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犬细小病毒病与犬瘟热混合感染的诊治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 2007
摘要: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CDV)引起的以肠炎和心肌炎综合症为特征的犬科、鼬科及一部分浣熊科动物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犬发病率最高,当犬被犬瘟热病毒感染发病后,淋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研究进展
《山东畜牧兽医 》 2007
摘要: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家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接触传染性疾病,又称新鸭病(New duck syndrome),鸭败血症(Duck septicemia),鸭疫综合症(Anatipestifer syndrome),鸭疫败血症(Anatipestifer septicemia)。主要侵害2~7周龄雏鸭,也可侵害雏鹅、雏火鸡以及野鸡等多种雏禽,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等为病变特征,广泛分布于世界上各养鸭国家和地区,是目前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三株鸽新城疫病毒新疆分离株F基因序列分析及遗传起源探讨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RT-PCR方法从3株鸽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新疆分离株中扩增出F基因裂解位点前后482 bp片段,将其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用DNAStar软件对分离株的F基因片段与国内外相关的NDV参考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个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6%~99.8%和99.4%~100.0%,与其它鸽源NDV F基因相应部分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9.4%~98.1%和90.6%~98.1%,而与国内代表性弱毒疫苗株LaSota毒株和NDV强毒株F48E9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6.3%和87.6%及90.0%和92.5%。遗传发育进化树分析表明3个分离株属NDV基因型Ⅵ,与法国株(Pigeon-France-99)、意大利株(Pigeon-Italy-00)形成同一细分支,其核苷酸同源性为97.9%~98.1%,F基因的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都为112R-R-Q-K-R-F117,是典型的强毒株共有序列,新疆鸽流行株与欧洲鸽流行株有很近的遗传亲缘关系,为同一基因亚型。对疫病流行时间、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病毒基因遗传衍化关系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与分析,2000年开始在新疆地区流行的鸽NDV和欧洲国家上述流行株具有共同的遗传起源,推测通过从国外引种或者候鸟迁移等途径传播的可能性较大。
关键词: 鸽新城疫病毒 新疆分离株 F基因序列分析 遗传起源


绵羊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外显子Ⅰ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 2007
摘要: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法,检测了德国肉用美利奴、特克塞尔、多浪羊和陶塞特等4个绵羊品种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外显子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德国肉用美利奴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外显子Ⅰ第+84位(相对翻译起始位点ATG)发现G→A的突变,但仅存在两种基因型,即GG和G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944和0.3056。该突变位点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发生改变,在其余样品均未检测到多态。


纯种肉用细毛羊与杂一代羔羊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草食家畜 》 2007
摘要:德国美利奴、罗姆尼希尔斯纯种及杂一代在同等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从初生至8月龄进行定期称重,总结出其生长发育特性。德国美利奴与罗姆尼希尔斯纯种公母羔初生至7月龄平均日增重间差异不显著;德国美利奴和罗姆尼希尔斯与巴音布鲁克杂一代羔羊与纯种羔羊间初生至7月龄日增重间差异极显著;与母羔间差异不显著。


关新杂交驴部分体尺和产肉性能测定
《家畜生态学报 》 2007
摘要:对8岁新疆驴和关×新F1(关中驴×新疆驴)进行了产肉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环境条件下,关×新F1驴与新疆驴相比,F1公驴的体高、体重和胴体重分别提高了16.44%、35.02%和39.52%,杂交优势极显著(P<0.01);F1母驴体高、体重和胴体重分别提高了18.01%、30.44%和38.23%(P<0.01)。


人工草地施肥试验研究
《草食家畜 》 2007
摘要:对人工草地建植中不同肥料和施肥量对牧草产草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施有机肥平均产草量为545.8kg,比对照组(未施肥)增产55%,施化肥平均产草量为437.3kg,比对照组增产24.2%。


道赛特、萨福克与阿勒泰羊杂交公羔育肥效果对比试验
《中国畜牧兽医 》 2007
摘要:相同试验条件下,选用SAF1、DAF1和SAF2、DAF22.5月龄早期断奶羔羊各15只进行60d育肥试验。结果表明:SAF1、DAF1日增重为269和262g,分别比ALT提高24.54%、21.30%,差异极显著(P<0.01);SAF2、DAF2日增重为258和254g,分别比ALT提高19.44%、17.59%,差异显著(P<0.05),SAF1、DAF1、SAF2、DAF2日增重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育肥期内,每只杂交羊纯增直接经济收入分别比ALT多30.42、32.95、28.12、30.21元。


提高淘汰西门塔尔和荷斯坦奶牛优质肉比例的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选取20头西门塔尔、20头荷斯坦淘汰奶牛按照体重和品种随机分5个组,其中4个试验组1个对照组,在全舍饲条件下进行不同饲喂方式、不同饲喂量、不同营养调控剂、不同能量水平的育肥试验,正试期为60 d。试验结果为,西门塔尔奶牛对照组平均日增重0.99 kg,屠宰率43.53%,净肉率31.61%,肉骨比2.65∶1,试验1组相应为1.23 kg,59.27%,44.15%,4.69∶1,试验2组相应为1.22 kg,57.40%,45.44%,4.98∶1。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日增重、屠宰率、净肉率均有提高。根据我国牛肉胴体产量等级评定标准,试验1、2组均达到一级标准。而对照组只达到三级标准。试验3、4组没有做屠宰实验,但是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4%和38%。荷斯坦奶牛没有进行屠宰性能分析,但试验1、2和3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6.92%,17.31%和19.23%。表明合理的饲喂方式、饲喂量及营养调控剂能够提高育肥效果,增加优质肉的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