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绵羊(模糊匹配)
185条记录
秸秆配合颗粒饲料peNDF水平对绵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秸秆配合颗粒饲料peNDF水平对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健康的5月龄的小尾寒羊公羔42只,依据体重进行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2. 5 mm组、6 mm组、12 mm组、16 mm组、20 mm组和25 mm组,每组7只。试验期70 d。【结果】血清总蛋白含量2. 5 mm组显著低于6 mm组、12mm组和25 mm组。血清白蛋白含量2. 5 mm组也显著低于20 mm组和25 mm组。血清尿素氮含量2. 5 mm组分别比6 mm组、12 mm组、16 mm组、20 mm组和25 mm组高19. 09%(P <0. 01)、26. 60%(P <0. 01)、22. 54%(P <0. 01)、16. 28%(P <0. 05)和18. 94%(P <0. 01)。血清乳酸脱氢酶含量随着秸秆颗粒饲料中peNDF水平的增加而逐步升高,25 mm组的血清乳酸脱氢酶含量分别比2. 5 mm组和6 mm组高15. 67%和13. 75%,差异显著(P <0. 05);其它各组间差异不显著。血液胆固醇的含量25 mm组分别比6 mm组和12mm组高16. 94%(P <0. 05)和21. 31%(P <0. 01)。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20 mm组分别比2. 5 mm组、6 mm组、12 mm组、16 mm组和25 mm组高37. 64%(P <0. 01)、32. 99%(P <0. 01)、25. 67%(P <0. 05)、30. 33%(P <0. 01)和28. 30%(P <0. 01)。【结论】秸秆配合颗粒中peNDF_(1. 18)为6. 24%~7. 69%,peNDF_(8. 00)为47. 88%~52. 61%时,不利于绵羊机体的能量代谢和蛋白合成代谢。peNDF_(1. 18)为64. 09%~73. 32%,peNDF_(8. 00)为27. 03%~47. 05%时,有利于绵羊体脂沉积。

关键词: 物理有效纤维 能量代谢 蛋白质代谢 脂肪代谢 绵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纳豆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绵羊生长性能、消化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饲料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BN)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对绵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体重相近的30只羊分为基础饲粮组(CK组)、基础饲粮+BN组(A组)、基础饲粮+BN+BS组(B组),每组10只.结果表明:(1)与CK组相比,A组平均日增重(ADG)提高32.29 g(P <0.05),B组提高68.00 g(P <0.01),A组和B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2)B组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比CK组显著提高16.31%(P <0.01),A组与CK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3)与CK组相比,A组血清尿素氮降低23.44%(P> 0.05)、B组显著下降44.69%(P <0.01).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BN可显著提高绵羊的ADG,但复合添加BS的效果更好.同时,饲粮中复合添加BN和BS可显著提高绵羊对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

关键词: 纳豆芽孢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绵羊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4-2017年新疆喀什地区绵羊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动物检疫 2019

摘要:为掌握新疆喀什地区绵羊包虫病流行情况,为包虫病净化和综合防治提供依据,2014—2017年,采用屠宰场抽查和血清检测方法,对喀什地区绵羊棘球蚴感染情况、农牧民对包虫病的知晓情况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抽查屠宰羊群的肝脏和肺脏各9 000份,发现棘球蚴感染1 120份,平均感染率为12.44%(1 120/9 000);肝脏感染956份,感染率为10.62%(956/9 000);肺脏感染164份,感染率为1.82%(164/9 000);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叶城县、莎车县、疏附县、巴楚县和麦盖提县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县/市(P<0.05)。2014—2017年,共检测羊血清样品6 287份,发现包虫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3.33%、17.92%、18.42%和9.87%,2017年出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当地居民和养殖户的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在30%以下。调查表明,喀什地区绵羊包虫病感染形势仍然很严峻,但流行状况正在逐步好转;该地养殖户和牧区居民对包虫病认知率偏低,包虫病防范意识不强。调查结果提示,政府需要继续加大包虫病防治投入,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包虫病防治知识,加强犬只管理和驱虫,全面推行定点牛羊屠宰,有效控制包虫病流行,保障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

关键词: 包虫病 绵羊 棘球蚴 流行病学调查 喀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喂不同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比例日粮对绵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C)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比例日粮对绵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6只体重为(54.58±2.8)kg、体况相近且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哈萨克绵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有重复的3×3拉丁方试验设计,分别饲喂SC/NSC为2.32、1.60和1.14的3种日粮,试验共3期,每期17 d,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3 d,正试期内于饲喂前记为0 h,饲喂后0.5、1、2、4、8、12 h共计7个时间点采集瘤胃液样品。结果表明,饲喂不同SC/NSC日粮条件下:①瘤胃液pH值试验Ⅲ组除饲喂前0 h以外,其它时间点均极显著低于试验Ⅰ、Ⅱ组(P<0.01),试验Ⅱ组与试验Ⅰ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②3个试验组绵羊瘤胃液氨态氮浓度随采食后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采食后2 h瘤胃液氨态氮浓度达到最高;试验Ⅲ组的瘤胃液氨态氮(NH_3-N)浓度均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1),在饲喂后0.5、1、2、4、8 h,试验Ⅱ组的瘤胃液氨态氮(NH_3-N)浓度均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③在饲喂后4 h,乙酸浓度试验Ⅰ组与试验Ⅲ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饲喂后8、12 h,试验Ⅰ组与试验Ⅲ组相比极显著升高(P<0.01),试验Ⅱ组与试验Ⅲ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后0.5、1、2 h,丙酸浓度试验Ⅲ组与试验Ⅰ组相比极显著升高(P<0.01),在饲喂后2 h,试验Ⅱ组与试验Ⅲ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瘤胃液中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的平均浓度随日粮SC/NSC比例的降低呈升高的趋势。由此可见,随着日粮SC/NSC比例的降低,绵羊瘤胃液pH值、乙酸浓度呈降低的趋势,NH_3-N、丙酸浓度呈升高趋势,瘤胃发酵类型由乙酸型发酵为主向丙酸型发酵为主转变。

关键词: 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瘤胃发酵 挥发性脂肪酸 绵羊 日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配合颗粒粗饲料粉碎粒度对育肥期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中国饲料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秸秆配合颗粒饲料中粗饲料粉碎粒度对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的5月龄小尾寒羊公羔42只,依据体重进行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2.5 mm组、6 mm组、12 mm组、16 mm组、20 mm组和25 mm组,每组7只。试验期70 d。试验结果表明:干物质采食量2.5 mm组、6 mm组和12 mm组分别极显著低于16 mm组、20 mm组和25 mm组(P <0.01);20 mm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高于16 mm组和25 mm(P <0.01),16 mm组和25 mm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日增重随筛网孔径的变化呈现正弦曲线变化(R2=0.84);16 mm组和20 mm组的平均日增重高于300 g/d,16 mm组、20 mm组和25 mm组各组间的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 0.05);16 mm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2.5 mm组、6 mm组和12 mm组高19.62%(P <0.05)、28.90%(P <0.01)和22.94%(P <0.05);料肉比6 mm组> 12 mm组> 2.5 mm组> 25 mm组> 20 mm组> 16 mm组。试验结果说明:过16 mm孔径筛网的粗饲料制作的颗粒对绵羊的增重效果最好,此时配合颗粒饲料的peNDF1.18为64.09%~69.46%,peNDF8.00为27.03%~37.71%。

关键词: 物理有效纤维 筛网孔径 日增重 料肉比 干物质采食量 绵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羊寄生虫病调查及防治对策

中国畜禽种业 2019

摘要:通过对巴楚县色力布亚镇羊只体表外寄生虫一年的调查,确定了该镇羊只外寄生虫的种类、流行季节及流行情况,并针对外寄生虫发病特点提出防控措施,以减少外寄生虫病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 绵羊 寄生虫 硬蜱 跳蚤 防治对策 巴楚县 色力布亚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不同部位脂肪沉积表型性状的相关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F1代横交获得特克塞尔羊和哈萨克羊的F2代337只,对8月龄F2代羔羊胴体5个不同部位的脂肪沉积性状(尾部脂肪重、背部脂肪厚、肾脏脂肪重、肠系脂肪重及胴体脂肪含量值)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筛选活体状态下可测量的、与脂肪沉积密切相关的表型及参数.结果表明:横交F2代不同部位的脂肪沉积表型存在显著差异,背部脂肪厚与其他各部位脂肪沉积变化均显示出极显著正相关(P<0.01);筛选可活体测量的早期生长性状出生重、断奶重、活重和眼肌面积,其中,活重与各部位脂肪沉积量均达到极显著相关(P<0.01),眼肌面积与背部、肾脏和肠系呈极显著相关(P<0.01);通过回归分析将背部脂肪厚和活重确定为解释参数.

关键词: 绵羊 脂肪沉积性状 相关性分析 背部脂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纳豆芽孢杆菌对绵羊生长性能、消化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纳豆芽孢杆菌(BSN)对绵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体重相近的40只小尾寒羊分为4组,每组10只,每日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CK组)、2(A组)、6(B组)和10 g/只(C组) BSN的饲粮。结果表明:1)与CK组相比,A、B和C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分别提高33.43(P>0.05)、32.29(P<0.05)和57.15 g/d(P<0.01)。2)各养分表观消化率随饲粮中BSN添加水平的增加有所提高,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 A、B和C组血清中尿素氮含量分别比CK组降低0.73%、23.44%和30.04%(P>0.05);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 A、IgG和IgM含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绵羊饲粮中添加BSN对提高饲粮蛋白质的沉积有积极影响,ADG随BSN添加水平的增加显著增加,每日在饲粮中添加10 g/只BSN效果显著。

关键词: 绵羊 纳豆芽孢杆菌 生长性能 表观消化率 血清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TGFβ2基因及其剪切体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克隆绵羊TGF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基因CDS,解析其序列及编码蛋白的生物学特性,为绵羊生产利用提供理论基础。采用PCR技术克隆获得TGFβ2基因的CDS,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绵羊TGFβ2基因的CDS长度为1 329bp,编码442个氨基酸;其可变剪切体TGFβ2-AS1和TGFβ2-AS2由于CDS部分缺失分别编码331和414个氨基酸。绵羊TGFβ2及其可变剪切体TGFβ2-AS1和TGFβ2-AS2编码蛋白的理论等电点分别为8.74、7.60和8.82,均存在1个信号肽和1个跨膜结构域,由α-螺旋、β-折叠、延伸及无规则卷曲构成;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绵羊TGFβ2基因编码区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哺乳动物同源性较高,进化树分析表明,绵羊TGFβ2氨基酸序列与人类的进化关系较近,与斑马鱼较远;细胞定位分析表明TGFβ2及其可变剪切体TGFβ2-AS1和TGFβ2-AS2主要在细胞外基质中发挥作用,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表达。获得绵羊TGFβ2及其可变剪切体TGFβ2-AS1和TGFβ2-AS2完整的CDS,与TGFβ2转录本相比,TGFβ2-AS1和TGFβ2-AS2分别缺失111和28个氨基酸序列,其可能通过与TGFβ2转录本不同的分子调控机制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关键词: 绵羊 TGFβ2 克隆 编码区 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凝血酶敏感因子1(TSP-1)基因的克隆及在不同生长时期卵泡中的表达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凝血酶敏感因子1(TSP-1)基因在模式动物中发挥着各种生物学功能,FSH诱导后羔羊TSP-1的表达显著下调,而成年羊在激素诱导前后则无显著变化。为探究TSP-1基因的序列结构及生物学功能,实验采用PCR扩增的方法获得阿勒泰羊TSP-1基因的CDS区全长,软件分析TSP-1基因的蛋白质序列及其功能区域,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5头1周岁阿勒泰羊10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TSP-1基因序列全长为3 519 bp,共编码1 172个氨基酸,与预测序列相比有2个无义突变。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绵羊与牛、野猪的遗传距离较近。TSP-1蛋白结构不稳定,不存在跨膜结构,有一个信号肽,可能存在6个N-糖基化位点、50个潜在O-糖基化位点以及44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与TSP-3蛋白含有2个长重复区、3个短重复区、6个C型Ga离子结合位点和一个N型Ga离子结合位点。TSP-1基因在阿勒泰羊7个组织中都有表达,随着卵泡直径的增大,TSP-1基因的表达也逐渐升高。试验结果推测TSP-1基因可能在绵羊卵泡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绵羊 TSP-1基因 克隆与分析 组织 卵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