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Identification(模糊匹配)
44条记录
我国部分地区牛轮状病毒的病原学调查及一株G1OP[11]型牛轮状病毒的分离鉴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8 CSCD

摘要:应用轮状病毒RNA电泳方法,对内蒙古、黑龙江、新疆、北京、安徽等地共90份犊牛腹泻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在内蒙古和新疆采集的粪样中共检出11份轮状病毒阳性样品,平均阳性率为12%(11/90)。阳性样品经RT-PCR分型鉴定,新疆2份和内蒙古5份样品属于G10型,新疆另一牛场的4份样品属于G6型。对所有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获得1株能在MA104细胞上稳定传代的病毒株,经鉴定该分离株属于G10P[11]型轮状病毒,命名为HM26。G10型牛轮状病毒的分离在国内尚属首次。

关键词: 牛轮状病毒 检测 分离鉴定

新疆部分地区牛场隐性乳房炎奶样中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物敏感性研究

草食家畜 2006

摘要:对新疆部分地区8个奶牛场280头奶牛的1020份奶样进行了隐性乳房炎检测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并选择部分菌株进行了药物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奶样中大肠杆菌平均头分离率和乳区分离率为29.64%和11.86%;所分菌株对环丙沙星、头孢噻唑、丁胺卡那、恩诺沙星高度敏感。

关键词: 隐性乳房炎 大肠杆菌 分离鉴定 药物敏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巴州家畜蠕形蚤病病原鉴定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4

摘要:目的 为了解巴州境内天山、阿尔金山和昆仑山等山脉冬季高山牧场家畜蠕形蚤病病原及流行情况。方法 进行了普遍调查取样。结果 共发现了3种家畜蠕形蚤,经鉴定分别为花蠕形蚤Vermipsyllaalakurt、叶氏蠕形蚤V.yeae和羊长喙蚤Dorcadiaioffi。结论 蠕形蚤出现在羊体上的时间在10月份前后,即羊进入冬牧场后15~20天;蠕形蚤高峰期(危害期)在12~1月份,2~3月份开始减少,4月份消失。

关键词: 家畜蠕形蚤病 病原鉴定 花蠕形蚤 叶氏蠕形蚤 羊长喙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酯酶同工酶鉴定细粒棘球蚴细胞系(13G-5)种属来源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鉴定细粒棘球蚴细胞系细胞的种属来源。方法 应用SDS凝胶电泳测定细粒棘球蚴细胞系酯酶同工酶 (EST) ,并和E granulosus原头节、囊液及包虫病人血清作比较。结果 细粒棘球蚴细胞系、E granulosus原头节、囊液含有相同的酯酶同工酶谱 ,在同一位点出现相同的一条酶带。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从包虫病人培育的 13G - 5细胞确系来源于E granulosus细胞。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细胞系 酯酶同工酶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2345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