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绵羊血小板糖蛋白4基因(CD36)的克隆及在不同生长时期卵泡中的表达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血小板糖蛋白4基因(CD36)在模式动物中发挥着各种生物学功能,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可能在绵羊卵泡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获得了CD36基因及探究其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情况,从而预测其在绵羊生长过程中可能发挥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实验采用PCR扩增方法获得阿勒泰羊TSP-1基因的CDS区全长,运用软件分析CD36基因的蛋白质序列及其功能区域,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5头1周岁阿勒泰羊7个组织及不同直径卵泡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D36基因序列全长为1419 bp,共编码472个氨基酸,与预测序列相比完全一致。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绵羊与牛的遗传距离较近。CD36蛋白为脂溶性亲水蛋白,具有1个跨膜螺旋结构,在氨基酸1~20位存在以信号肽,存在8个N-糖基化和41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包括19个Ser,15个Thr和7个Tyr。检测不同组织和不同直径卵泡中CD36基因发现:CD36基因在绵羊7个组织中都有表达,心与肺和小卵泡中CD36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在不同直径卵泡中总体表达量较低。【结论】CD36基因可能在绵羊卵泡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蒸汽爆破发酵棉秆饲喂绵羊效果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蒸汽爆破与微生物发酵联合处理的棉秆对育肥期绵羊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的5月龄的巴音布鲁克公羊30只,依据体质量进行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蒸汽爆破发酵棉秆组、棉秆组和玉米青贮组,每组10只。试验期40 d。试验结果表明:干物质采食量在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蒸汽爆破发酵棉秆组的日增质量比棉秆组高49.21%(P<0.05);玉米青贮组的日增质量比棉秆组高44.45%,具有显著趋势(0.05
蒸汽爆破发酵棉秆组>玉米青贮组。玉米青贮组的血液球蛋白质量浓度比蒸汽爆破棉秆组和棉秆组低17.02%和20.01%,差异显著(P<0.05)。玉米青贮组的血液总蛋白质量浓度比棉秆组低11.90%(P<0.01),比蒸汽爆破发酵棉秆组低7.86%(P<0.05)。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蒸汽爆破发酵棉秆组比玉米青贮组低18.68%(P<0.05)。棉秆组的谷丙转氨酶比玉米青贮组和蒸汽爆破发酵棉秆组高69.80%和77.67%,差异极显著(P<0.01)。玉米青贮组的血液胆固醇摩尔浓度比棉秆组低36.13%(P<0.05)。低密度脂蛋白摩尔浓度玉米青贮组比棉秆组低50.00%(P<0.05)。试验结果说明:棉秆经蒸汽爆破发酵后,其饲喂品质高于棉秆而低于玉米青贮,对育肥羊的安全性要优于粉碎棉秆,能减轻对绵羊机体的伤害;育肥羊的增重效果高于棉秆而接近玉米青贮,料肉比高于玉米青贮而低于棉秆。在棉花种植区,利用蒸汽爆破和微生物发酵技术联合处理棉花秸秆,可能有助于棉花秸秆的饲料化利用。


一例绵羊疥螨病的诊断与防治
《草食家畜 》 2018
摘要:羊疥螨病是一种慢性皮肤寄生虫病,由疥螨感染所致,具有传染性强、群内传播迅速的特点。本文所介绍的这例羊疥螨病发病率高达95%,病死率为0.78%,主要临床表现为患部奇痒、掉毛、食欲下降和消瘦。实验室检查:病羊血常规检查结果明显异常的是EOS%升高,WBC升高;皮肤刮片镜检,见到后肢不伸出体缘的典型虫体,确诊为羊疥螨病。发病羊患部涂擦2%的敌百虫软膏,同时对全群羊选用氯氰菊酯进行全身药浴并皮下注射伊维菌素,疫情很快得以控制。结论:羊疥螨病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应采取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诊断方法,以期快速确诊;采取局部涂擦杀虫剂、全身药浴及注射驱虫药物的联合用药防治方法起效快,效果好;平时注意观察羊群,发现病羊应及时隔离治疗,并同时对全群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对控制该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新疆地区绵羊品种TMEM154基因第2外显子G103A位点的多态性分析
《家畜生态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绵羊跨膜蛋白154基因(Transmembrane protein 154,TMEM154)多态性与进行性肺炎的易感或抗性有关。本研究以绵羊TEME154基因第2外显子G103A(E35/K35)位点SNP为候选分子标记,利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TEME154基因型,对该基因在新疆地区8个绵羊品种(阿勒泰羊、哈萨克羊、巴音布鲁克羊、多浪羊、策勒黑羊、巴什拜羊、德国美利奴羊和中国美利奴羊)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绵羊TMEM154基因在第2外显子103bp处发生了G-A突变,PCR测序共检测到3种基因型;即AA、AG和GG,G103A位点的GG(E35)基因型与绵羊进行性肺炎的高敏感性相关,在阿勒泰羊、哈萨克羊、巴音布鲁克羊、多浪羊、策勒黑羊和巴什拜羊群体中属于优势基因型,而在中国美利奴羊和德国美利奴羊群体中比例较低。方差分析表明,该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阿勒泰羊、哈萨克羊、巴音布鲁克羊、多浪羊、策勒黑羊和巴什拜羊等进行性肺炎高敏感群体和中国美利奴羊和德国美利奴羊等低敏感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绵羊TMEM154基因第2外显子G103A位点多态性在进行性肺炎高敏感与低敏感的绵羊群体中分布存在较大差异,该SNP可作为一个理想的分子标记应用于绵羊的抗病育种。


饲粮中棉秆比例对绵羊生长性能和消化性能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比例棉秆对绵羊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及棉秆中营养物质在绵羊体内的消化代谢参数。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体重相近的50只试验羊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对照组(CK组)饲喂全价颗粒基础饲粮,试验组饲粮分别以棉秆替代10%(A组)、20%(B组)、30%(C组)和40%(D组)的基础饲粮。试验全期68 d,其中预试期7 d,饲养试验53 d,消化代谢试验8 d。结果表明:1)平均日增重(ADG)随棉秆替代比例的增加而下降,表现为C组和D组极显著低于CK组(P<0.01),显著低于A组(P<0.05),CK组、A组和B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变化(P>0.05)。2)饲粮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随棉秆替代比例的增加而依次下降,其中D组比CK组的干物质(DM)、有机物(OM)、粗蛋白质(CP)、粗纤维(EE)、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低17.17%(P<0.01)、18.22%(P<0.01)、12.14%(P<0.01)、36.36%(P<0.01)、26.26%(P<0.01)和36.24%(P<0.05)。3)棉秆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随替代比例的增加表现不一。当棉秆替代比例为30%时,棉秆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均处于较高水平。C组和D组DM和OM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1);A组CP和NDF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低于B组、C组和D组(P<0.01)。本试验条件下,棉秆可以作为粗饲料用于育肥羊生产,替代比例以30%为宜。


小反刍兽疫活疫苗二次免疫效果评价
《中国兽药杂志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已免疫小反刍兽疫(PPR)活疫苗的羊群经二次免疫后PPR抗体水平的变化趋势,对初免21 d羊群进行了第二次免疫,同时监测初免21 d及二免后3 d、7 d、14 d、21 d的血清中和抗体。结果显示,一次免疫羊21 d PPR中和抗体滴度平均可达5.18±2.87,阳性率为84%;二次免疫后3 d、7 d、14 d、21 d,PPR抗体呈上升趋势,平均滴度分别为5.65±2.56、6.95±1.82、7.28±1.18、8.12±1.31,阳性率分别为90%、100%、100%、100%。一免试验组21 d~323 d PPR抗体阳性率为83%,二免试验组在二次免疫7 d PPR抗体阳性率达到100%,并且维持到21 d。试验表明,活疫苗二次免疫增强了免疫效果,对已经有PPR抗体的羊进行二次免疫,可明显提升免疫抗体阳性率。


绵羊剪毛时的福利问题
《吉林畜牧兽医 》 2018
摘要:绵羊是衣物皮毛的主要来源,而且绵羊长时间不剪羊毛会影响它散热,滋生寄生虫,还会遮挡视线,也会损害健康。不过剪毛作为一种人工强制措施,肯定对动物会有伤害,也有报道绵羊实行强制剪毛后导致绵羊应激反应而死亡的。但现代的饲养技术会尽量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本文就绵羊压力来源并实行动物福利展开阐述。


新疆绵羊肺炎克雷伯菌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为促进绵羊健康养殖生产和对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的诊断和防治,采集病死绵羊的脏器组织并从中分离出1株革兰阴性短杆菌,对细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毒力试验、16S rRNA保守区的克隆、测序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PCR条带长度约为1 500bp,基因序列与肺炎克雷伯氏菌同源性高达99%,最终确诊为肺炎克雷伯菌。动物试验及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对头孢他啶等敏感,对青霉素耐药,推断此株肺炎克雷伯氏菌为导致绵羊死亡的主要病原菌。


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天津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以新疆某羊场疑似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绵羊为研究对象,对羊只病情和症状进行跟踪记录,对死亡羊只进行剖检;无菌采集病料后通过绵羊支原体PCR和细菌培养的方法进行实验室病原诊断。结果显示,死亡羊只肺部发生实变、黏连、胸膜壁粗糙增厚、气管内有大量白色泡沫,具有典型的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的剖检特征;此外绵羊支原体PCR检测结果为阳性,而细菌培养结果阴性,最终确诊该疫情为绵羊支原体引起的传染性胸膜肺炎。本文通过对绵羊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等方面的介绍,以期为今后该病的防控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