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绵羊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粪链球菌混合感染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上半月)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找出新疆某羊场羔羊陆续发病死亡的原因,试验解剖送检的6只羔羊,对组织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鉴定、16S rRNA PCR鉴定、测序比对分析,并用分离株进行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 表明:病原菌在BHI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情况良好,为灰色不透明小菌落和透明扁平菌落,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球菌.PCR扩增出的条带大小为1 470 bp,将病原菌16S rRNA序列提交至GenBank中,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链球菌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和98%.分离得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小鼠致病性强,10h内小鼠均死亡,小鼠对粪链球菌不敏感.分离得到的这2株菌对克林霉素都有耐药性;对硫酸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替米考星和乳酸环丙沙星均有敏感性.说明此次羔羊发病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粪链球菌混合感染引起,交替使用4种敏感药物对该地区养殖场发病羊进行治疗与预防可取得一定效果.
关键词: 分离鉴定 混合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 粪链球菌 药敏试验 绵羊 条件致病菌


PCA与随机森林相结合筛选高信息量SNP位点——应用于羊的品种鉴别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品种鉴别中面临的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数据高维小样本的难点,研究利用少数高信息量SNP位点正确鉴别品种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SNP位点筛选方法。先利用PCA提取SNP主要位点,随后使用随机森林方法,根据平均精度下降和Gini指数下降对主位点的重要性进行评估,训练分类模型。最后分别选取重要度排名前48和96的位点,以这些位点为分类特征,建立分类模型进行品种鉴别。将该模型应用于6种绵羊Illumina Ovine SNP50的SNP数据。实验表明,可以从46 013个位点中分别筛选出49、96个高信息量位点用于品种鉴别,鉴别准确率达到97%以上。该方法减少了用于品种鉴别的SNP位点个数,降低了品种鉴别成本。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PCA) 随机森林 高信息量SNP位点 品种鉴别


2016年新疆尉犁县羊蓝舌病的诊断
《草食家畜 》 2018
摘要:为监测新疆地区自然环境中蓝舌病流行情况,并分离蓝舌病病毒(BTV),本研究在新疆巴州尉犁县设置10只山羊、10只绵羊为哨兵动物,自2016年5月-11月期间每周采集哨兵动物的血清和抗凝血,对所有样品进行BTV抗体检测,并将阳性及转阳前、后一周的抗凝血样本接种于BHK-21细胞,盲传5代后有14份细胞出现病变,对这些病变细胞液进行Ac-ELISA检测、BTV VP7基因PCR鉴定。结果显示BTV抗原检测均为阳性,经RT-PCR扩增,在1 156 bp处均获得目的基因片段。本研究在新疆成功分离到了羊源BTV。


新疆绵羊肺炎克雷伯菌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为促进绵羊健康养殖生产和对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的诊断和防治,采集病死绵羊的脏器组织并从中分离出1株革兰阴性短杆菌,对细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毒力试验、16S rRNA保守区的克隆、测序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PCR条带长度约为1 500bp,基因序列与肺炎克雷伯氏菌同源性高达99%,最终确诊为肺炎克雷伯菌。动物试验及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对头孢他啶等敏感,对青霉素耐药,推断此株肺炎克雷伯氏菌为导致绵羊死亡的主要病原菌。


新疆库蠓源性盖塔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畜牧兽医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新疆尉犁县库蠓体内携带病毒情况,从该县采集18 000只库蠓,50只为一组研磨后分别接种于BHK-21、C6/36、Vero细胞,盲传5代,一组样品使BHK-21出现CPE,先用5-氟尿核苷药敏试验鉴定为RNA病毒,之后用虫媒RNA病毒引物扩增,鉴定为甲病毒,疑似盖塔病毒,最后用中和试验、免疫电镜观察和盖塔病毒C基因特异性引物PCR等方法鉴定分离毒株为盖塔病毒。本研究首次从新疆库蠓体内分离到盖塔病毒,该毒株与2005年日本分离株相似性高达98%,推测可能是由于引进日本带病种公畜或精液有关,提示在进出口畜牧贸易活动中,应加强盖塔病毒的检疫工作。


布鲁氏菌分离株MLVA分子分型鉴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牛奶、羊奶以及羊流产胎儿中分离布鲁氏菌进行分型鉴定。方法采集新疆4个地区牛奶20份,羊奶20份,羊流产胎儿10份,分离培养后,运用VirB8-PCR和布鲁氏菌分子分型PCR(AMOS-PCR)方法对分离株进行布鲁氏菌属、种的鉴定,同时采用MLVA方法对分离株进一步鉴定,并将测定结果与http://mlva.u-psud.fr/数据库提供的布鲁氏菌数据进行比较,结合软件BioNumerics 6.6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6株分离株均为羊种3型布鲁氏菌,与辽宁省分离羊种3型布鲁氏菌在聚类分析中关系较近。结论 MLVA作为布鲁氏菌基因分型鉴定的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为今后布鲁氏菌传染源的追溯及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新疆蓝舌病病毒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中国兽医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新疆蓝舌病流行现状,本试验以蓝舌病血清学检测为阴性的动物建立监控群,于2014年5月至9月每周采集1次血样,血清学检测出现转阳动物后,取其转阳前后2周血样,接种10日龄鸡胚,收获死亡鸡胚肝脏,研磨浸毒后接种C6/36细胞和BHK-21细胞,出现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样本进行PCR鉴定和电镜观察,并用细胞微量中和试验进行血清定型。经RT-PCR扩增蓝舌病血清型群特异VP7片段和NS1片段,鉴定在1 156,272,101bp处有特异性条带。电镜观察到疑似的病毒颗粒,中和试验结果显示该毒株为BTV-1型。上述结果显示,本研究分离到蓝舌病病毒1株,中和试验定型为BTV-1型。


新疆奶牛副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鉴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确定新疆某规模化牛场疑似奶牛副结核病病原,本研究从PCR检测阳性牛粪便样本中共分离获得4株细菌,对其进行菌落形态观察、抗酸染色镜检以及16S r RNA、IS900特异性基因及亚型分型基因的扩增、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所分离的4株细菌为抗酸染色阳性菌,对其IS900基因及亚型分型基因检测均为阳性,它们的16S r RNA、IS900基因及亚型分型基因之间同源性为100%,与Gen Bank中登录的副结核分支杆菌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从而确定所分离的4株菌株均为Ⅱ型(牛型)副结核分枝杆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