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血液转录组探究皮山红羊繁殖性状候选基因的差异表达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皮山红羊作为新发现的优良地方品种,以多胎而闻名,本研究基于血液转录组测序技术对不同产羔类型皮山红羊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s,DEGs)进行筛选,同时探究皮山红羊在不同时期基因的表达差异。从具有连续两胎产羔记录的母羊群体中,随机选取20只体况一致的皮山红羊,分为高繁殖力组(H,胎产羔数≥2)和低繁殖力组(L,产单胎)。通过同期发情技术,采集埋栓前(T1,0 d)、黄体期(T2,10 d)和卵泡期(T3,撤栓后48 h)3个时期共60个血液样本,筛选不同产羔类型皮山红羊在不同时期的DEGs,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筛选出的DEGs进行验证。对60个血液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34 881 676~61 334 354 bp数据,有效过滤率94.72%~97.33%,Q20≥97.42%,比对率在93.21%~95.11%。在T1LvsT1H、T2LvsT2H及T3LvsT3H组分别有301、228、294个DEGs。其中,CCL14、PTGIS、PRLH等11个基因为不同产羔类型的共有DEGs。KEGG富集分析发现,ECM-受体相互作用、黏着斑、PPAR信号通路、细胞粘附分子等6条通路与繁殖性状相关,包含31个DEGs。结合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筛选到与皮山红羊繁殖过程相关的潜在基因COL3A1、COL1A1、ERBB2等。RT-qPCR结果表明,RNA-Seq结果准确可靠。本研究揭示了不同产羔类型皮山红羊血液中的DEGs,筛选到影响皮山红羊胚胎发育的ECM-受体相互作用、黏着斑、细胞粘附分子等重要通路,筛选出CCL14、PRLH、PTGIS、COL3A1、COL1A1、ERBB2等关键候选基因,以期为皮山红羊选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复合添加剂对冷季绵羊瘤胃发酵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复合添加剂对冷季绵羊瘤胃发酵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方法]选用体重[(39.64±2.72)kg]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6月龄阿勒泰羊公羊60只,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复合添加剂组(E1组、E2组、E3组),每组15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E1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2%的复合添加剂Ⅰ(沙棘叶粉∶氯化铵∶谷氨酰胺=15∶5∶2),E2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2%的复合添加剂Ⅱ(沙棘叶粉∶氯化铵∶胍基乙酸=15∶5∶1),E3组在基础饲粮中添2.2%的复合添加剂Ⅲ(沙棘叶粉∶氯化铵∶谷氨酰胺∶胍基乙酸=15∶5∶2∶1).预试期15 d,正试期30d.[结果](1)整个试验阶段,E1、E2和E3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E1和E3组第1~15 d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E1组的乙酸/丙酸显著高于E3组(P<0.05);E2组的异戊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瘤胃发酵参数组间差异不显著.(3)E1组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及总能的表观消化率最高,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2组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最高,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饲粮中添加复合添加剂有助于提高冷季绵羊的养分表观消化率.[结论]复合添加剂Ⅰ(沙棘叶粉∶氯化铵∶谷氨酰胺=15∶5∶2)在冷季绵羊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关键词: 冷应激 抗冷应激添加剂 瘤胃发酵 养分表观消化率 绵羊


不同剩余采食量对德新肉用细毛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及十二指肠黏膜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高、中、低剩余采食量(RFI)对新疆德新肉用细毛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和十二指肠黏膜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50只70日龄德新肉用细毛羊公羔作为试验群体,单栏饲喂114 d,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100 d。根据线性回归方程筛选出RFI区间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31和+0.10 kg/d,并按照RFI>平均值+0.5标准差(SD)、平均值+0.5SD≥RFI≥平均值-0.5SD和RFI<平均值-0.5SD分为高RFI组(H-RFI组,11只)、中RFI组(M-RFI组,18只)和低RFI组(L-RFI组,13只)。试验期每20 d测定平均日增重及平均日采食量;试验期第100天,羊只屠宰后称量内脏重,测量消化道长度,并对血清中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瘦素、生长激素及肝脏和十二指肠黏膜抗氧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 H-RFI组平均日采食量和RFI极显著高于L-RFI组和M-RFI组(P<0.01),料重比极显著高于L-RFI组和M-RFI组(P=0.01)。各组间羊只平均日增重、中期代谢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2) L-RFI组心脏重、脾脏重、肾脏重显著高于H-RFI组(P<0.05),头重、蹄重、肺脏重、肝脏重极显著高于H-RFI组(P≤0.01)。M-RFI组空肠重显著高于H-RFI组(P<0.05)。3) L-RFI组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显著低于H-RFI组(P=0.05),血清甲状腺激素和瘦素含量极显著低于M-RFI组和H-RFI组(P<0.01)。4)肝脏抗氧化指标中,L-RFI组总蛋白(TP)含量极显著低于M-RFI组和H-RFI组(P <0.01),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M-RFI组(P <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H-RFI组(P<0.05),L-RFI组和M-RFI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H-RFI组(P=0.05)。十二指肠黏膜抗氧化指标中,M-RFI组TP含量极显著高于L-RFI组和H-RFI组(P=0.01),L-RFI组GSH-Px活性显著低于M-RFI组(P<0.05),M-RFI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H-RFI组(P<0.05),M-RFI组T-AOC显著高于L-RFI组和H-RFI组(P<0.05)。由此可见,选择L-RFI的德新公羔可以有效减少饲粮消耗,并对羊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对德新肉用细毛羊选种选育具有较好的提升效果。
关键词: 肉用细毛羊 剩余采食量 血清生化指标 抗氧化指标 消化道


基于显微近红外光谱的蛋白饲料原料与抗生素滤渣的判别分析研究
《中国饲料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抗生素滤渣含有微量抗生素成分,存在各种安全隐患,禁止应用到饲料中。针对饲料行业内可能存在的非法添加抗生素滤渣的行为,目前尚缺少能检测饲料中是否添加抗生素滤渣的分析方法。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显微近红外光谱定性判别抗生素滤渣与蛋白饲料原料的方法。以土霉素滤渣、硫酸链霉素滤渣、硫酸粘菌素滤渣、豆粕、棉籽粕、玉米酒精糟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3种抗生素滤渣的近红外光谱库,然后以光谱库为标准计算验证集样品光谱的全局马氏距离(Global Mahalanobis Distance,GH),并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的判别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微区光谱建立光谱库,结合GH,能有效判别抗生素滤渣与蛋白饲料原料,且判别结果优于PCA。


发酵马乳中特异性风味物质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乳品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食品风味物质是决定食品品质等级和直接影响消费者喜好的重要指标,几年来一直是研究热点。新疆和内蒙古作为我国主要畜牧业基地,乳类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发展乳类产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尤其是传统发酵马乳及马乳制品,因环境和发酵特点等因素不同而具有独特风味。文献对新疆和内蒙古发酵马乳中其他芳香物质研究较多,对新疆马乳醇类物质、酮类物质和醛类风味物质鲜有报道。因此文章对我国新疆和内蒙古地区畜牧业产区具有地域特色传统发酵马乳中特异性风味物质形成来源、成分、特征及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地域特色发酵马乳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新疆牛羊种质发展现状及建议
《新疆畜牧业 》 2024
摘要:种业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芯片”,是国家农业发展的基石。新疆作为牛羊传统养殖区,牛羊产业已经成为促农增收的主导产业。本文分析了新疆牛羊品种发展总体呈现种质资源丰富,种业工作持续稳定的现状,但目前依然存在资源保护发掘进度慢,自主供种水平低,科技支撑能力弱等问题。同时聚焦新疆畜牧种业振兴发展新要求,提出深度挖掘资源、推进品种创新、壮大育种企业、配强专家团队的对策措施,为新疆牛羊品种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牛羊布鲁氏菌天然半抗原琼脂扩散试验的建立与应用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并优化布鲁氏菌天然半抗原琼脂扩散试验(Native hapten agar gel immuno-diffusion test,NH-AGID),检测临床样品.[方法]建立NH-AGID方法,评价方法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检测免疫地区2 287份、非免疫地区252份牛、羊血清.[结果]建立了 NH-AGID方法,检测稳定,重复性好,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自然感染阳性动物检测敏感性低于80%,对排菌动物的检测敏感性高于90%,检出布病阳性抗体的阈值高于RBT.免疫地区血清NH抗体平均检出率17.8%,LPS抗体平均检出率52.3%;非免疫地区血清NH抗体平均检出率40.9%,LPS抗体平均检出率54.8%.[结论]应用NH-AGID方法可鉴别区分免疫地区牛、羊布病感染动物和免疫动物.检出NH抗体动物处于布鲁氏菌活动期或排菌期为布病感染动物,应及时剔除出群.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半抗原-琼脂扩散试验 诊断


马铃薯渣替代玉米颗粒对新疆褐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马铃薯渣替代玉米颗粒对新疆褐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将80头22月龄、体重为(250±15)kg的新疆褐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头。试验Ⅰ、Ⅱ、Ⅲ组分别以2.00%、4.00%、6.00%马铃薯渣等量替代日粮中玉米颗粒配制全混合日粮,对照组不用马铃薯渣替代。试验期10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在正试期每隔30 d统计平均干物质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第0,90天测量体尺指标;第0,30,60,90天通过口腔采集瘤胃液样品用于检测瘤胃发酵指标,空腹采集颈静脉血并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总蛋白质量浓度及尿素氮、葡萄糖浓度;计算试验期间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31~60 d,试验Ⅰ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Ⅲ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61~90 d,试验Ⅰ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整个试验期间,试验Ⅰ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全期总增重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P<0.01),料重比显著低于试验Ⅲ组(P<0.05)。各组间体高、体斜长、胸围、腹围等体尺指标及瘤胃pH值和乙酸、丙酸、丁酸、戊酸、挥发性脂肪酸及氨态氮质量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第90天,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血清中尿素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P<0.05);试验Ⅰ、Ⅱ、Ⅲ组利润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Ⅰ组利润最高。说明马铃薯渣替代玉米颗粒可提高肉牛的平均日增重、全期总增重,降低料重比,对肉牛的体尺指标、瘤胃发酵指标及血清总蛋白质量浓度和葡萄糖浓度无显著影响,但能获得较好的养殖收益,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替代比例为2.00%。
关键词: 马铃薯渣 玉米颗粒 新疆褐牛 生长性能 瘤胃发酵 经济效益


IRF2BP2基因与绵羊被毛类型和纤维直径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IRF2BP2基因的asEIF2S2插入和Chr25:t7068586c 2个突变位点对羊毛性状的影响,本研究以5个不同品种绵羊和特克赛尔×哈萨克羊杂交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anger测序技术等对2个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通过重量法、OFDA2000等测定被毛纤维含量和纤维直径,并分析了不同基因型与羊毛性状的相关性。asEIF2S2位点在单层被毛绵羊品种中为大片段插入纯合型(IRF2BP2asEIF2S2/asEIF2S2),在双层被毛绵羊品种中为插入缺失纯合型(IRF2BP2wt/wt);Chr25:t7068586c位点在哈萨克羊、和田羊2个双层被毛群体中存在CC、CT、TT 3种基因型,且均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中国美利奴羊羊毛纤维直径有较大变异范围(15.47~24.49μm),Chr25:t7068586c位点在单层被毛绵羊品种中国美利奴羊中仅有突变纯合型CC;在特哈杂交群体中,2个位点突变纯合子绒毛含量均最高,被毛平均纤维直径也极显著低于其他2种基因型;哈萨克羊中,CC突变纯合子绒毛含量最高,但纤维直径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asEIF2S2插入突变纯合型和单碱基突变纯合型与绵羊单层被毛类型相关,asEIF2S2缺失纯合型与双层被毛类型相关,2个位点突变等位基因均有增加被毛绒毛含量的趋势,但与细羊毛纤维直径无相关。本研究首次系统分析了IRF2BP2基因与绵羊不同类型纤维含量和纤维直径间的关系,为解析IRF2BP2基因影响羊毛性状的机理及今后在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采收时间对骆驼刺种子质量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骆驼刺(Alhagi camelorum)种子的适宜采收时间,为提升乡土草种骆驼种子质量及刺良种繁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野外直接收获结合室内纸上种子萌发法,对结实初期(C1)及初期推迟 10 d(C2)、20 d(C3)、30 d(C4)、40 d(C5)、50 d(C6)收获的骆驼刺种子形态、种子水分含量、电导率、百粒重及种子萌发特征进行测定.[结果]随采收时间推迟,骆驼刺种皮色由红褐色逐渐变为黑褐色,种子长与宽呈下降趋势,百粒重、水分含量、发芽指数和发芽率呈先增后降趋势,种子电导率、相对电导率、绝对电导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是C3 时期,为 88.33%和 25.73%;发芽势最高是C1 时期,为68.33%;种子百粒重最重是C4 时期,为0.303 g;种子含水量最高是C2 时期,为13.57%;种子表面积、长和宽最大是C1 时期,依次为0.21 mm2、0.58 mm和0.44 mm;种苗干重最大是C6 时期,为0.023 g;种子电导率、相对电导率及绝对电导率均为C1 时期最高、C3 时期最低.[结论]骆驼刺种子在种皮颜色开始变为浅褐色的结实初期即8月下旬采收较适宜.
关键词: 骆驼刺 收获期 种子形态 种子发芽率 种子质量 灰色关联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