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929条记录
动物胆汁活体引流技术

新疆农业科学 1989

摘要: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于动物活体胆囊底部装管并引向体外,以特制接收袋定时取胆汁,牛平均每天收接850ml,猪平均每天收接350ml,产胆汁时间平均为1.5个月,最短1个月左右,最长3.5个月.如果再进行第二次手术,收接效果同第一次,产胆汁时间可达4—6个月.活体引流胆汁,基本不影响动物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关键词: 动物活体 胆汁引流 手术装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1989

摘要:作者1987年和1988年秋季进行的绵羊超排及移植试验表明,两个批号FSH处理,供体羊平均得可用胚胎分别为9.15±7.49和4.25±5.05枚(P<0.05);供体羊随年龄增长,可用胚胎有减少趋势;供体羊超排处理及冲卵时孕酮含量高,获得的有效胚胎多;供体羊发情第二天注射低剂量FSH对提高超排效果较好;受体羊同供体羊发情周期差在±1天及3h内将胚胎移入受体,对胚胎成活率均无明显影响;增加移植胚胎数可提高受胎率,但以移双胚较为适宜.

关键词: 超数排卵 胚胎移植 促卵泡素 孕酮 绵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新疆的养牛问题

新疆畜牧业 1989

摘要:一、概况: 1987年末全疆有牛322.3万头,其中北疆172.9万头,南疆149.4万头。这主要是近几年的改革,提高了农牧民养牛的积极性,养牛头数连年增加,连年创历史最高水平。 解放初养牛主要是役用,特别是在南疆役牛占的比例大。现在已有很大变化,逐渐向奶肉或奶肉役兼用方向转变。役用牛在北疆约占十分之一,在南疆约占三分之一。 近几年,养牛头数连年增加,创历史最高水平,其发展是个体所有牛,1987年与1981年相比全民所有牛的头数,基本设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奶牛胚胎移植的现状及问题

新疆农业科学 1989

摘要:1975年我国开始进行奶牛胚胎移植的研究,经过十几年摸索、试验及引进专家、技术、设备后,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支能基本掌握牛胚胎移植全套技术的专业队伍.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奶牛胚胎移植技术发展缓慢,水平不高,效果不好,还不能应用于生产.本文就当前我国奶牛胚胎移植的现状、存在问题作一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澳大利亚棘球蚴病考察报告

中国兽医科技 1989

摘要:受农牧渔业部、中国农科院派谴,中国棘球蚴病考察组于1988年2月27日至3月12日对澳大利亚进行了两周考察。先后访问了国家和一个州的农业主管部门、四所大学的有关实验室、三个州的兽医研究推广机构、一个农场、三个屠宰场、及其脏器销毁装置、一个棘球蚴病展览中心和一些野猪捕杀设施。 (一)棘球蚴病流行情况 澳大利亚绵羊约1亿6千余万只。每一农户饲养牧羊狗6~10只。绵羊和狗共处造成棘球蚴病在其人、畜集中的东南部严重流行,主要是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塔斯马尼亚三个州和堪培拉特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型口蹄疫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和实验应用

新疆农业科学 1989

摘要:本试验通过8次细胞融合,获得9株杂交瘤细胞,其中2B_2,B_5,B_5D_9三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体,具有较好的中和活力,所有单抗均属IgM类型,经过2年以上-196℃液氮保存,复苏后抗体滴度不减,仍在1: 5 120ELISA滴度以上.

关键词: A型口蹄疫 细胞融合 单克隆抗体 细胞克隆化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克疥合剂防治绵羊疥癣病试验

新疆农业科学 1989

摘要:本试验用26种杀虫杀螨剂及合剂进行离体及临床效果对比观察,肯定了新克疥是一种较理想的杀螨剂.三年大群防治应用表明,本合剂对疥癣病的治疗和预防均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 新克疥 绵羊 疥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粒棘球绦虫宫卵发育时限观察

新疆农业科学 1989

摘要:本试验采用绵羊肝棘球蚴人工感染新疆农家犬,从感染后第20天起至第50天,每隔5天剖检感染犬,采出虫体作形态学观察.结果,至第45天,发育最快的虫体形成5个节片,末节已孕卵,其分枝的子宫发育良好,含卵200枚以上,六钩清晰,有典型的卵壳、卵膜结构,人工孵化卵膜消失,六钩活跃,表明已具感染性.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宫卵发育时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牛布氏杆菌单克隆抗体斑点酶联新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中国兽医科技 1989

摘要:目前,诊断布氏杆菌病的传统方法很多,如平板凝集反应、试管凝集反应、补体结合试验、布氏杆菌全乳环状试验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不足之处。我们经过多次试验,首次建立了一种斑点酶联免疫与单克隆抗体相结合(McAbDot-ELISA)的新方法,并对100头健康牛和两个可疑奶牛场15份奶牛血清进行快速诊断,前4种方法均为阴性,后者查出17头抗体阳性牛,阳性率为14.78%,敏感性高于传统的试管凝集反应。符合率为84%;特异性优于平板凝集反应,符合率为77%。证明该方法具有特异、敏感、经济实用、便于推广等优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棘球蚴病控制实验报告

新疆农业科学 1989

摘要:本实验选定新疆呼图壁县圆户村和二十里店两个乡为棘球蚴病控制实验区,选用特制吡喹酮药饵对控制区内家、牧犬年驱虫12次,一年后现场效果考核,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由18.5%降至2.3%,绵羊棘球蚴病感染率由88.8%降至57.8%,人间棘球蚴病手术病例由58.4/10×10~4居民降至54.5/10×10~4居民.作者认为,一年12次高频度驱虫是当前我国棘球蚴病高发区特别是恶性流行区控制本病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棘球蚴 吡喹酮药饵 氢溴酸槟榔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