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用AMOS-PCR对布鲁氏菌种型鉴定的研究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寻找一种快速诊断布鲁氏菌病的方法,并且用这种方法鉴别布鲁氏菌的种和部分型。方法根据布鲁氏菌IS711插入序列及相邻单染色体DNA种的不同,设计引物,建立AMOS-PCR方法,用于诊断布鲁氏菌病,并鉴定种。结果在检测的75份样品中,PCR检出14份阳性;细菌分离与PCR诊断的符合率为50%;在SAT为阳性的情况下,PCR检出阳性率为41.18%;有1份样品分菌和SAT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而PCR结果为阳性。结论AMOS-PCR是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布病诊断方法,并能鉴定布鲁氏菌的种,区分疫苗(S19)株和野毒株。


细粒棘球绦虫抗氧化蛋白TPx的免疫定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抗重组细粒棘球绦虫抗氧化蛋白TPx(rEgTPx)多克隆抗体对天然EgTPx的结合活性,探讨EgTPx在原头蚴内的分布。方法:采集自然感染细粒棘球蚴的绵羊肝脏,在无菌条件下收集包囊内的原头蚴,经消化处理后制备石蜡切片。利用rEgTPx多克隆抗体,以间接免疫荧光法确定抗氧化蛋白EgTPx在原头蚴内的分布。结果:rEgTPx多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地结合天然EgTPx抗原表位,EgTPx广泛分布在原头蚴的体表皮层、皮下层和钙颗粒细胞内。结论:确定了EgTPx蛋白在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内的分布,为研究EgTPx在原头蚴发育的生物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EgTPx 石蜡切片 间接免疫荧光 定位


高丹草品种品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研究通过对从外省区引入新疆的几个高丹草品种品质性状和鲜生物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与鲜生物产量呈一定的正相关,粗蛋白、粗脂肪与干物质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综合分析表明,甘露2号和先锋两个高丹草品种相对其他品种具有明显优势,其中甘露2号鲜生物产量76300 kg/hm2,干生物产量26500 kg/hm2,粗蛋白含量8.77%,粗脂肪含量1.57%,粗纤维含量30.53%;先锋鲜生物产量74 766.67 kg/hm2,干生物产量25395.43 kg/hm2,粗蛋白含量8.78%,粗脂肪含量1.42%,粗纤维含量33.88%。


阿维菌素复方制剂2号对绵羊体内外寄生虫驱除试验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 2007
摘要:目的试验阿维菌素复方制剂2号中左旋咪唑与阿维菌素混合有无配伍禁忌及驱除绵羊体内外寄生虫效果。方法通过虫卵和痒螨检查确定阳性羊,设Ⅰ组:阿维菌素复方制剂2号(阿维剂量0.4mg/kg.BW.左旋剂量4mg/kg.BW);Ⅱ组:1%阿维菌素注射液0.4 mg/kg.BW;Ⅲ组:20%左旋咪唑注射液4 mg/kg.BW;Ⅳ组:左旋咪唑片剂7.5 mg/kg.BW;Ⅴ组:空白对照组,按羊的体重皮下注射或口服药物。结果Ⅰ、Ⅱ组羊用药后痒螨驱净率达100%,10 d试验羊虫卵减少率为100%和粗计驱虫率也为100%。Ⅲ组羊虫卵减少率和粗计驱虫率分别为91.3%和85%,Ⅳ组羊虫卵减少率和粗计驱虫率分别为82.7%和75%。结论阿维菌素复方制剂2号中左旋咪唑与阿维菌素混合无配伍禁忌,其驱除绵羊体内外寄生虫效果极佳。


优质细毛羊羊毛细度的候选基因分析
《遗传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CR-SSCP的分子标记技术,选择编码羊毛纤维组成蛋白基因中的KAP1.1、KAP1.3的部分序列、KAP6.1的外显子区作为候选基因,通过对其多态性的研究,探索将该基因作为候选基因来间接选择羊毛细度性状的可行性。得出其中在角蛋白辅助蛋白的多基因家族中的高硫蛋白辅助蛋白基因(KAP1.1、KAP1.3)中,位点W08667与羊毛细度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在甘氨酸酪氨酸角蛋白辅助蛋白中,外显子位点W06933的AA基因型和BB基因型与羊毛细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


爱普瑞克对牛皮蝇三期幼虫驱除疗效试验
《草食家畜 》 2007
摘要:为对自然感染牛皮蝇蛆病的黄牛用爱普瑞克制剂进行驱虫疗效观察,本试验设爱普瑞克Ⅰ、Ⅱ、Ⅲ号注射液7个组,空白对照1个组,依据黄牛胸围和体长,按通常采用的黄牛体重估计公式,估算每头牛的体重,皮下注射药物。结果表明:Ⅰ号制剂剂量0.5mg/kg、1.0mg/kg、1.5mg/kg,Ⅱ号制剂剂量1.0mg/kg,Ⅲ号制剂剂量1.0mg/kg,注药后第30d全部瘤疱隆起消失,牛恢复健康。结论为爱普瑞克制剂剂量在1.0mg/kg以上或爱普瑞克Ⅰ号、Ⅲ号注射液剂量在0.5mg/kg时,驱治牛皮蝇蛆病效果极好,但爱普瑞克Ⅱ号注射液剂量0.5mg/kg,治疗牛皮蝇蛆病效果欠佳。
关键词: 爱普瑞克(Eprinomectin) 牛皮蝇(Hypoderma bovis) 黄牛


优化牛体外生产胚胎条件的研究
《草食家畜 》 2007
摘要:为优化牛体外培养系统,本研究利用微滴培养法,探讨了卵巢状态所获卵母细胞、种公牛个体、受精时间、季节及共培养对体外培养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卵巢状态所获卵母细胞的分裂率、囊胚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2)不同种公牛精液进行体外受精,结果显示分裂率和囊胚率差异显著(P<0.05);(3)6h、8h、12h和16h受精时间比较,结果以12h效果最佳,分裂率、囊胚率与其它各组均差异显著(P<0.05)。(4)春、秋季体外培养的效果显著优于夏、冬季。(5)使用颗粒单层可显著提高囊胚率(P<0.05)。


巴音布鲁克羊山区冷季的补饲效果
《草食家畜 》 2007
摘要:30只放牧羊作为对照组和70只放牧加补饲的试验羊通过测定体重指标来评价冷季的补饲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为143.54g,对照组的平均日增重为-142.29g,差异极显著。


十五个微卫星标记在超细型细毛羊上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草食家畜 》 2007
摘要:本研究选取了绵羊1号和3号染色体上的十五个微卫星位点,对超细型细毛羊的六个父系半同胞的232个后代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计算了各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P)、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结果表明:十五个微卫星位点中有七个未检测到多态,另外八个在超细型细毛羊中表现出较好的多态性。在这八个多态性标记中,微卫星MAF64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最高(PIC=0.8399),微卫星BL-4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最低(PIC=0.4201)。多态性标记在群体中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6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0.64,平均杂合度H=0.6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3.7。经分析,超细型细毛羊群体中的遗传杂合度较高,表明其遗传背景复杂,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同时这八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也可用于超细型细毛羊羊毛各性状的进一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