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黑头杜泊羊与和丰本地绵羊杂交后代羔羊生产性能及肉品质研究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21
摘要:为了客观评价黑头杜泊羊与和丰本地绵羊杂交后代羔羊的生产性能和肉品质,挑选杂交后代羔羊和本地绵羊羔羊各60只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各项指标.结果表明:初生、1月龄杂交后代羔羊的体重显著高于本地绵羊羔羊(P<0.05),2月龄、3月龄、4月龄杂交后代羔羊的体重均极显著高于本地绵羊羔羊(P<0.01).4月龄杂交后代羔羊的体高和胸围均显著高于本地绵羊羔羊(P<0.05),而体长和管围均极显著高于本地绵羊羔羊(P<0.01);6月龄杂交后代羔羊的体高显著高于本地绵羊羔羊(P<0.05),而体长、胸围、管围均极显著高于本地绵羊羔羊(P<0.01).6月龄杂交后代羔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胴体产肉率、眼肌面积均极显著高于本地绵羊羔羊(P<0.01),脂尾重极显著低于本地绵羊羔羊(P<0.01);6月龄杂交后代羔羊的熟肉率显著高于本地绵羊羔羊(P<0.05),失水率显著低于本地绵羊(P<0.05);6月龄杂交后代羔羊肌肉水分、粗蛋白、粗灰分分别比本地绵羊羔羊提高2.12%(公)、3.13%(母)、7.28%(公)、3.48%(母)、23.65%(公)、16.90%(母).说明杂交后代羔羊胴体品质得到明显改善,羊肉品质更加符合现代人民追求高蛋白、低脂肪的消费需求.


新疆褐牛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新疆褐牛体重与体尺指标间的相关性及构建不同生长阶段的回归方程,为新疆褐牛选育提供直接而有效的方法,以伊犁地区2011—2019年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新疆褐牛为对象,测定4个生长阶段的4个体尺指标和体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新疆褐牛不同生长阶段体重和体尺指标间存在着极显著的(P<0.01)相关性,12月龄的体尺指标与体重的相关性较其他生长阶段更高,其他体尺指标间也存在着极显著相关性(P<0.01)。通过新疆褐牛不同生长阶段估测体重的回归模型,得到了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4个阶段的最优回归方程,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60、0.63、0.55和0.44,说明各阶段体重与体尺指标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对不同生长阶段体重与体尺指标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构建了不同生长阶段的4个线性回归方程,对新疆褐牛选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同毛色羊驼毛品质的差异研究
《家畜生态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旨在了解不同毛色间(白色、黑色、驼色、棕色、其他)毛品质性状的差异,为羊驼选育提供参考数据。对275只具有不同被毛颜色的羊驼进行毛样采集,并且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羊驼不同被毛颜色对平均纤维直径、白度、亮度、黄度、毛丛自然长度、单纤维强力和断裂伸长百分比存在着极显著影响(P<0.01);驼色羊驼毛平均纤维直径最小、毛丛自然长度最大,白色羊驼毛的白度、亮度和断裂伸长百分比最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白色、黑色、驼色、棕色、其他毛色羊驼毛的平均纤维直径与单纤维强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颜色羊驼毛的亮度与白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白色、驼色羊驼毛的黄度与白度、亮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黑色羊驼毛的黄度与白度、亮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结果说明,驼色和白色羊驼毛更为优质,在实际生产中可将驼色和白色被毛作为选育目标,或扩大驼色被毛和白色被毛羊驼的数量,并且在改善羊驼毛平均纤维直径的同时兼顾纤维强力、亮度、白度性状的选育,达到平衡育种,以期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羊驼毛。


伊犁河谷地域虻的鉴定及其携带伊氏锥虫的检测
《动物医学进展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伊犁河谷区域虻的分布及其携带伊氏锥虫的情况,通过对虻的形态学鉴定及其特异性基因(CO1)和携带病原18S rRNA基因扩增、测序、同源性比对,鉴定和检测了采自伊犁河谷区域的虻及其携带病原情况。结果显示,所采集的虻为原虻属秋季原虻种,PCR扩增虻CO1基因和马伊氏锥虫18S rRNA基因序列分别为653 bp和205 bp。结果发现,秋季原虻的CO1基因与已发表的丹麦株(MT584147.1)同源性为98%,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在156只秋季原虻中携带伊氏锥虫的有9只,阳性率为5.7%(9/156),其阳性条带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伊氏锥虫基因同源性为99%。试验结果表明,结合形态学分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虻样品进行鉴定操作简单、准确度高。


牧草饲料的常用加工技术研究
《中外食品工业 》 2021
摘要: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畜牧产品的需求量更大,对于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畜牧业的发展需要充足的牧草饲料,牧草饲料的种植与加工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新时期,随着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等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和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我国的牧草种植与饲草饲料加工技术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同时国家更为关注牧草种植和饲草饲料加工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基于此,文章对牧草饲料的常用加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旨在通过探究,能够为相关工作的进行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现代经济信息 》 2021
摘要:会计环境和会计信息质量是互相影响和制约的,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的背景下,我国会计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主要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的发展.


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议
《草食家畜 》 2021
摘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背景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迅速,但总体看,产业融合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基于此,结合新疆贫困地区、城郊、农区、牧区等区域资源禀赋特点,对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借鉴国内先进省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验,厘清了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路、定位与布局,提出了加快推进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六种模式、优化发展环境、出台保障措施的建议。


羊常用粗饲料与饲料配制技术
《养殖与饲料 》 2021
摘要:羊日粮搭配直接决定所摄入的营养成分,并对其生长生产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此,本文介绍了羊常用粗饲料的种类:青贮饲料、秸秆饲料、干草饲料;提出了羊饲料配制原则:根据羊品种、消化生理特点和饲养成本、饲料安全性、饲料添加剂要求进行配置;简述了饲料配制技术步骤.以期为羊科学饲喂、健康成长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粗饲料;粗饲料种类;饲料配制原则;饲料配制技术和步骤


日粮棉秆比例对绵羊羊肉风味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棉秆对绵羊羊肉风味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21.91±5.16)kg的F1代断奶母羔30只,按其母代分为对照组和20%、30%、40%、50%棉秆添加组,每组6只,试验期250 d,其中预试期20 d,正式试验期230 d。试验结果表明:(1)棉秆添加组硫胺素含量与对照组之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30%组的硫胺素含量比40%组高61.54%,差异显著(P <0.05)。(2)50%组背最长肌中豆蔲酸的含量比对照组高50.00%,差异显著(P <0.05)。(3)40%组和50%组的棕榈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18.36%(P <0.01)和12.89%(P <0.05)。(4)20%、30%、40%和50%组的十七碳一烯酸分别比对照组低27.59%、20.69%、24.14%和27.59%,差异显著(P <0.05)。40%组的亚麻酸含量比对照组和20%添加组高32.56%和39.02%,差异显著(P <0.05)。(5)50%组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20%组和30%组高8.37%、7.51%和8.42%,差异显著(P <0.05)。(6)50%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20%组和30%组低8.25%、7.55%和8.33%,差异显著(P <0.05)。(7)50%组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20%组和30%组低11.16%和12.11%,差异显著(P <0.05);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值:30%组> 20%组>对照组> 40%组> 50%组,50%组的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值分别比对照组、20%组和30%组低16.28%、17.24%和19.10%,差异显著(P <0.05)。由此可见,日粮中棉秆添加比例应低于40%,即添加比例为20%~30%对羊肉风味的影响较小,羊肉品质较好。

