊)12只,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0.2%和0.4%苜蓿黄酮。预试期7d,正试期41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苜蓿黄酮12h后,0.2%组pH显著升高(P<0.05),其余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氨态氮(NH3-H)浓度均无显著变化(P>0.05),浓度变化幅度随剂量增加而变大。2与对照组相比,0.1%和0.4%组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平均浓度均提高,0.2%组则相反;添加苜蓿黄酮2h后,0.1%、0.2%组异戊酸浓度显著高于0.4%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0.1%和0.2%组木糖酶、内切葡聚糖酶、纤维二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均下降,0.4%组则升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苜蓿黄酮可维持杂交绵羊瘤胃发酵功能稳定,不同剂量苜蓿黄酮对纤维降解酶活性作用不同。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苜蓿黄酮在杂交绵羊日粮中的添加量为0.4%。

关键词: 苜蓿黄酮 瘤胃发酵 纤维素降解酶 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