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疆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进化分群及耐药特性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新疆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进化分群及耐药特性,对新疆奶牛子宫内膜炎临床样品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采用PCR技术对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种系分群、耐药基因检测,测定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产ESBLs菌株携带质粒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奶牛临床样品中成功分离到210株大肠杆菌;种群分析表明,B1群(48.1%)分布最多,其次分别是A群(28.6%)、C群(12.9%)、E群(6.7%)、D群(3.8%)。210株分离株对16种抗菌药物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95.2%,其次是氨苄西林(83.3%)、庆大霉素(73.8%)、头孢氨苄(71.9%),而对诺氟沙星耐药率最低,为6.2%,然后是复方新诺明(6.7%)、氯霉素(10.0%)、多西环素(10.5%)。所有的分离株对不同的抗菌药物耐药,其中多重耐药性主要集中在4~10耐,且耐药表型与基因型基本一致。对产ESBLs菌株携带质粒分析表明,同一质粒可以携带多种耐药基因,这些质粒可介导菌株的多重耐药。提示新疆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流行株已经对多种临床常用药物产生了较严重的耐药性,且分离株的耐药性与耐药质粒的转移密切相关。
关键词: 奶牛 子宫内膜炎 大肠杆菌 系统进化分群 耐药性 质粒


新疆石河子地区规模奶牛场腐蹄病情况调查与分析
《养殖与饲料 》 2017
摘要:为掌握石河子地区规模奶牛场奶牛腐蹄病发病情况及其致病因素,从2013年2月-2015年4月,对石河子地区12家规模奶牛场饲喂的5 659头成年奶牛进行了腐蹄病的调查。结果发现腐蹄病平均发病率10.00%;每年的3-5月发病率最高,占全年腐蹄病发病牛数的50.71%;腐蹄病患牛平均延迟受孕期约为77 d,多使用冷冻细管平均为4.41个;腐蹄病奶牛的乳汁乳脂率、总固形物、非乳脂固体变化差异极显著(P<0.01);病牛血清Fe、Cu含量较健康牛显著降低,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


新疆垦区集约化奶牛场蹄病的调查分析
《养殖与饲料 》 2016
摘要:为给新疆垦区集约化奶牛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选取2016年2-5月新疆垦区11个集约化奶牛场的9 718头奶牛为研究对象,统计奶牛蹄病的发病率,分析其发生特点。结果表明:新疆垦区集约化奶牛场春季蹄病主要为蹄壁过长、腐蹄病、蹄叶炎、蹄底脓肿或溃疡、蹄冠病、白线病,总发病率为5.66%,其中,腐蹄病、蹄壁过长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蹄病(P<0.05),占所有蹄病的33.82%、32.18%,高产泌乳奶牛蹄病发生率最高(10.94%),青年牛蹄病发生率最低(0.59%),干奶牛蹄病发生率居中(5.90%)。表明新疆垦区集约化奶牛场奶牛蹄病的发生与年龄、泌乳量密切相关。


2015年新疆奶牛养殖现状抽样调查报告
《中国奶牛 》 2016
摘要:本文通过抽样调查2015年新疆奇台县、玛纳斯县和尼勒克县的奶牛养殖情况,比较分析2015年和2014年同期奶牛养殖状况差异,探讨2015年该地区奶牛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建议。


新疆奶牛副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鉴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确定新疆某规模化牛场疑似奶牛副结核病病原,本研究从PCR检测阳性牛粪便样本中共分离获得4株细菌,对其进行菌落形态观察、抗酸染色镜检以及16S r RNA、IS900特异性基因及亚型分型基因的扩增、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所分离的4株细菌为抗酸染色阳性菌,对其IS900基因及亚型分型基因检测均为阳性,它们的16S r RNA、IS900基因及亚型分型基因之间同源性为100%,与Gen Bank中登录的副结核分支杆菌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从而确定所分离的4株菌株均为Ⅱ型(牛型)副结核分枝杆菌。


瘤胃能氮同步释放对奶牛微生物蛋白合成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通过体外产气试验,研究瘤胃能氮同步释放对微生物蛋白合成和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选用4头健康、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设置3种不同能氮同步化指数的等能、等氮日粮(日粮A,SI=0.74;日粮B,SI=0.83;日粮C,SI=0.91)。结果表明,随着日粮SI值增加,微生物蛋白合成量显著增加(P<0.05)、氨氮浓度在8和12h极显著下降(P<0.01);A组与B组相比,在8h时,产气量、pH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12h时,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达到了极显著差异(P<0.01)。结果显示,日粮能氮同步释放可显著影响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量和氨氮浓度。


牛群结构模型的建立及不同因素对奶牛生产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奶牛 》 2014
摘要:为评价管理、政策、价格、技术进步对奶牛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本研究以存栏的生产母牛数、青年牛数、育成牛数、犊牛数为基础建立牛群结构模型,假设牛群规模从年初到年终保持不变。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可以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变化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实证分析了牛群结构、繁殖率、犊牛成活率、牛奶产量、牛奶价格、饲草料价格变化对销售收入、成本、利润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产奶量对生产母牛的盈利情况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生产母牛比例、繁殖率、牛奶价格、饲草料价格,犊牛成活率影响程度最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