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疆野生北山羊小反刍兽疫病毒分子特征
《中国动物检疫 》 2021
摘要:为了解新疆野生北山羊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20des20petits20ruminants20virus,PPRV)的分子特征,根据GenBank公布的PPRV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采用RT-PCR方法和基因测序技术获得病毒全基因序列,应用分子生物学分析软件,对分离的PPRV毒株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本次分离的PPRV毒株(China/XJAKS/2017)属于基因IV型,基因组全长152095420nt,编码6种结构蛋白和2种非结构蛋白;在系统进化上,与国内新疆分离株China/XJBZ/2015、China/XJYL/2013同源率分别高达99.0%、99.6%,与国外的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分离株亲缘关系最近。结果表明,PPRV已经在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之间传播。结果提示,PPRV传入野生动物群为我国消除PPR带来极大困难,需加强我国边疆地区PPR免疫隔离带建设,并对野生动物PPRV分子流行病学特点进行追踪监测。


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议
《草食家畜 》 2021
摘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背景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迅速,但总体看,产业融合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基于此,结合新疆贫困地区、城郊、农区、牧区等区域资源禀赋特点,对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借鉴国内先进省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验,厘清了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路、定位与布局,提出了加快推进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六种模式、优化发展环境、出台保障措施的建议。


南疆多浪羊示范羊场防疫条件调研
《草食家畜 》 2021
摘要:目前随着舍饲化程度的提高,新疆新的羊病不断出现,老病变得复杂,传播也更加迅速、广泛。动物防疫工作仍然存在短板和不确定性,如果疫病防疫条件及措施跟不上,将制约着新疆整个养羊业的发展。本团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附属法规的相关内容,采取问卷调查、现场检查的方法对新疆南疆的多浪羊示范养殖场防疫工作的软硬件建设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研。结果显示,强化防疫意识、优化环境、重视养殖场防疫条件达标整改将成为促进多浪羊体系健康发展的重点工作。本文就多浪羊示范养殖场防疫工作软硬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建议,谨供决策者和兽医同行参考。


新疆伊犁州首起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的诊断及处置
《中国动物检疫 》 2021
摘要:2019年8月,在新疆伊犁州察布查尔县、伊宁市、霍城县的牛群中发现牛皮肤上长满大小不等的肿胀结节,伴有体温升高等临床症状,并有1头牛死亡。随后专家赶赴现场开展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病牛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初步判定为牛结节性皮肤病(LSD);采集发病牛样品,包括各种皮肤结节和血清,并采集肺脏、脾脏、淋巴结等脏器,送至省级实验室开展病原学、血清学检测,同时送至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确诊。省级实验室荧光PCR检测显示,发病牛样品为LSD病毒核酸阳性;ELISA检测显示,有16份牛血清LSD病毒抗体阳性。经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检测,送检的疑似病料确诊为LSD病毒核酸阳性,这是我国首起LSD疫情。通过做好疫源追踪、消毒灭源、疫情解封风险评估,同时在新疆伊犁州使用山羊痘疫苗紧急免疫防治LSD,后期持续临床监测显示没有新的疫情发生。
关键词: 牛结节性皮肤病 疫情诊断及处置 外来动物疫病 新疆


新疆畜牧业经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 2020
摘要:根据新疆畜牧业经济与信息研究工作中的数据积累,探索适用于新疆畜牧业管理、科研、生产需求的信息服务平台,最终为新疆畜牧业经济研究、成果推广、文献共享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关键词: 新疆 畜牧业经济信息服务平台 建设 应用


新疆奶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草食家畜 》 2020
摘要:新疆奶业振兴对实现新疆农牧业现代化、助力贫困地区脱贫具有重要意义.现状:本研究以实现新疆奶业供给侧改革为目标,以2008-2018年新疆鲜奶产量、人均奶类产品消费量、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数量及分布、新疆奶业与全国奶业发展对比情况为指标,对新疆奶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新疆鲜奶产量逐年上升、人均奶类产品消费量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新疆乳制品加工企业数量较多等现象.问题:当前新疆奶业发展存在着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产品种类单一、国内市场竞争力单薄等问题.对策:提出加强优质牧草培育、提高奶类产品产量;适当对乳制品加工企业实施保护政策;加强产品宣传等建议.结论:当前新疆奶业供给侧发展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根据现状对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构建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提高新疆奶业竞争力提供参考依据.


新疆南北疆两羊场春季养殖环境指标差异比较及羔羊健康状况调查
《中国畜牧兽医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新疆南北疆地区集约化养殖场春季羊舍环境的变化及羔羊健康状况,本研究对新疆昌吉州木垒县(ML)和阿克苏地区温宿县(WS)两个典型的集约化养殖场羊舍春季环境指标:二氧化碳(CO_2)、氨气(NH_3)、硫化氢(H_2S)、甲烷(CH_4)、光照强度、温度、湿度、噪音、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les,PM_(10))和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rs,TSP)进行为期15 d的连续监测,采集连续5 d的24 h数据,分析其日周期变化规律,同时对两羊场羔羊健康与疾病状况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木垒羊场羊舍春季噪音极显著高于温宿羊场羊舍(P<0.01),温宿羊场羊舍春季NH_3、CO_2浓度及TSP、PM_(10)浓度都极显著高于木垒羊场羊舍(P<0.01);从环境指标日周期变化来看,木垒、温宿春季羊场羊舍温度分别约有15和24 h超过国家行业标准(NY/T 388-1999)限值范围。两羊场春季羔羊主要疾病为腹泻、咳嗽及营养不良导致的瘫痪,且温宿羊场羔羊的咳嗽率显著高于木垒羊场(P<0.05),木垒羊场羔羊的瘫痪率显著高于温宿羊场(P<0.05)。综上,两羊场羊舍除温度指标外其他环境指标参数均符合国家标准,表明两场春季羊舍环境对于羊的生长发育比较适宜,但需要对羊舍的温度进行把控从而保证动物的福利及健康需求;两羊场春季监测羊舍的断奶羔羊整体健康状况良好,但木垒羊场需加强对新生弱羔初乳获得、育肥羔羊的补饲等方面的饲养管理。此研究可为新疆地区舍饲肉羊适宜养殖环境标准制定提供一定参考,同时也为新疆肉羊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动物健康和福利的保障、生产水平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新疆贫困地区产业融合模式与发展建议
《贵州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新疆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减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繁荣的重要途径.为新疆贫困地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对新疆南北疆8个贫困县市的实地走访调研,分析现行新疆贫困地区主要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借鉴国内先进省区(市)经验做法,认为适用于新疆贫困地区发展的、可复制的融合模式有产业链延伸型、农商互联型、农业功能拓展型、产业园区集聚型、"特色产业+扶贫模式"型5种,并提出新形势下要明确加快新疆贫困地区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差异化选择产业融合模式、夯实融合发展基础、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强化保障措施等方面的产业融合发展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